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冷茂弘:用舞蹈表现快乐
 
冷茂弘现为四川省歌舞剧院艺术指导。他曾在凉山生活多年,用动人的舞蹈语汇创作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经典舞蹈作品”《快乐的罗嗦》。

“快乐的手,快乐的脚,快乐的青春,快乐的今朝,那是千千万万奴隶翻身得解放、获得新生无法抑止的激情与快乐,这快乐是从人的灵魂里迸发出来的”。摔手,划圈再摔手,再划圈,加速!加速!!还要加速!!!取材于彝族民间舞蹈“瓦子嘿”的舞蹈元素,手和脚的动作原有的速度远远适应不了从枷锁、木鞭中挣脱出来的手和脚的欢乐──于是成倍地加速了,冷茂弘说,这舞蹈动作(罗嗦步)的潜台词是个“砸”字,表现了砸断锁链后奴隶们的欢欣。

《快乐的罗嗦》创作于1959年,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彝族人民形象的舞蹈,作为建国10周年的献礼节目。后在北京中南海、劳动人民文化宫演出,周恩来总理亲切地模仿着手腕摆动的动作说:“这个节目很好!”朱德、康克清、杨成武同志说:“过去长征从凉山过,落后荒凉,今天你们把彝族的舞蹈搞得这样欢快,真好”,是伟大的民主改革使冷茂弘感受到了民族舞蹈的情、韵、根,那就是从民族历史命运的变迁中寻找它的表现力。

在这短短的2分45秒里,冷茂弘高度浓缩、概括、表达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强烈、最集中的精神状态“快乐”。他深情地说:“是凉山这块土地孕育了我,是彝族人民培养了我,给予了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如果没有彝族人民就没有《快乐的罗嗦》和我的荣誉。”

冷茂弘说:《风雨同舟》整个舞蹈展现的是深层次的“和谐”,演员对形象的把握张弛有度,比较巧妙。双人舞期待更多精品在本届舞蹈大赛上,入围决赛的双人舞各出奇招,或者从创新入手,或者讲述动人故事,让观众过目难忘。“群舞因为可以表现的题材和内容十分广泛而为大家所熟悉,而双人舞对演员个人素质的要求更高,而题材、内容又相对受限,因此编创难度更大。”冷茂弘说。


《风雨同舟》呼唤真情暴风骤雨之夜,江边惊涛拍岸,一对恋人划着小船,与风浪搏斗,历经千难万险,不离不弃,终于抵达幸福的彼岸———《风雨同舟》把舞台变成了大海,用细腻的感情、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征服了观众的心。舞台上,男女演员时而是一对缠绵悱恻而又坚强勇敢的恋人,时而又化身波涛里那一叶小舟,独特的造型和托举将物体情感化,使整个舞蹈得到升华。“一方面,不能经历风雨考验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另一方面,人生本来就是在风雨中奋进搏斗的过程。”《风雨同舟》的编导何川向记者道出了编创这个双人舞的初衷。“舞蹈除了要让人看懂之外,一定要呼唤真情。”何川表示,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能够通过舞姿的流动让观众感悟到精神层面的东西,品位到文化内涵的舞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舞台上,一尊军人铜雕以慢动作复活了,这个开场一下就抓住了观众,并将观众的思绪带到了历史岁月里一场激烈的战斗之中———亮相16日决赛的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的《士兵兄弟》因为表现形式创新而备受称道。“它突破了以往军事题材舞蹈作品多求外部“刚性表演”的习惯,而通过‘细部展现’表达战斗的紧张气氛。”冷茂弘认为,紧张的眼神、痛苦的表情、身体的支撑等各种细节和柔性的表演,生动有力地展现出一路冲锋陷阵、穿过枪林弹雨的战斗画面,集中塑造了今天的军人形象。”

《快乐的罗嗦》跳上春晚舞台 冷茂弘重塑经典


《快乐的罗嗦》是很多人记忆中长存的一抹亮色,1959年首演就引起极大轰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一时,全国人民都在跳这支舞蹈,《快乐的罗嗦》曾荣获“20世纪华人经典舞蹈”金奖的最高荣誉。记者了解到,历届春晚,歌舞类节目都是重头戏,相较于歌手间的白热化竞争,舞蹈节目的名额更是少得可怜,这就要求舞蹈节目必须是精品中的精品,杨丽萍的独舞《雀之灵》、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千手观音》、四川省歌舞剧院的《俏花旦》等,都是春晚捧出的经典。

