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1975年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在黄梅班里经历了五年的刻苦训练。1980年包括吴琼在内的五朵金花毕业了,同时进入黄梅戏剧院。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无意中在资料馆门口听到了严凤英的《三年日月浓如酒》,她觉得这是她听过的最好听的段子了,于是开始学习严凤英的唱腔。她借来资料天天对着一棵小树练习,后来终于练成了。那棵小树也比其它树先开花。随之她主演了《女驸马》,她把严凤英模仿的惟妙惟肖,就像活生生的小严凤英。这场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还送到国外去演出。随后她又主演了由时白林作曲的〈孟姜女〉,从此后她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音。由她主演的《凤灵》比马兰主演的《严凤英》还要早几年。曾被评为黄梅戏全国十佳演员之一。
吴琼在“五朵金花”中是公认唱功最好的,而她本人却把这归因于小时候“惨不忍睹”的形象。原来,幼时的吴琼是个“脸大大肥嘟嘟”的“胖妹”,笑起来脸上还有两个过分深陷的“酒坑”。在省艺校时求学时有一次室友们无意说的话:“吴琼胖得跟小猪似的只能演老旦”深深刺激了她。于是她的生活就只有两件事:练功和减肥。最终,消瘦的吴琼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且当上了刀马旦。不过,在被现场观众公认扮相俊美的吴琼,却始终没有得到导演的青睐。无论拍电视还是拍电影,嗓音条件极好的她要么被安排为主角配音,要么配唱主题曲。吴琼只得无奈地说:“我好像演了很多年的双簧。”
1992年,吴琼毅然离开黄梅戏舞台转战歌坛,但发展成绩显然不及黄梅戏。虽然当时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流行音乐上,但吴琼说:“我始终不会忘记黄梅戏,因为它是我的本。”同时她也在努力将传统与时尚、古典与现代的诸多元素融合到流行歌曲中,“像我的新专辑《仙女》中的很多歌曲,初听起来非常传统,但内在节奏与曲调却是流行的。”
吴琼一米五八,微胖,有一对迷人的大酒窝。头发不长。她以唱工见长,声音委婉、动听,如珠落玉盘余音绕耳,能高能底、能细能厚。她扮相俊美,举手投足恰倒好处。动作自然到位而不造作。能悲能喜,不管大戏小戏都能成功把握。 1992年吴琼离开安徽调到北京中国广播艺术团改唱黄梅歌,在这里又是她收获的园地:荣获全国第五次"五洲杯"青年歌手大赛第二名;"用我的心握你的手"获93-94年金度奖;"同心"获94中国MTV大奖赛银奖. 其实用黄梅调谱写歌曲,既拓宽了黄梅戏的发展空间又扩大了黄梅戏在海内外的影响。听了吴琼的戏歌连唱,你会发现原来黄梅戏与歌曲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黄梅歌如此好听,会使你回味数年。特别是她的《脸谱》会让你三天不知肉香味.1994年吴琼由于母亲生病和其它一些原因离开了舞台,离开了观众。
1999年大山的女儿她终于回到安徽导演了和主演了百集黄梅戏《戏缘》。《戏缘》会让你过足黄梅经典隐。 1999年吴琼在安徽省广播电台《戏曲教唱》栏目中,为广大戏迷教唱了《凤灵》选段《镜儿圆》。当时她还自谦的说她不是黄梅戏老师,可能教不好……1999年,安徽省黄梅戏交响音乐会在北京举行。吴琼又用她那浑厚的声音演唱了《哭城》选段。这时你会发现她的音色和音质又上了一层楼。同年吴琼俱乐部在安徽成立。
1994年的一天,为达成妈妈的心愿,她自筹资金拍摄了百集黄梅折子戏。可最终妈妈只看到二十集就离开了人世。这成了吴琼心中最大的遗憾。而妈妈最大的遗憾却是在有生之年,没有看见女儿出嫁。当时,身患恶疾躺在病榻上的妈妈对吴琼说:“我真想在电视上看你唱黄梅戏啊!”此时吴琼已开发歌坛新路。那时,吴琼的同龄人的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而年近不惑的吴琼还只是孤身一人。“可这个遗憾直到2000年妈妈去世也没有弥补上。”吴琼说到此时,泪盈满眶。
吴琼在40岁生日那天与小自己15岁的青年演员阮巡相爱。两年过去了,两个人感情日深,并于2004年7月登记领取了结婚证,两人的情感也逐渐在媒体曝光。吴琼与阮巡举手投足间夫唱妇随,异常默契。“阮巡是一位演员,在《宰相刘罗锅》中演过嘉庆皇帝,我们是在拍一首歌《魂断蓝桥》MV的时候认识并且‘来电’的”,吴琼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回忆着爱情的点点滴滴。不过这段年龄悬殊的感情经历更多的是不被接受。“开始我们就在人前称姐弟,后来到了谈婚论嫁时才敢跟家人说。我爸爸一听到这个消息都惊呆了,在房间里伤心地哭。阮巡的父亲甚至提出断绝关系来制止这段婚姻。双方都僵持不下。”最终,这场战争是通过持久战打赢的。阮巡说:“我隔三差五邀请吴琼到我家,让她和我爸妈沟通,真正去了解吴琼的为人。”
