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雷 娃 一 春 生 他总是勇于研究一切问题的端点,探寻一切事物的本源,发现和开拓新领域。 童年时的山林子就喜欢观察空中鸟,水中鱼,他的思绪常常随着鸟的翅膀飞过远山,伸向远方,对天发问:云雾中的远方有多远呢?清澈的溪水,游荡在他眼前水里的小鱼,不期而遇的快乐和自在发自内心。 他曾用剪刀拆卸了伴随父亲多年的怀表,想知道秒针为什么马不停蹄地奔跑;用锤头和钳子拆卸了父亲心爱的自行车,想知道轮子转动的原理;用竹竿捅开了马蜂窝,想知道酿蜜的过程。 当他与一只蚂蚁交流,与一棵小草做朋友的时候,他心灵中的山水田园便无限地扩展了。 当他把一百根小蜡烛融化,装在罐头瓶子里凝固,然后敲碎外壳,做成一根大蜡烛的时候,照亮他的必定是发现与灵感的火花。 当他自编自导皮影戏,用硬纸壳剪成形态各异的人物,撑开塑料布,他和几个小伙伴躲在三抽桌底下,说唱道白时,一招一式,演绎的是天上人间美丽的故事。 当他握着半截铅笔和一摞纸,亦步亦趋跟在一个赶集老人的身后写生,老人回过头来看他,他却羞涩地低下头时,老人说:孩子,你跟着我干啥?山林子说:我想画您。老人笑着坐在了披上晚霞的山石说:画吧孩子。彩霞丽天做背景,金色大地为底色,山林子画出了那张惟妙惟肖的慈祥而沧桑的面容。 苦难是醒世钟,厄运是磨刀石。在山林子成长的人生道路上,母亲是他最好的启蒙老师,姐妹们给了他最真诚喝彩与鼓励。 慈母的勤劳善良与智慧是他效仿的榜样,无论遇到什么难题,在母亲这里都不成问题,靠智慧,总是能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智慧来源于生活的感悟,砍柴有砍柴的诀窍,采药有采药的绝招,善于思考的山林子,无论是跟老中医学习针灸和按摩,还是跟民间画家学习绘画,日子再清贫,心灵的世界永远无限丰富。 很早,他就学会了针灸、按摩、拔罐、中草药、饮食等十几种疗法,义务为乡里乡亲解除疾病痛苦。 他嗜书如命,多少个不眠的夜晚,熬干了无数个煤油灯。几十年如一日的去买书、借书、抄书、读书,阅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典籍。对山林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高尚的历练,也是在与人类众多智慧心灵的沟通。 看到孔子与七岁小儿项托的问答,激发了山林子的灵性思维:项托说的泥牛无犊、井水无鱼、萤火无烟显然是古人的局限,可难道吹牛有犊?口水有鱼?心火有烟吗? 这些追思和反问引领他一步步闯进天地人间之大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