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梁启超
 
今天在座诸君,多半是现在的教育家或是将来要在教育界立身的人。我想把教育这门职业的特别好处,和怎样的自己受用法,向诸君说说。所以题目叫做“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孔子屡次自白,说自己没有别的过人之处,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语出《论语?述而》。”。他的门生公西华听了这两句话便赞叹道:“正惟弟子不能及也。”我们从小就读这章书,都以为两句平淡无奇的话,何以见得便是一般人所不能及呢?我年来积些经验,把这章书越读越有味,觉得:学不难,不厌却难;诲人不难,不倦却难。孔子特别过人处和他一生受用处,的确就在这两句话。

不厌不倦,是孔子人生哲学第一要件。“子路问政。……请益,子曰:毋倦〔子路问政……请益,子曰:毋倦〕语出《论语?子路》。毋倦,不要松懈怠惰。。”“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①〔子张问政……行之以忠〕语出《论语?颜渊》。子张问怎样为政,孔子说:“坚守职位,不松懈倦怠,执行政令要忠实。”。”《易经》第一个卦孔子做的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看他只是教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忠实做去不要厌倦。要天体运行一般,片刻不停。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依孔子的观察,生命即是活动,活动即是生命。活动停止,便是生命停止。然而活动要有原动力──像机器里头的蒸汽。人类活动的蒸汽在哪里呢?全在各人自己心理作用──对于自己所活动的环境感觉趣味。用积极的话语来表他,便是“乐”;用消极的话语来表他,便是“不厌不倦”。

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厌倦是一种想脱离活动的心理现象。换一句话说,就是不愿意劳作。你想,一个人不是上帝特制出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可以一天不劳作吗?只要稍为动一动不愿意劳作的念头,便是万恶渊薮。一面劳作,一面不愿意,拿孔子的话翻过来说:“居之倦则行之必不能以忠。”不忠实的劳作,不惟消失了劳作效率,而且可以生出无穷弊害,所以说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换个方面看,无论何等人,总要靠劳作来维持自己生命,任凭你怎样地不愿意,劳作到底免不掉。免是免不掉,愿是不愿意,天天皱着眉哭着脸去做那不愿做的苦工,岂不是活活地把自己关在第十八层地狱?所以说厌倦是人生第一件苦痛。

诸君听我这番话,谅来都承认不厌倦是做人第一要件了。但怎么样才能做到呢?厌倦是一种心理现象,然而心理却最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天天自己劝自己说不要厌呀!不要倦呀!他真是厌倦起来,连自己也没有法想。根本救治法,要从自己劳作中看出快乐。──看得像雪一般亮,信得像铁一般坚。那么,自然会兴会淋漓的劳作去,停一会都受不得,哪里还会厌倦?再拿孔子的话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从事它为快乐的人。”。一个人对于自己劳作的环境,能够“好之乐之”,自然会把厌倦根子永断了。从劳作中得着快乐,这种快乐,别人要帮也帮不来,要抢也抢不去,我起他一个名叫做“自家田地”。

无论做何种职业的人,都各个有他的自家田地。但要问哪一块田地最广最大最丰富,我想再没有能比得上教育家的了。教育家日日做的、终身做的不外两件事,一是学,二是诲人。学是自利,诲人是利他。人生活动目的,除却自利利他两项外更有何事?然而操别的职业的人,往往这两件事当场冲突──利得他人便不利自己,利得自己便不利他人。就令不冲突,然而一种活动同时具备这两方面效率者,实在不多。教育这门职业却不然,一面诲人,一面便是学;一面学,一面便拿来诲人。这两种都要继续。第二,这种快乐任凭你尽量享用不会生出后患,所以能彻底。第三,拿被教育人的快乐来助成自己的快乐,所以能圆满。乐哉教育!乐哉教育!

东边邻舍张老三,前年去当兵,去年做旅长,今年做师长,买了几多座洋房讨了几多位姨太太;西边邻舍李老四,前年去做议员,去年做次长,今年做总长,天天燕窝鱼翅请客,出门一步都坐汽车。我们当教育家的,中学吗,百来块钱薪水,小学呢,十来二十块。每天上堂要上几点钟,讲得不好还要挨骂,回家来吃饭只能吃个半饱。苦哉教育!苦哉教育!不错,从物质生活看来,他们真是乐,我们真是苦了。但我们要想一想:人类生活,只有物质方面完事吗?燕窝鱼翅,或者真比粗茶淡饭好吃,吃的时候果然也快活,但快活的不是我,是我的舌头;我操多少心弄把戏,还带着将来担惊受怕,来替这两寸来大的舌头当奴才,换他一两秒钟的快活,值得吗?绫罗绸缎挂在我身上,和粗布破袍有什么分别?不过旁人看着漂亮些;这是图我快活呀?还是图旁人快活呢?须知凡物质上快活,性质都是如此。这种快活,其实和自己渺不相干,自己只有赔上许多苦恼。我们真相信“行乐主义”的人,就要求精神上的快活。孔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垫着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颜子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颜回)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狭小巷子里,……却仍旧没有改变他(爱学乐善)的快乐。孔子是在赞扬颜回品德好,安贫乐道。”,并非骗人的话,也并不带一毫勉强;他们住在“教育快活林”里头,精神上正在高兴到了不得,那些舌头和旁人眼睛的玩意儿,他们有闲工夫管到吗?诸君啊!这个快活林正是你自己所有的财产,千万别要辜负了。

说是这样说,但是“知之非艰行之惟艰①〔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语出《古文尚书?说命中》。意思是:了解这个道理并不难,但是要付诸行动却很难。”,厌倦的心理,仍不时袭击我们,抵抗不过,便被他征服。不然,何至公西华说“不能及”呢?我如今再告诉诸君一个切实防卫方法:你想诲人不倦吗?只要学不厌自然会诲人不倦。一点新学说都不讲求,拿着几年前商务印书馆编的教科书上堂背诵一遍完事;今日如此,明日也如此,今年如此,明年也如此,学生们听着个个打盹,先生如何能不倦?当先生的常常拿“和学生赛跑”的精神去做学问,教那一门功课,教一回自己务要得一回进步,天天有新教材,年年有新教法,怎么还会倦?你想学不厌吗?只要诲人不倦,自然会学不厌。把功课当做无可奈何的敷衍,学生听着有没有趣味有没有长进一概不管,那么当然可以不消自己更求什么学问。既已把诲人当作一件正经事,拿出良心去干,那么,古人说的:“教然后知困”,一定会发见出自己十几年前在师范学校里听的几本陈腐讲义不够用,非拼命求新学问,对付不来了,怎么还会厌?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法子:只要你日日学,自然不厌。只要你日日诲人,自然不倦。趣味这样东西,总是愈引愈深,最怕是尝不着甜头,尝着了一定不能自己。像我们不会打球的人,看见学生们大热天打得满身臭汗,真不知道他所为何来;只要你接连打了一个月,怕你不上瘾?所以真肯学的人自然不厌,真肯诲人的人自然不倦。这又可以把孔子的话颠倒过来说:总要“行之以忠”,当然会“居之无倦”了。

诸君都是有大好田地的人,我希望再不要“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好好地将自己田地打理出来,便一生受用不尽。

敬业与乐业 作者:梁启超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一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胡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