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银行就是跑马拉松,不是100米跑得快一点就行了,而是要默默跑完全程才能获得成功。”
下一站,香港。下一站,海外。再下一站,“蓝海”。
10月27日,是中国银行业以及全球资本市场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工商银行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募集资金219亿美元,成为全球有史以来集资规模最大的IPO。在这个辉煌的时刻,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既激动又清醒:“A+H挂牌上市,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改革而言,彰显了一种成熟和进步;对于工商银行自身来说,则意味着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挑战。我们必须直面挑战!”
53岁的姜建清是四大银行领导中最年轻的,工行上市是他跑了6年的马拉松,更是他27年银行从业生涯的高峰。他说,“改制上市是一个化蛹为蝶的痛苦过程,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征程。”从2005年10月28日股份制改革,到2006年10月27日A+H股同步上市,工行短短一年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跨越,总市值突破14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银行。
“真正的‘中国神话’才刚刚开始”,姜建清2003年在一本书的序中写道。而工行上市创造了新的神话,市盈率高达22倍,市净率(P/B)为2.23倍,A股和H股认购资金均创新高,打破之前5月中国银行在香港112亿美元的全球最大IPO纪录,掀开了银行业改革崭新的一页。
在金融圈口碑极佳的姜建清是少有的专家型银行家,但他“从不敢自称是银行家”。他性格坚韧,深谋远虑,使工行“渐进的搞存量,激进的搞增量”,最终成为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而在“香港站”(10月9日,工行IPO路演在地铁“香港站”之上的四季酒店揭幕)后,工行也将透过并购或增加网点海外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