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刘亚群:看到的不仅是北京奥运带来的商机
 

刘亚群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商机,而是未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远景

  刘亚群,中体竞赛管理集团总裁,有“竞赛专家”之称,恐怕还算得上是中国体育产业的急先锋。在中体竞赛管理集团初见到刘亚群时,他正匆匆地往外走,当助理向他介绍我时,我竟没有意识到他就是我即将要采访的对象,因为他太年轻了,以至于让我无法将眼前的这个人和总裁联系在一起。

  从运动员到官员

  刘亚群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对体育的热爱与生俱来。11岁时,刘亚群就被选为校体育队的队员。刘亚群所从事的体育项目也几经辗转,从田径到排球,最后定位在赛艇。1982年,年仅16岁的刘亚群被选入国家赛艇队。

  从进入国家队的那一刻开始,刘亚群就开始向运动员生涯的顶峰冲刺。刚进入国家队,刘亚群就遇上了一个大好的机遇——参加1982年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我们是当年的赛艇项目比赛的冠军,”刘亚群不无骄傲地说,“在那届亚运会的赛艇项目上,我们几乎是所有赛事的冠军”。1982年,刘亚群和对他的队友们为国家赢得了一枚骄人的金牌。亚运会恢复赛艇项目比赛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王者之尊”都被日本所获。但自从1982年亚运会后,亚运会赛艇项目的历史得以改写,中国队开辟了赛艇赛事的一个新时代。

  “当时训练非常艰苦,因为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科学训练的概念,每天都是体力高强度地消耗。”就赛艇项目而言,它比较枯燥,不比篮球、足球有对抗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多变性,又缺少灵活的战术和技术,赛艇是单调、重复的周期性运动。要想提高成绩只能靠苦练,靠提高体能强度,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凭着对体育满腔的热爱,刘亚群度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而艰苦的运动员生涯,“这种训练给了我三样宝贵的东西:第一、它给了我一个好身体,以后无论遇到多么大强度的工作,我都可以从容应对;第二、它赋予了我一种永远争第一的精神。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第三、给了我一个公平竞争的心态,输就是输,赢就是赢,要想赢就得靠公平竞争”。

  1987年,国内的赛艇训练从德国请来资深教练,这才使得赛艇项目的训练脱离了曾经的“野蛮”,并逐步走向科学。德国教练员把此前的赛艇训练叫做不讲科学的疯狂训练,然而就是这样的训练,成就了刘亚群和他的队友们,成全了中国赛艇赛事曾经的辉煌。不过此时的刘亚群已经离开了国家队。1985年退役的刘亚群因为不舍赛艇的情结而选择了当时全国唯一有赛艇项目的武汉体育学院继续深造。

  凡事敢于勇争第一的刘亚群在武汉体育学院开始了一段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青春岁月。他是校学生会的主席,经常组织校内赛事等活动,是个不折不扣的校园风云人物;他成绩优异,总能把第二名甩开很远;他还是国家教委的“三好标兵”。在武汉体育学院的四年,为刘亚群从一个专业的运动员向体育事业的高级管理者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业时,刘亚群被分配到国家体育总局工作。

  初露锋芒

  刘亚群被分配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一司水上中心工作。作为一名政府公职人员,刘亚群把一种运动员本位和产业服务理念带进赛事管理中,在当时的眼光看来,刘亚群的举动颇有几分新锐的意思。虽然遭遇过一些挑战,但他管理的赛事总体效果一直不错。

  1991年,湖南岳阳,皮筏艇比赛。刘亚群临时受命管理这场比赛。这是他第一次管理这项赛事。因国家体委支持赛事的费用有限,参赛的队员多,导致国家体委无力承担其全部费用。这意味着有些队员参赛的资格会受到限制。运动员训练很辛苦,如果因为费用的问题不能参赛将很遗憾。这种情况下,刘亚群别出心裁,“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参加比赛,但是每个队以及队员都得先付费。我们实行优胜劣汰的方法,参赛队伍进入一定名次后,就可享受全部退费。”

  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皮筏艇中赛事繁多,每个人可能参加多项比赛,如何清算退费的问题?财务人员弄不明白,因为最懂赛事情况的是裁判。刘亚群当机立断,退费清算的工作由裁判来完成。可是裁判们却不愿意,“我们搞了几十年的比赛,财务从来不是我们的工作范畴,凭什么让我们干?”一时间,对此争议和微辞颇多。裁判中有不乏国际级别的,威望很高,甚至还有刘亚群曾经的老师。

  比赛是激烈的,很快就会见分晓,每天比赛完都有参赛队要撤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清算出退款,刘亚群拍板,“裁判虽然是球场上的法官,但更应该要强调一种服务意识。我当时管不了那么多,既然今天国家体育总局派我来负责管理这个赛事,我就有决断权。裁判必须算,什么时候忙完什么时候才能下班”。

  在果断而且坚持的刘亚群面前,裁判们让步了。“那天裁判组忙得中午都没顾上吃饭,因为要确保下午比赛后一小时内就出财务清算结果,不过从后来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值得的,参赛队伍对我们的做法是很满意的”,刘亚群说。也许当时的刘亚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所强调的裁判应有的服务意识似乎过于“前卫”了些,他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挑战上至裁判下到参赛的运动员早已习惯了的传统比赛方式,在挑战裁判的权威和既有的一些工作规则,但他不惧权威,不惧争议,坚持己见。当时的刘亚群不过20出头。

  恰恰是刘亚群的这种强调裁判队伍应具有服务意识的观念在未来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真的起了作用。1994年,刘亚群到贵州组织一万米冬训赛艇冠军赛。比赛刚开始不久,天气突变,狂风大作,比赛专用的通讯台被风吹得不见踪影,运动员们的情况更是险恶,几十条赛艇,有的被吹到湖心岛,有的因风大浪高不知去向,情况万分紧急。

  “这个时候即使有警察也一样束手无策,怎么办?我们裁判队伍必须全部出动,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救生员,可那么多参赛的队员,包括放船的工作人员必须得一个一个找回来。按常理讲,救人也不是裁判的职责,但我们一直强调裁判队伍的服务和责任意识,这种情况下,一切必须以救人为主”,刘亚群说,“当时战斗在一线的就是我们的裁判队伍。虽然情况紧急,但是所有人员都被安全找回”。

  因为多年来成功地组织了多次赛事,刘亚群获得了“竞赛专家”的美誉。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