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至今,婆媳之间的关系似乎总是紧张得如剑拔弩张,讲不尽道不完。其实不然,以我做媳妇十多年的经验来看,和婆婆和睦相处其实并不难,方法也很简单:将她当作朋友看待。
我的婆婆是一个质朴、能干的老太太,今年80岁高龄了,除了偶有小毛病外,身体还算硬朗。这应该得益于她坚持操劳家务,时常爬山下地劳动吧。儿子两岁多时因无人照管,送幼儿园又失败后,心疼不已的婆婆不顾自己的高龄赶来我们的住地湘潭。不到半年时间她居然和我们学校附近的邻居混得熟络而融洽,认识的人比我还要多。更让人惊奇的是,她还很快学会了湘潭话,不仅能听懂,还能说得像那么回事。
当然,作为女人,婆婆也和所有女人一样敏感。在她初到湘潭时,或许是我们相互还不够了解,婆婆在家中总显得有些谨慎。而我,为了怕老人担心,和老公有不同意见争吵时也刻意避开婆婆或尽量压低声音。可后来,从老公那儿得知,婆婆还是知道了我们俩的争吵,并因我们的“鬼鬼祟祟”,她敏感地认为是我心里有什么不满而嫌弃她了。知道了婆婆的担心,我和老公再有了矛盾,我就干脆当着婆婆的面和老公争论,让她知道我们争吵的真正事由,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
由于年长,加上自己又生育带大了9个孩子,婆婆带孩子时自然有着她自己的经验。然而,她的这些经验却未必科学。记得儿子满月后,婆婆过来住了近两个月。孩子小时,自然以睡为主,吃吃玩玩后,主要就在摇篮里躺着。或许是太爱孙子的缘故,婆婆总喜欢将孩子抱在手里,连孩子睡着了也抱着。她的理由是:连大人躺多了,都会腰酸背痛的,何况孩子!结果是,孩子养成了在手上睡觉的习惯,一放进摇篮就惊醒哭闹。后来,孩子吃米饭了,婆婆又给孩子添了一毛病:吃一口饭,喂一口水,说是饭菜容易吞食下去。对于婆婆对孩子的娇惯,我是急在心里,可又不能对老人横加指责。对此,我仍然选择了坦诚相对,对她带孩子方法不科学的地方分析弊端,阐述科学原理,让她不要娇惯孩子。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婆婆自然也就理解并接受了我的观点。
虽说年事已高,婆婆却如所有女人般有爱虚荣的“毛病”。记得婆婆来湘潭带孩子不久,她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说希望我们能在她回家的时候,帮她买一对金耳环,说是在老家,还没有老婆婆能戴上金的耳环呢。后来,婆婆又几次来湘潭小住,我每次要给她买新衣服,她也总是欢天喜地毫不拒绝。除了女人都有的爱美之心,她的另一层心思我又何尝不知道呢,儿子、媳妇在外工作,这在老家是多大的荣耀啊,她戴的金首饰,穿的新衣服,与其说是要打扮自己,还不如说是体现她的福气:儿子、媳妇不仅有能力,还对她很孝顺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也都会有缺点,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症结并不单是情感之争、地位之争,不容忽视的还有着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之间的差异。如果婆媳间相处时能够如朋友间那样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婆媳怎么不能相互接受呢?既然本来毫无关系的两人都可以成为朋友,而我们对朋友的缺点也能宽容接受,有着亲情关系的婆媳自然也就更能相互容忍对方的缺点而融洽相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