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夜归鹿门山歌》 作者: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探访海南雨林中的昆虫(三)——清晨与夜晚出动 清晨与夜晚是拍摄和捕捉昆虫的好时机。当夜幕降临以后,我们在林边的空地上架起灯光和幕布,以诱集昆虫中那些具有趋光本能的夜行者们。
时间不长,我们的“客人”就先后“如约而至”。它们大部分是蛾类,如黄尾大蚕蛾、大燕蛾、三点燕蛾、一点拟灯蛾等等。这类昆虫白天躲在森林中的隐蔽处,而夜间却向着灯光飞来,落在白色的幕布或附近的植物上。其它种类的昆虫也来了,这个大甲虫是“长臂金龟”,别看其貌不扬,它可是国家立法保护的二级野生动物啊。这些昆虫昼伏夜出,白天难得一见,此时正可把它们拍摄下来,让人们一识它的真面目。 达摩凤蝶
清晨,朝雾逐渐退去,森林也慢慢从沉睡中醒来。昆虫们正等待着被露水沾湿的身体变干,这时它们一般都静卧不动,是拍摄和采集它们的又一个大好时机。我轻手轻脚地走在林间小径上,如同一个搜寻猎物的猎手。一旦有所发现,首先是一阵惊喜,继而是小心翼翼地接近,然后调准焦距,屏息按下快门。
如果是拍摄风光和人像那就算大功告成了,但我还要轻轻取出采集工具,把昆虫收入其中,以便日后制成标本提供给有关专家进行系统分类学鉴定。只有完整地采取标本,并记录下有关的数据(时间、地点、海拔等),我才算完成了一次拍摄过程,准备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曾有一次意外的发现令我难忘。那是在尖峰岭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正午时分我们一行几人在山顶吃干粮。一位同行的伙伴无意中发现一对竹节虫正在交尾,我闻声立即前往。虽然此前我已拍摄过多种竹节虫,但都是单独活动的,如果能拍摄到雌雄在一起的照片,那么在昆虫生物学研究上是很有意义的。
在伙伴的指点下,我终于看见了这对恩爱夫妻。但由于它们所在的树枝伸向了悬崖以外,我无法架起三脚架拍摄,只好用一只脚登在枝杈上以支撑身体,伙伴们从身后揪住我的衣服。这种“金鸡独立”的架式很不舒服,端着相机的手也不住地晃动。为了保证拍摄效果,我先大致调好焦距,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息,精确对焦,连续按动快门五次。我的腿部的抖动震动了树干,这时竹节虫因受到了惊扰迅速分离开来。一组反映竹节虫交尾的珍贵镜头还是被拍摄下来。
目前,海南森林昆虫考察的野外工作已告一段落。虽然我三赴海南,拍摄了数千张照片,但我仍对那里的山山水水,那神奇的热带雨林,那雨林里无数的小居民——昆虫怀着无尽的眷恋。每次离开那里时我都会说同一句话:再见,我还会再来!
(撰文/摄影:买国庆,选自《地理知识》20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