今年春晚歌舞类导演、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舞剧《妈勒访天边》导演丁伟,对千姿百态的民族舞蹈情有独钟,这次他将视角对准了民族舞蹈经典。“20世纪华人经典舞蹈”《快乐的罗嗦》《鄂尔多斯舞》《花鼓》《喜送粮》进入了丁伟的视线。《快乐的罗嗦》是西南唯一的“经典舞蹈”,也是当年影响最大的舞蹈之一,入选春晚毫无悬念。记者获悉,这四支舞蹈的出场类似去年春晚广受好评的舞蹈《松竹梅》。

创新 冷茂弘出山重塑经典

每位看过《快乐的罗嗦》的观众,都会也身不由己地想动起来,演员们快速、连续地摆动肢体,过硬的舞蹈功底将彝族青年在春天游玩的愉快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欢乐的气氛蔓延开去。但时间毕竟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如何让今天喜欢街舞、H ip—H op的年轻人也有兴趣看《快乐的罗嗦》,让中老年观众在舞蹈中重温过去的时光,也是一个难题。昨日中午,央视三套一档节目探营春晚现场时,专门将镜头对准了《快乐的罗嗦》,虽然仅有一个片断,但记者看到的却是时尚、创新、现代的《快乐的罗嗦》。这个幕后的高手,正是其原创编导冷茂弘。

重新出山的冷茂弘昨日向记者介绍,“当年条件所限,舞蹈的录音手段比较简陋,我们的创新,首先就是将音乐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重新配器,同时,为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2分多钟的节目,取其精彩的段落编排,浓缩为1分多钟,让情绪更集中,将原来的6对演员增加到16对,更具气势。”

现场 观众感叹“太新鲜!太好看!”

《快乐的罗嗦》去年12月就开始了秘密排练,32位演员在冷茂弘统一指挥下,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排练,因为冷茂弘在编排舞蹈时吸收了彝族舞蹈中的“大字步”“拐腿”“荡裙”“前摆脚”等动作,在节奏、动律、力度、速度和幅度上又有发展变化,还采用了群众即兴舞蹈中的甩手和脚部动作特点,创造出了《快乐的罗嗦》中“上肢不停地甩手、下肢脚部连续划圆圈”的基调动作,这个动作对于年轻的演员们来说,既新鲜又有一定难度。

由于舞蹈要求整齐划一,有些演员竟然练到脚都跳肿了仍然坚持,连说“还没跳过这么好的舞蹈”。这个月初,战旗出征春晚之前举行了小范围试演,《快乐的罗嗦》欢快的节奏、炽热的情感、奔放的情绪和强烈的感染力,依然打动着每位观众,现场观众忍不住热烈鼓掌叫好:“太新鲜!”“太好看了!”


冷茂弘创作的彝族舞蹈《快乐的罗嗦》,已成为民族舞蹈长河的一块丰碑。实际上,不仅是《快乐的罗嗦》,四川舞蹈优势得天独厚,《石磨的歌》《俏花旦》《岁月如歌》等,不仅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在全国舞蹈大赛中屡创佳绩,但从市场效果上来说,四川舞蹈比起近邻云南却有较大差距。云南舞蹈与四川舞蹈其实有共同点——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四川舞蹈则更具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从目前状况看,四川舞蹈在市场运作上远远落在云南的后面。

