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节目《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71岁的歌唱家杨亦然和61岁的歌唱家耿莲凤,满怀深情地唱起《长征组歌》中的《遵义会议放光辉》。歌声依然,时光不再,记忆与现实重叠,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唱了四十年,演唱者从当年的青春唱到白头,也将永远地唱下去。“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曾经在我们的记忆中是多么的刻骨铭心。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被深深感动过,影响过。小时候翻看父亲的藏书,印象颇深的就是关于长征,关于中国工农红军的那些书,虽然是囫囵吞枣地读,却一次次地被震撼,一次次泪流满面。
《长征组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艰难的历程,让人们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送别》一直到最后的《大会师》,再现了长征途中的经典画面。
四十年前,作曲家们运用红军传统歌曲和江西采茶歌、苗家山歌、湖南花鼓戏、云南花灯、川江号子、陕北秧歌等深受群众喜爱的民歌曲调创作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在艺术人生栏目做客的歌唱家们饱含热泪地回忆一场场的演出,点点滴滴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场没有观众的演出,是那样的令人难忘。那是周总理去世前夕,总理已经病重,所有的演员就像面对无数观众那样,用深情又饱含着对总理爱戴的声音,一曲一曲唱下来,总理躺在病床上,电波连接着大家和总理。总理对《长征组歌》的关怀,就是对长征,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的尊重。
音乐经典魅力无穷。四十年,每一个人的记忆都会变得遥远而模糊,而对于一个文艺作品,能够传唱整整四十年,影响和教育几代人,在中外文艺史是极少见的,演出场次达一千多场,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歌唱家耿莲凤唱《遵义会议放光辉》的时候只有二十岁,而今已是六十一岁的老人了,她的歌喉依然如昨。已经去世的歌唱家马国光,他的夫人手拿他生前用过的乐器四块瓦,唱起《长征组歌》里的《四渡赤水出奇兵》,而她的小孙子也能哼唱了。
一曲曲唱下来,一场场演下来,《长征组歌》以它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告诉我们,难忘长征,难忘过去,难忘二万五千里征途的艰苦岁月给我们今天带来的新中国。《长征组歌》让人从青春唱到白头,仍将一代代传唱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