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late spring coldness)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有时持续时间长达10天半个月。严重的倒春寒可以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老人如何预防"倒春寒"
一是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 二是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 三是节制烟酒,低盐饮食,"倒春寒"期间多食些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这对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大有益处。
什么是倒春寒、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常年2-4 月,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在此期间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连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在12°C或以下,连阴雨3一5天;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C以下,均可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这样不仅损失大量种子,而且因补种延误播种季节,使早稻成熟期延迟,影响晚稻栽插,使晚稻抽穗扬花期易受低温危害。近 30多年中,以1951、 1969、 1970、 1976 年的天气气候条件最差,造成严重烂秧,一般烂秧率超过30%,有的达 50%。如1970年仅广西地区烂种就达1亿斤以上;1976年,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就损失谷种达7亿斤。此外,对已播棉花、花生等喜温作物也常常造成烂种死苗;并影响油菜的开花受粉,及角果发育不正常,降低产量;有时影响小麦孕穗,造成大面积不孕或籽实质量低劣。
怎样预防倒春寒的危害?
一般采取以下措施:①掌握倒春寒发生规律,收听使用倒春寒天气预报。农谚说:"春天的天气,孩儿面",说明春天的天气多变,时暖时冷,要抓住天气演变过程中的"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一般当日平均气温到达12°C、最低气温不低于5°C,播后有3-5个晴天(每天日照在3小时以上)就有利于早稻播种育秧。②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对早稻秧田进行科学排灌,在倒春寒到来时进行深水护秧,采取"夜灌日排"、"晴排雨灌",调节秧田水热状况。③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温室蒸汽或无土育秧,使整个早稻育秧过程完全在人工控制下,保证培育适龄壮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