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别人的总不如找自己的。一些人每天总生活在别人的知识和经验里,离不开别人写的书,盲目迷信和崇拜权威,完全失去了自我。
有许多人,人家干什么,他们也干什么,模仿来,模仿去,看他们的作品,总觉得似曾相识,缺点什么,都是死板的、机械的、技术的东西。
学习的机会到处都有,时时都可以去学习,处处都应该去学习,人一生不是要靠着书本去生存的,而是要靠智慧。
许多人总是习惯希望专家多写点什么,多说点什么,他们好多抄下点什么。自己的智慧就像语文的摘抄本,里面的名言警句对你可能有用,但对别人却没用。那是因为人的思想和感悟是不同的。 人类生活就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智者会用心去读懂它的。然后再去真诚的对待生活,对待每一件事,并做到问心无愧。
读书并不难,难得是用心来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用于现实的生活中,那些成天陷在纸堆的人们,倒不如赶紧走出来,融入到自然的生活里。
书本知识如果不是为了服务人类未来的实践活动,那就是死知识、废知识,学它何用?
有些书,不必刻意读、过于认真了,就会有死读书之嫌。
读书也需要具有一种心灵智慧的感悟,只要有兴趣的、能够轻松就理解的,就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了,书里的内容就会融化于心灵深处,到用时就会浮现出来。只是靠刻板强记式的读书,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
读书,如同吃东西,要细细咀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消化吸收,而读书过程中的边学边思考就是细细咀嚼的过程。
爱书读书但不能尽信书,不能崇拜任何权威,这才是我们读书过程中的智慧态。
没有自然智慧思考的读书看报,就不会有自然智慧的见解,也不会有发现,不可能得到启示,更不会有任何发明创造。
智者读书总喜欢用超常的、无定向之思维来学习和思维。
有时跳出书籍外来读书,也许会更清晰地掌握它。一个人骑驴看唱本,走进书里出不来,那是因为眼在书里。所以,原本的路就在眼前,也并没有好路和坏路之分,却还要低着头问书——好路在哪呢?
千书万书,不如一悟。
书读的多了,是好事也可能会成为坏事。因为书读多了,肯定感受就会多。感受多了,如果不用自然智慧去进行甄别和梳理,难免就要在心灵里淤积很多无用的东西,长期下去就成了书呆子了,难道我们的周围,成天靠书本知识生活的人还在少数吗?
读书可以使你更好的关注人类和生活,帮助你去了解人世间的真与假、美与丑,从而更自然智慧地去看待这个世界,更自觉地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
用充满智慧的文字、见解和观念去感化他人,并能够把自己的人格魅力自然融注入日常言行之中,这是欲用自己纯真的心灵智慧去撼动他人心灵智慧的关键。
让自然智慧的书籍,使我们的这个现代躁动的世界多一点自然、多一点宁静和多一点和谐吧!
自然智慧的读书,会使一个人受用终身。
河水不再流动了,它就会只能成为一潭死水。同理,思想因为智慧之灵动,才能保持其自然灵智。当如果思想不再灵动了,它也就会成为像淤积泥潭一样。正是因为人类迷失了自己的自然智慧,才对于自己的心灵缺乏了解,才常常会被自身的愚痴所困顿,那被困扰住的心,就如同死水泥潭一样,变得迂腐不堪。
去发现我们的自然智慧吧,不管这个世界怎样的发生变化,智慧灵动的心灵,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缺乏灵动性而死去。
读书不是为了将来要告诉别人什么知识,决不要迷信和崇拜书籍,读书最重要的是为了全面提升自己的心身素质。
去自然的读书吧!读自己的智慧之书,走自己的智慧之路吧! 在白纸黑字间流淌着的智慧清泉,是需要用我们的心灵智慧去体悟的,而不是用眼睛。
当你在用自然智慧去读书的过程中,当读得书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书里的许多东西原本是你也知道的,只是没有在此用心而已。
书籍伴我度过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
不要把时间浪费于吃喝玩乐之中,哪怕是每天能够拿出一小时的时间去读点你所喜欢的书籍,对于我们事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