对于这段婚姻,终于等到“董永”的吴琼不无感慨地说:“我不奢望能白头偕老,三年五载我很满足,八年十年是惊喜,一辈子那就是奇迹。我们的婚姻会不会出现奇迹呢?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们会努力!”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黄梅戏牵扯得吴琼失魂落魄,耗心费力。
在黄梅戏的辉煌岁月,吴琼演唱的《天仙配》、《女驸马》成为经典,年少的她欢快吟唱着“三年日月浓如酒”。当大好青春一去不复返,黄梅戏的“风流”被“雨打风吹去”,在北京城闯荡多年的吴琼还在唱着“一声别字怎开口”。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考艺术学校,一个县只有一个名额,吴琼成了唯一。
1975年夏天,在爸爸妈妈陪同下,十三岁的吴琼背着行囊离开家乡繁昌县,走进安徽省艺术学校。在迎接新同学的敞篷大卡车上,吴琼快乐自由的感觉像风一般飞扬。
一天,看见几个同学笑得好开心,吴琼凑过去,她们突然谁也不说话了。刚走几步,吴琼又听见同学们的笑声:“这么胖,跟个小猪似的,也来唱戏?也就能唱唱老旦,干干杂活吧。”轻蔑的话是一记闷棍,把吴琼打成哑巴。那一刻,快乐无忧的少年突然间长大。
“怨去吹萧,狂来舞剑,两样销魂味。”吴琼的刻苦练功在安徽艺校流传:每一个夜晚,都有一个身影在月光下舞蹈,一双白色的鞋子像在水面上飘荡,似人似仙。每一个清晨,都有一个声音在河边吟唱,穿过晨雾迎来太阳,如泣如诉。1976年春天,吴琼开窍了,唱念考试都是班上第一,又亮又脆的嗓音引来羡慕的目光。毕业时,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离开安徽艺校,如愿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年日月浓如酒,乡中人好水也甜……”一日,一阵真挚淳朴的音质穿透心坎,吴琼泪流满面。严凤英先生的声音震撼了正值豆蔻年华的姑娘,吴琼开始学习“严”派。省吃俭用攒钱,买录音机与录音资料,四处求师,不停练唱,吴琼简直就是“着了魔”。剧团同事“取笑”说,吴琼每天练唱面对的梨树比别的树都早开花、早结果。
1981年,吴琼在合肥江淮大戏院演出严凤英代表作《女驸马》。演出结束,一片寂静,许久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晚起,二十岁的吴琼获得“小严凤英”之称!这以后,吴琼在安徽、江苏、湖北、上海等地进行演出,吴琼声音进入千万家。
1985年,吴琼主演《孟姜女》大获成功。在这部黄梅戏上,作曲家时白林不仅吸收了大量地方戏音乐及民歌素材,还将全剧最后一段的音域写到两个八度,这在黄梅戏历史上是第一次,它弥补了黄梅戏音乐在力度上表现不足的缺陷。《孟姜女》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吴琼模仿痕迹了无踪影,演唱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安徽工作十二年后,1992年吴琼作别合肥,进入中央广播艺术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获得过无数掌声和鲜花的吴琼在北京拼搏着!1994年初,吴琼第一个流行音乐专辑和大家见面。专辑主打歌“用我的心握你的手”在北京音乐台得到很好的点播率,获得两个年度流行歌排行榜金奖。专辑副主打歌“潮湿的心”也备受欢迎。2004年流行音乐专辑《仙女》出炉。
精绣“罗帕”表情意
这些年,吴琼尝遍辛楚,但她“从来没有离开过黄梅戏”:《仙女》专辑主要取材于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仙女》歌曲开头沿用了电影《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腔,中间部分有董永与七仙女的对白;《对花》中有着梦里水乡,有青瓦灰墙,更有黄梅小调。1999年开始,历时4年,吴琼创意并打造了百集黄梅戏电视片《戏缘》,这几乎耗尽她所有积蓄。
与黄梅戏结缘多年,吴琼无怨无悔但有遗憾,至今没有代表曲目。吴琼打算将黄梅戏三大看家戏之一的《罗帕记》搬上舞台,亲自出演性格变化大、唱腔难度高的女主角陈赛金。“若不出意外,明年大家就可看到!”吴琼的眼中写满自信。她正为黄梅戏的明天努力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