谈及《云南映象》,冷茂弘赞不绝口:“《云南映象》不是简单意义上对原生态歌舞的翻版,杨丽萍将它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情感,所以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四川的民族歌舞丰富多彩,绝不逊色于云南,曾创作出了《快乐的罗嗦》等这样的20世纪华人经典舞蹈。在这样的经典舞蹈上创新,需要极大的勇气,但这也是经典舞蹈与时俱进、更好地走向市场所必须做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云南映象》值得借鉴,在春晚上重新演绎的《快乐的罗嗦》,值得观众期待。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省歌舞剧院的舞蹈《快乐的罗嗦》《康巴的春天》,到上世纪80年代的《观灯》《百合花》《蝶恋花》,再到本世纪在全国引起轰动的新编舞蹈《师徒春秋》《阿惹妞》《石磨的歌》《俏花旦》《岁月如歌》……巴蜀舞蹈强烈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时代风格、浓厚的民族色彩,都在不同时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几代优秀演员侯明华、王玉兰、李青、常艺等也脱颖而出,获得了包括入选20世纪华人经典舞蹈、全国舞蹈大赛金奖、“荷花杯”、“孔雀杯”、“桃李杯”金奖等诸多殊荣,巴蜀舞蹈的成就让业界赞叹。

“‘巴蜀歌舞’这个品牌是几代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让它真正叫好又叫座,《俏花旦》已作了积极尝试。《俏花旦》在春晚演出之前,其实已在省内颇有反响。登上春晚舞台后,《俏花旦》借这个大平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做了一次成功的营销,迅速风靡海内外。不仅全国众多专业、业余舞蹈团体学跳《俏花旦》,《俏花旦》还红红火火跳上了欧美多个国家的舞台。我相信,走上春晚后的《快乐的罗嗦》,也会像《俏花旦》一样火爆。”冷茂弘称。

大型原创歌舞剧《盐泉》是自贡着力打造的一张艺术名片,它与之前在省内享有盛名的两部歌舞剧《火图腾》、《金沙》有何区别?
  冷茂弘:《盐泉》取材于自贡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通过不同篇章的艺术展现,集中概括了最能代表自贡的盐、龙、灯三大文化元素,从而全面反映了自贡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所以说,该剧虽然是用一个故事来贯穿整剧,但其背景却是自贡厚重的本土文化。而这是与源于金沙遗址的神话故事《金沙》和对凉山地区过去串联的《火图腾》所不同之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盐泉》在展现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也积极融入现代艺术表现手法,覆盖面和文化含义十分饱满,作为一个90分钟的剧目,要展现如此多内容是很不容易的。
  记者:我们注意到,该剧的舞蹈形式非常多,这对剧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能给观众以什么样的感觉?
  冷茂弘:从表演主体划分,该剧有独舞、双人舞以及群舞;从艺术表现划分,有洗衣舞、草帽舞、龚扇舞等。这些舞蹈有的烘托出了古时盐工朴实劳动的现场气氛,有的展现了远古时代梦幻般的奇妙场景,更有贴近现实,反映自贡热闹灯会的民俗特色。 在剧目的某个场景中,我们还加入了“戏中戏”的成分,变脸、吐火、耍花枪等川剧传统艺术表演在此大放异彩。可以说,该剧的艺术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可视行,这也给观众以更多的艺术方位去感受,理解自贡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者:在彩排时,算盘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诙谐幽默、别具特色,听说歌舞剧中很少出现这样的舞蹈?
  冷茂弘:是的,算盘舞在舞蹈中很少出现,从编排该舞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给本剧添色不少。
  在人们传统意识中,盐商是与广大劳动人民对立的,是统治阶级。而实际上,在盐的发展史上,自贡的民族资产阶级——盐商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所以该剧为回溯历史真实面貌,在剧中,盐商的出现,怒斥横行霸道的“瓜皮帽”,请勤劳的众多盐工喝酒,救回梅郎让他与盐妹子团圆等等,均表现出了盐商对盐工的关心和帮助。
  算盘给人的印象是收租,但在这里却被冠以诙谐的风格。舞蹈表现了对自贡人民辛勤劳动,精打细算不断积累发展盐业的赞美,它的寓意便在于此。
  记者:《盐泉》的创作为什么要取材于自贡的民俗传说? 冷茂弘:民俗传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喻户晓,同时也是十分美丽的故事。根据传说,自贡的兴起源于一口泉水,有了泉水,才发现了盐,才开始了开采和发展,才最终有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它既是一部爱情的传说,也是生命的传说,更是自贡历史的传说。它也为这出舞台剧注入了不朽的灵魂。
  我相信,通过不断修改、打磨,大型原创歌舞剧《盐泉》必将成为一部优秀的精品剧目。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