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吕真人本传云:
 


吕岩,字洞宾,世为河中府永乐县人。曾祖延之,终浙东制度使。祖渭,终礼部侍郎。父让,海州刺史。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生,母就蓐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一白鹤自天飞下,竟入帐中不见。生而金形木质,道骨仙风,鹤顶龟背,虎体龙腮,翠眉层棱,风眼朝鬓,颈修颧露,额润身圆,鼻梁耸直,面色黄自,左眉角一黑子,左眼下一黑子,筋头大如功曹使者状,两足下纹,隐起如龟。性敏,日记万言,矢口成文。既长,身长五尺二寸,喜顶华阳巾,衣白黄襕衫,系大皂绦,状类张子房。二十不娶。始在襁褓,马祖(禅宗大师)见之,曰,此儿骨相不凡,自是风尘物表,他时遇卢则居,见钟则扣,留心记取。后游庐山,始遇火龙真人,天遁剑法。自是混俗货墨于人间,号纯阳子。咸通中,举进士第,时年六十四岁。后游长安酒肆,见一羽士,青巾自袍,长髯秀目,手携紫筑,腰挂大瓢,书三绝句于壁。一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踈散人中一丈夫。”二曰:“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三曰:“莫厌逗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可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得到清平有几人。”洞宾讶其状貌奇古,诗意飘逸,因揖问姓氏,羽士曰:吾钟离其姓,权其名,云房其字。所居在终南鹤岭,可从予此行否?洞宾因随云房同憩肆中,云房自起执炊,洞宾忽欲昏睡,枕案遑假,梦以举子赴京,状元及第,始自州县小官擢朝署,由是台谏给舍、翰苑秘阁郎、曹从历诸清要,无不备历,升而复黜,黜而后升。前复两娶富贵家女,婚嫁蚤毕,孙甥振振,簪笏满门,如此几四十年。最后独相十年,权势薰炙,忽被重罪,籍没家资,分散妻孥,流于岭表,一身孑然,穷苦憔悴,立马风雪中,方此浩叹,恍然梦觉。云房在傍,炊尚未熟,笑曰: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洞宾惊曰:君知我梦耶?云房曰:子适来之梦,升沉万态,荣悴多端,五十年间一顷耳,得失不足喜,丧何足忧,且有大觉,而后知此人间世事,真大梦也。洞宾感悟慨叹,知宦途不足恋矣。再拜曰:先生非凡人也,愿求度世术。云房诡曰:子骨节末完,志行未足,若欲度世,须更数世可也。翩然别去,洞宾怏怏自失,弃官归隐,云房自是十试洞宾皆过。一日,忽一人抚掌大笑而下,即云房也。谓洞宾曰:尘心难灭,仙才难值,吾之求人,甚于人之求吾也。吾十度试子皆过了,得道必矣,但功行尚有未完。吾今授子黄白秘方,可以济世利物,使三千功满,八百行圆,吾来度子。洞宾曰:所作庚辛有变异乎?曰:三千年后,还本质耳。洞宾愀然曰:误三千年后人,不愿为也。云房笑曰:子推心如此,三千八百,悉在是矣。因与洞宾叙其得道来历:曾遇苦竹真君,谓吾曰:汝此去游人间,若遇人有两口者,即汝弟子。吾后遍游山海,竟未见人有两口者,今详君姓,实符苦竹之托矣。又曰:君能从我游乎?洞宾因随之至鹤岭,授受将毕,忽有二仙,绡衣霞彩,手捧金简宝符云:上帝诏钟离权为九天金阙选仙使,谓洞宾曰:吾即升天,汝好住世间,修功立德,他时亦当如我。洞宾再拜曰:岩之志,异于先生,必须度尽天下众生,方上升未晚也。宋太祖建隆初,洞宾自后苑出对,上称朱陵上帝,以火德王天下,留语移时,语秘不。上解赭袍玉带赐之,俄不见。上命绘像于太清楼,道录陈景元传其像于世。政和中,宫禁有祟,白昼现形盗金宝,奸妃嫔,独上所居无患。自林灵素、王文卿诸侍宸等治之,息而复作,上精斋虔祷,奏祠凡六。一日昼寝,见东华门外有一道士,碧莲冠,紫鹤氅,手持水晶如意,前揖上曰:奉上帝命,来治此祟。良久,一金甲丈人,捉劈而啗之且尽。上问:丈夫何人?道士曰:此乃陛下所封,崇宁真君关羽也。上勉劳再四,复问:张飞何在?羽曰:张乃臣累劫兄弟,今已为陛下生于相州岳家,他日辅佐中兴,飞将有功焉。上问卿姓名,曰:臣姓阳,四月十四日生。梦觉录之,召侍宸言之,意其为洞宾也。自是宫禁帖然,遂诏天下,有洞宾香火处,皆正妙通真人之号,盖自此始。其词曰:朕嘉与民,偕之大道,凡厥仙隐,具载册书,而况默应祷祈,宜示恩宠。吕真人,匿景藏文,远迩游方,逮建福庭,适有寓舍,叹兹符契,锡以号名,神明俨然,尚垂昭鉴,可封妙通真人,塑像于景灵宫,岁时奉祀焉。

