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最高境界是自然。
无论是在火热的工厂车间,还是在欢悦的田间地头,无论是在紧张繁忙的建筑工地,还是灯光闪烁的科学实验室,我们都会看到处处是智慧劳动者的令人尊敬的身影,我们也常常会被工人、农民和科技人员等智慧劳动者们辛勤的智慧劳动热情所感动。一个个激荡人心的音符,化作一曲曲智慧劳动的旋律,在田野,在山川、在河流上空随风飘荡。 我们的整个世界回响着智慧劳动者们嘹亮的歌声,听吧,“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盖起了高楼大厦,修起铁路煤矿,改造这世界变呀么变个样。”
看吧,一首首智慧劳动生活的赞美诗在诗人们的笔下诞生了,《勘探队员之歌》、《我为祖国献石油》、《老司机》等散发浓郁智慧劳动气息的诗篇在诉说,这就是智慧劳动者的生活。《伏尔加船夫曲》、《纺织姑娘》、《丰收之歌》、《剪羊毛》、美国黑人歌曲《老人河》、日本民歌《拉网小调》、印度电影歌曲《田野里的歌声》、朝鲜歌曲《苹果丰收》等作品,也在表达着对世界智慧劳动人民的赞美和热爱。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讲述的是具有自然智慧的,纯洁、善良、活泼可爱的修女玛利亚,到一个有七个孩子的家庭当家庭教师,她运用自然智慧,用纯洁和善良温暖孩子们的心灵,最终自己找到真爱的故事。音乐之声的主题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如表达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音乐之声》的家庭女教师玛利亚,就仿佛是美丽自然智慧的化身,她具有童心和美的品质,艺术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她带孩子们到野外边采花草,边唱歌跳舞,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她在自然和谐中与孩子们交流、启发、探讨,以童心对童心的方法引导教育孩子们时,深得孩子的爱戴,它仿佛创造了一个经久不衰的童话,从这一代传到了下一代,代代相传。
真正的童心,就是自然智慧之心。
歌唱是歌唱者发自内心的去唱。和声之美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学过声乐的人,不一定会唱歌。没有学过声乐的人,不一定不会唱歌。
在山里喊,喊出来一个歌唱家。不识乐谱,却成了世界著名的男高音。为什么?
声部合唱需要完美的配合,不能突出自我,自然地融入,才能达到和谐美妙的和声境界。
我好像已经忘掉我自己,而和自然连在一起。高山使我感到欢乐,喧嚣的城市却使我厌腻。自然的不会使人厌恶,心灵在天空飞翔,与天地山海日月星辰融合。
海天一色的壮阔,,群鸟啾啾的喧哗,钟声和铃声的交织,仿佛是整个地球在歌唱。
扣人心弦的东西来自心灵,心灵与自然交流,精神与自然宇宙和天地万物相通。
在清新的早晨,在迷雾的森林,在清澈的小溪,在空中捕捉到一个个音符。还记得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吗?还记得舒曼的《春天》吗?还记得莫扎特的《渴望春天》吗?还有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吗?
自然,是艺术生命的不竭源泉,是强有力的创造生命的根基,带着哲学的沉思色彩,唱出自然赋予的回归的音律,在无伴奏的声部合唱中,人与人融进了自然之中,自然生命此时已经接通。接通了你,接通了我,接通了他。
并不是完全为了听众才去创作歌曲,写作音乐其实就是一种寻找心灵平静的过程。只有感觉到迷惑,这样才会寻找平静,如果在现实中已经寻找到这样的平静,写音乐就没有意义了。
跟一些新的音乐人合作会擦出不同的火花,然后跟很多新的伙伴合作,这些都会很自然而然让你录出来的东西会有不一样,听的人也说这的确跟以前感觉是不同的。
一首歌会有它和别人能够特别自然的去沟通引起共鸣的那种东西在歌里面,唱的时候也是挺动感情的。什么能够让你自己最能够激动,最能够让自己特别有感觉的,同时这又是你表达出来最有感觉的。不管是音乐还是歌词,创作心态更加单纯,更加成熟。
音乐听觉上更猛,而且表达上比之前要更简单、更尖锐。我觉得这就够了,如果做音乐想太多别的,有太多顾虑,是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痛苦,最后你也得不到什么,你也并不会让别人去承认你煞费苦心的那些最终想要让他承认的,不可能。因为你表达太多复杂的信息。
确实有全世界最好的音乐,这个东西在心里是一个向往的境界,歌词本身就是诗,也许普通人随便写的几句话也是诗,关键是它是否真的具有意义,它是否能打动人心,它是否能留在人们心中,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不断努力地去写、去思考,这是最重要的。
自我的东西永远不会有人能拿走。相反是你天天守着那些东西,不去吸收新的,就这点东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