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叶少兰:军绿,使我再续艺术琴弦
 
上世纪60年代。河北,张家口农村。光秃秃的荒山野岭,弯弯曲曲的羊肠小径。每天都有一位身穿破棉袄、腰扎稻草豄子,周身溅满稻田泥水浆点的青年人疾步前行。四周空阔、沉寂,偶尔的飞禽鸣叫,表明这还是个有生命过往的鲜活世界。天色渐暗时,一位身心极度疲惫的青年人来到了一条渺无人烟的山沟里,躺在石板上稍事休息,便开始了他每日必修的喊嗓练唱、下腰踢腿等基本功练习——这位青年人,便是日后声名鹊起、饮誉海内外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首届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叶少兰。
  叶少兰是京剧叶派小生艺术创始人叶盛兰之子。他擅演翎子生、武小生、官生、扇子生。主演的剧目有《吕布与貂蝉》、《群英会》、《周仁献嫂》、《罗成》、《柳荫记》等。多年来,叶少兰扮演的周瑜、吕布、罗成、周仁、梁山伯、许仙、杨宗保等人物,性格各异、生动精彩,深为广大观众厚爱。缘于叶少兰出色的表演艺术,他先后被邀请到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演出,并应邀赴美讲学一年,为弘扬中国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广播佳音。迄今为止,他是京剧界唯一的美国政府级访问学者。1998年、1999年,叶少兰连续获得了美国纽约文化艺术中心杰卓艺术奖和美国美、亚协会终生成就奖。
  “是部队,给了我第二次艺术生命,使我再续艺术琴弦!”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与艺术人生,已是文职少将军衔的叶少兰将军百感交集——
  1962年,叶少兰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1965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1966年,这位出身梨园世家,师从姜妙香、肖莲芳、茹富兰、俞振飞等演艺大师,技艺全面、文武俱佳,声腔艺术刚柔相济、韵味醇厚,在继承的基础上把京剧小生艺术声腔推到一个新高峰的艺术家正要施展才艺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下放到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重的劳作、身心的疲惫、人格的侮辱,严重地挫伤了这位忠诚于民族艺术的青年人的心灵。但他并没有停止追求与奋斗。每天下工后,叶少兰都会拖着疲惫的身躯,一个人悄悄地走到离农场住地三四里远的山沟里,坚持练习基本功。
  “为什么要跑那么远的地方?”“那个时候练功就是资本主义复辟,就意味着要挨批斗、遭惩罚。所以只能不为人知地偷偷练习。”“是什么信念支持您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那么沉重的劳作下还练功不懈怠?”“说实话,那个时候我对前途迷惘无望,不知道文化大革命何时能结束,何时我才会重返舞台、再续艺术生命。”在回答记者的问题后,叶少兰诠释了支撑他的精神动力:“但是,我父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深入人心的东西是不会磨灭的'。这个‘深入人心的东西’指的就是民族文化艺术。正是凭借忠诚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才使我在那么艰苦、那么无望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地练功、练唱,相信总有一天我会重返舞台,继续为广大观众服务。戏剧演员要做到为艺术、为观众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地服务,就必须勤学苦练,坚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天道酬勤。由于他的信念、毅力、苦练,1972年他应招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做导演、演员,间隔10年后重返艺术舞台的叶少兰,技压群芳、艺惊梨园,开始了他光彩夺目的第二次艺术人生。
  叶少兰复出后主演的第一部戏剧片《吕布与貂蝉》由解放军八一厂拍摄播映后,轰动海内外。美国由此邀请他做访问学者在其戏剧学院讲学授课……当时,正在张家口地区802军事演习现场的邓小平同志点名看了近3个小时的大戏——《吕布与貂蝉》,对演出给予高度评价和鼓励,还建议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前来观看。第二天晚上,叶少兰等为中央领导同志又加演了一场,同样获得了鼓励与肯定。自此,叶少兰和他的戏,演遍了军营和大江南北……
  “我感到小平同志不只是对我个人、对我们这个戏给予这么大的鼓励,应该将其归结到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京剧艺术给予的高度肯定、重大支持与鼓励。这件事让我备感温暖、深受鼓舞,下决心再接再厉多排演几部戏,不辜负小平同志对我的期望。”借此东风后,叶少兰又相继排演了《周仁献嫂》、《柳荫记》等,均获空前成功。后者参加全军会演还分别荣膺了导演和表演一等奖。军营是育人的特殊学校。在这所学校的培育下,叶少兰取得了突出的全面发展,部队也由此给予其应有的殊荣:他先后被北京军区授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部队文职干部先进代表、北京军区第五次党代会代表,荣立了二等功,当选为出席党的十三大和全军第二届百名英模代表,先后两次受到了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可以说,是军绿,焕发了叶少兰的艺术青春;是军绿,使这位钟爱民族文华艺术的戏剧表演艺术家续写了京剧表演艺术的精美华章!
  叶少兰出生于抗战时期,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建设,是唱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和“学习雷锋好榜样”成长起来的新中国公民。特殊的经历、深厚的文化渊源,使其孺慕军绿。而从劳动农场被北京军区请到战友京剧团的叶少兰,对军营更多了一层常人所不解的深厚情怀。“部队不仅给了我第二次艺术生命,也给了我做人的尊严!这么多年来,我是带着一种感恩的心为战友表演、为艺术献身。直到今天,我对部队的崇敬和初衷不改。”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言至此,年近六旬、一向坚强的叶少兰,眼圈泛红、泪水盈眶……
  是金子在哪儿都闪光。入伍几十年来,无论在何种场合、何种环境、以何种身份出现,叶少兰始终谨记自己是军中一卒,一言一行代表的是中国军人的形象。而军人则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也因之,在工作中,他从不向上级讨价还价,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大小任务忠实执行,从无怨言。
  作为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叶少兰数次上哨所、进农村、入病房、赴边疆,竭诚为士兵、孤寡老人、军烈属、伤病员等一丝不苟地表演,哪怕观众只有一个人;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他认真履行职责,多次提建议、写提案,为弘扬、留住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鼓与呼;作为著名表演艺术家,他一再主张演员台上要张扬、尽好天职,台下要内敛、少说多做,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460部古装戏音配像国家资料工程制作工作;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导师,为挽救即将失传的、深入人心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为京剧的继承和发展后继有人,他诲人不倦、悉心培养了10余名研究生、国家一级演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戎装在身、年已花甲的叶少兰将军迄今仍活跃在舞台上。60岁时他还创作了新戏《洛神赋·曹植》,荣获了中国京剧会演金奖和《白玉兰》奖。叶少兰说:“京剧是我的生命,舞台是我的家。我会为此事业终生奋斗、殚精竭虑。”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