按:吕真人本传事迹,于史无据,纯出道教中人的自记,然千古相传,凡言道家神仙事者,皆奉为信籍而无疑义。《续道藏》并扩充易编而成为吕祖志。在宋元时代禅宗的记载,又有洞宾遇黄龙禅师的公案,言之凿凿,信佛者,皆奉此认为洞宾为同路人,信道者,则否认禅宗语录,认为妄诬,要皆无伤吕纯阳旷代名仙的事迹。而本传中亦言及禅宗马祖曾在洞宾儿时,许为异常人物,可见当时道、佛互涉,与吕纯阳后来创立融通道、佛的新道教,早已有其所本,又如据吕纯阳在江州望江亭的自记云:

吾京川人,唐末三举进士不第,因游江湖间,遇钟离子,受延命之术。寻又遇苦竹真君,传日月交拜之法。久之,适终南山,再见钟离子,得金液大丹之功。年五十,道始成。世多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曰:慈悲者佛也。仙犹佛尔,安有取人命乎?吾固有剑,盖异于彼。一断贪瞋,二断爱欲,三断烦恼,此其三剑也。吾成道以来,所度者何仙姑、郭上灶二人,吾尝谓世人奉吾真,何若行吾行。既行吾行,又行吾法,不必见吾,自成大道。不然,日与吾游何益哉!

按:据此自记的内容,吕纯阳平常多作佛家语,其为融合道、佛宗旨方法而创新兴的道教,不待言而可知。又如吕纯阳之自著《丹诀百字铭》,融通道、佛修炼方法的精要,更为透彻,如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晚唐时期,新兴道教的吕纯阳真人,影响后来千余年而至于现代的道教,既深刻而又普遍,风国内外崇信道教的人,未有不尊敬祀奉吕祖为真正神仙,名山大泽之间,纯阳真人的祠庙,随处可见,每与佛寺浮图,山光水色,互争千古。善男信女,香花明烛,朝拜吕祖的胜迹,也到处皆是。柳宗元称韩退之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足为天下法。”如援引其语,作为道教神仙吕纯阳的评价,亦有殊途同归的感觉,其为人中之雄,当无愧色。

元、明以后,民间流传的道教神仙故事,如“八仙过海”等传说,都是以吕纯阳为中心人物,八仙中汉代仙人钟离权,即为吕纯阳之师;唐代仙人李铁拐、张果老,为吕纯阳之友:何仙姑、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皆为吕纯阳的友弟辈。明、清以后,道家分派如南、北、西、东四派的仙师,也都以吕纯阳为其嫡传始祖。其望重千秋,功侔三清的气概,有使张道陵、寇谦之等人,为之减色不少。

总之,吕纯阳新兴道教的宗旨与传统,是以直接上承东汉时代正统道家魏伯阳的丹法为道统,大有摆脱道教的宗教形式而别具风格。若从纯粹的道家立场而言,以其比拟佛教禅宗的大师,如百丈、马祖、黄檗、临济师徒,并无逊色。由秦汉以来,迄于晚唐的道教,一向皆在鱼龙混杂、支离破碎的状态中。白吕纯阳以后,正统道家与道教,忽然别有一番面目。因此产生宋、元以后,道教各宗的道派与丹法,犹如禅宗在晚唐以后,兴起五家宗派的盛况,实在皆由吕纯阳新兴道教而开始。

