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她始终在舞台上成长:康巴尔汗
 
维吾尔著名舞蹈家——康巴尔汉的康巴尔汗是现代维吾尔族舞蹈的集大成者,是杰出的艺术大师。康巴尔汗表演的“尼木帕旦”(意为二分之一拍,即快节奏舞)、“地力哈拉吉”、“乌夏克”(十二木卡姆之一)等典型的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深受人们的欢迎。1950年,康巴尔汗以新疆代表的身份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全国第四届文化艺术界代表大会上,康巴尔汗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她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舞蹈家协会主席、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由于她对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卓越贡献,1992年10月,还成立了以康巴尔汗命名的艺术基金会,1994年3月,康巴尔汗不幸逝世。
  “天山之花”康巴尔汗(1922—1994)号称“新疆第一舞人”。舞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噶尔(喀什)一个民间歌舞艺人家庭。1935年考入乌兹别克斯坦芭蕾舞学校,两年后被选为塔什干红旗歌舞团演员。1939年考入莫斯科音乐舞蹈艺术学院,主要学习乌克兰民间舞、俄罗斯古典舞和民间舞以及阿塞拜疆的舞蹈。在学习期间,曾在克里姆林宫与苏联著名舞蹈家Г.С. 乌兰诺娃等同台演出。她表演的维吾尔族独舞《林帕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声誉。
  康巴尔汗于1942年4月回到祖国。5月参加了在迪化(今乌鲁木齐)举行的 14 个民族的歌舞比赛。她和妹妹古丽列然木表演的《林帕黛》和《乌夏克》等舞蹈 ,荣获第1名。1947年9月,随新疆青年歌舞团赴南京、上海、杭州、台湾等地演出,引起轰动。康巴尔汗妩媚中见凝重的舞风更使观者为之倾倒,被誉为“新疆的梅兰芳”。 1949年,康巴尔汗在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的文艺晚会上演出,她表演的《打鼓舞》、《盘子舞》、《林帕黛》等舞蹈被拍入影片《各民族大团结万岁》之中。 50年代初期,她编创了舞蹈《抗美援朝》、《解放的姑娘》,改编了《解放军舞》。1956年,随中国舞蹈考察团赴苏联访问。
  康巴尔汗自幼受维吾尔族歌舞艺术的薰陶,善于从音乐中捕捉舞蹈形象。在表演中,她的每一个舞姿,都是表达一种感情的语言,并具有特定的意义,使音乐、 舞蹈统一于诗的意蕴之中。她的舞蹈风格端庄高雅、潇洒俊逸、轻盈流畅,使人 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她创作并演出的代表性舞目有:《盘子舞》、《林帕黛特》、《乌夏克》等,其中《盘子舞》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
  1950年,康巴尔汗任西北艺术学院民族系主任,开始了她的舞蹈教育事业。她热爱舞蹈教育,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艺术经验和技能传授给青年一代,为西北 各民族培养了许多舞蹈人才。 1954年,她到新疆艺术学校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在长期的艺术教育中,先 后培养了7 届舞蹈毕业生,输送到各地文艺团体。有些已成为舞蹈艺术事业中的 骨干,如伊甫拉音江、海力且姆、再那甫·沙比提和热娜等。
  康巴尔汗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疆分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 家协会新疆分会主席等职。

1923年,在祖国西北边陲喀什噶尔古城中打馕人库尔班小小的馕房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呱呱坠地了,她就是康巴尔汗。

康巴尔汗小的时候常常要照看年幼的妹妹,那时她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父母边和面边唱歌的声音,特别是面团击案板的节奏声音,这是一天新生活的开始,伴着父母的歌声,听着听着自己也轻声哼唱起来,不久,她就学会了很多歌,但总也学不完,那是因为父母亲唱的歌太多了。

康巴尔汗的父亲整天和面粉打交道,身上、脸上就连胡子上都沾着面粉,而母亲要帮父亲烧火、掏灰、抱柴火,身上和脸上总是沾着黑灰,喝茶时高兴地抱着康巴尔汗亲吻,父亲亲完后在她脸上留下面粉,母亲亲完后又在她脸上留下了黑灰,引得大家一阵哄笑,在这个清贫的家庭中,小康巴尔汗常常沉浸在双亲的爱抚中。

小时候,康巴尔汗最喜欢过礼拜天,父母亲都休息,她可以不用照看妹妹,这天父亲的朋友都坐在院子葡萄架下的土炕上,有的弹着都它尔,有的在唱歌,唱到高兴时,父亲竖起大木棒子,边鼓边跳,这为康巴尔汗的早期音乐舞蹈铺设了一条路基,直奔舞蹈艺术的殿堂。

每逢节日,父亲都带康巴尔汗去巴扎,还到艾提尕尔广场听弹唱,看跳舞,她能从各种舞姿的变化中,分辨出什么是赛乃姆,什么是萨曼舞。她还爱看杂技表演,为了能看清楚,父亲就把她放到脖子上,直到日落领她回家,父亲只给他买几块糖,一把杏干装进她的衣袋里。

当康巴尔汗刚打开记忆的大门时,灾难就降落在了她的头上,为了生计,父亲背井离乡举家迁移到了苏联,她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从此后她就远离故乡,远离了祖国。多少年后她回到祖国后,就再也没能回到这充满歌声和欢乐的馕房小屋来。

康巴尔汗在苏联的岁月中经常搬家,她父亲有个百宝箱,里面装有小瓷碗,小盘子、头巾、耳环、项链、头花、发卡、袜子、衣料等,都是为回国后送给奶奶、外公、外婆的礼物。祖国和百宝箱在康巴尔汗的心灵深处点燃起了一堆神圣的火种,康巴尔汗考取了塔什干舞蹈学校,1939年,康巴尔汗考取了阿拉木图红旗歌舞团,同年被莫斯科音乐舞蹈学院录取,同年在克里姆林宫剧场,给苏维埃代表大会演出,斯大林就坐在前排,这使康巴尔汗无比惊讶和兴奋,同台演出的还有苏联著名的舞蹈家乌兰诺娃,两位舞蹈家演出结束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941年底,莫斯科音乐舞蹈学院准备出国演出,艺术指导动员康巴尔汗加入苏联国籍,递给她一份表格。 “加入苏联国籍吧,你现在很有名气,将来会得到更高的荣誉……”听着这些话,康巴尔汗好像看到了母亲思乡的愁容……她又想起了塔什干马路边上的一幅宣传画:一只铁蹄踏入中国的领土,天上飞机轰炸,地上死尸横陈。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祖国人民受着极大的痛苦……想到这里,她毅然地再次谢绝了艺术指导的好意。

艺术指导一边感到惋惜,一边也为她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就不再提及加入苏联国籍之事,而是留她完成了最后的学业。

毕业后,学校给她发了毕业证书和奖品——一张铁床和一个电唱机等。她带着母亲和女儿,很快离开了莫斯科,最终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