第五章 道教的演变

第一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

唐末五代以后,华夷混杂,变乱相仍的局面,又造成历史的巨变。而在文化思想方面,佛教有禅宗的兴盛,涵融中印文化于一炉。道教除了前蜀有杜光庭的弘扬提倡,并撰作科醮,意造经文以外,因为有命世仙人吕纯阳的首倡,以沟通禅宗直指身心性命之学,与道家修炼生命之术,合而成为性命双修的丹道之故,渐已调和六七百年来道佛两教的争论而归于一致。自唐末到宋初百余年间文化思想的明争暗斗,已经不再是昔日道、佛两教间的争执,而是士大夫们新儒家学说振兴的结果,造成排斥佛、道两教学说为异端的思潮暴涨。到了宋太祖赵匡胤乘陈桥兵变登位以后,他以军人而兼学者的典型,酷好文学。加以宰相赵普的质朴无华,因少年失学,自己谦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老实作风,早已种下开启宋代新文化运动的因缘。后来又有范仲淹的笃实纯朴,与大臣富弼等极力奖掖文人学士的自由讲学风气,致使两宋间五大儒应运而出,创建宋代儒家理学的宗派,使儒家走上比类宗教的途径,确立后世并称儒、释、道三家为中国文化主流的统。质实言之,开创理学五大儒的思想,不是援禅讲理,如周敦颐、二程兄弟等,即是援道入儒,如朱熹、邵康节等。因此,又促成宋末元初道教的演变,而有王重阳、丘长春师弟们所建立的“全真道”,足与唐代吕纯阳的新兴道教媲美千古,且与张道陵世系的天师道互争雄长。宋、元之间学术思潮的三家交炽,使不学无术的大元帝室政权左右依违于三家文化的暗潮中,无法自主,仅数十年间,便促使其寿终正寝。此一原因,往往为古今研究中国文化学者所忽略,深资嗟叹!

宋初开国时期,阴受道家思想影响甚大,就中关系最深的人物,当推华山隐士陈抟(希夷)。但陈抟虽为后世道家尊为神仙的宗祖,其实他的学术路线是上承秦、汉以前儒、道本不分家的道学,大有异于唐末吕纯阳的丹道学派。陈抟亦为唐末的不第进士,因少怀大志,生当乱世,亦如隋朝的文中子王通,自有澄清天下之志,后来因年事日长,阅历学问加深,颇感时不我与,即归隐华山高卧,曾作诗以明其志,如云:“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后来听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被拥戴为帝王,遂额手称庆曰:“从此天下定矣。”因此人皆尊其有未卜先知之能。他的易经象数的“太极图”、“河洛理数”等学说,数到后来的邵康节,而成就一位象数易学的千古通儒。同时又因他的“太极图”与河图、洛书、图象等的流传,致使周濂溪援取道家思想而作《太极图说》。朱熹因服膺邵康节的学术思想,乃致力学习道家的象数,而有明代国子监流传的监本《易经》及《周易集注》,与《周易》书本首先冠以太极图、河图、洛书等之推广。

从来神仙传记,传说颇多不同,关于陈抟的生平,也不例外,今略录其文,以为参考:

《宋史》本传: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过孙君仿摩、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召本州长吏,岁时存问。五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命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先生得元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华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元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抟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能逆知人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抟已知其意,谓休复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尔。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复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云台观,抟中夜呼令趣归,沆末决。有顷,复曰:可勿归矣。明日沆还家,果中夜祖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华阴隐士李琪,自言唐开元中郎官,已数百岁,入罕见者。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幸华阴,至云台观,阅抟画像,除其观田租。庞觉《希夷先生》:

先生姓陈名抟,字图南,西洛人。生于唐德宗时,自束发不为儿戏,年十五,诗礼书数及方药之书,莫不通究,及亲丧,先生曰:“吾向所学,足以记姓名耳,吾将弃此游太山之巅,长松之下,与安期黄石论出世法,合不死药,安能与世俗辈汩没出入生死轮回间乎?”乃尽以家资遗人,惟携一古铛而去。唐士大夫挹其清风,欲识先生面,如景星庆云之出,争先睹之为快,先生皆不与之友。由是谢绝人事,野冠草服,行歌无止,日游市肆,若入无人之境,或上酒楼,或宿野店,多游京洛间。僖宗待之愈谨,封先生为清虚处士,乃以宫女三人赐先生,先生为奏谢书云:“赵国名姬,后庭淑女,行尤妙美,身本良家,一入深宫,各安富贵,昔居天上,今落人间,臣不敢纳于私家,谨用贮之别馆。臣性如麋鹿,迹若萍蓬,飘然从风之云,泛若无缆之舸。臣遣女复归清禁,及有诗上浼听览。诗云:‘雪为肌体玉为腮,深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生巫峡梦,空劳云雨下阳台。’”以奏付官使,即时遁去。五代时,先生游华山多不出,或游民家,或游寺观,睡动经岁月。本朝真宗皇帝闻之,特遣使就山中宣诏先生。先生曰:“极荷圣恩,臣且乞居华山。”先生意甚坚,使回具奏其事。真宗再遣使赍手诏茶药等,仍仰所属太守县令,以礼遣之,安车蒲轮之异,宠迎先生。先生乃回奏上曰:“丁宁温诏,尽一札之细书,曲轸天资,赐万金之良药,仰荷圣慈,俯躬增感。谢云:臣明时闲客,唐室书生,尧道昌而优容许由,汉世盛而任从四皓,嘉遁之士,何代无之?伏念臣性同猿鹤,心若土灰,不晓仁义之浅深,安识礼仪之去就,败荷作服,脱箨为冠,体有青毛,足无草履,苟临轩陛,贻笑圣明,愿违天听,得隐此山。圣世优贤,不让前古,数行丹诏,徒烦彩凤衔来。一片闲心,却被白云留住。渴饮溪头之水,饱吟松下之风,永嘲风月之清,笑傲云霞之表,遂性所乐,得意何言。精神高于物外,肌体浮于云烟,虽潜至道之根,第尽陶成之域,臣敢仰期睿眷,俯顺愚衷,谨此以闻。”当时有一学士,以先生累诏不起,因为诗讥先生云:“只是先生诏不出,若还出也一般人。”先生复答云:“万顷白云独自有,一枝仙桂阿谁无。”后先生亦稀到人间。先生或游华阴,华阴尉王睦知先生来,倒履迎之,既坐,先生:“久不饮酒,思得少酒。”睦曰:“适有美酒,已知先生之来,命涤器具馔。”既饮,睦谓先生曰:“先生居处岩穴,寝止何室,出使何人守之?”先生微笑,乃索笔为诗曰:“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睦得诗愧谢。先生曰:“子更一年,有大灾,吾之来,有意救子,守官当如是,虽有数理亦助焉。”睦为官廉洁清慎,视民如子,不忍鞭扑,心性又明敏,故先生乃出药一粒曰:“服之可以御来岁之祸。”睦起再拜,受药服之。饮至中夜,先生如厕,久不回,遂不见。睦归汴,忽马惊坠汴水,善没者急救之,得不死。先生亦时来山下民家,至今尚有见者,今西岳华山有先生宫观,至今存焉。

宋初的道教,自陈抟以后,华山道派,又另自形成一系,实创自陈抟的道统,颇为纯正。



第二节 宋代的皇帝与道教

宋初立国,关于宗教的信仰,与宗教政治的地位,多承袭唐代的故事,虽无明令规定,但以现代语言之,都是信仰自由,对于道、佛两教,也是并尊共容的。但到真宗临朝,因失意于敌国,忽留心于宗教,异想天开,独在唐代宗亲道教教主的李老君之外,又捧出一位宋室同宗赵姓的来作圣祖,亲自提倡道教。由此开始,形成宋徽宗的笃信道士巫术等事,造成道教在宋史上的污点。其实,这是帝王玩弄宗教的肤浅权术,于正统道家无关。今据史实,约略引述宋朝帝王与道教的关系,辨明外国人研究中国的道教,误认道教是在宋代才正式建教的观念,并不确实。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