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歌唱家耿莲凤,先前是在收音机里听她那非常甜润的歌声,后来是在电视银屏上看她朴实无华的演出。从那时起,她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是那样的光彩,而后来我先后两次见耿莲凤时,她却是那样的朴实,那样的平常。 第一次亲眼见到耿莲凤,是1990年4月,耿莲凤随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到我们部队慰问演出。上级通知按照正师级待遇接待耿莲凤。当时机关的条件不太好,招待所的住房没有单间,我只好与管理科长将双人间的床抬出一张,临时改成单人间。谁知耿莲凤刚下车听说原由后,非常谦和地说:“你们的心意我全领了,有什么条件就说什么话吧,何必搞特殊呢。我们是来慰问你们的,如果反过来又给你们增加了负担,我们心里就过意不去了。”到远离机关住地的哨所去慰问,山路崎岖,北风呼啸,黄沙漫天。为了安全,我将机关最好的一辆北京吉普车调派给耿莲凤专用。谁知她却往大篷车上一挤,非常风趣地笑笑说:“我与大伙儿在一起更有安全感。”慰问完所有的哨所,最后为机关演出。是日夜里,大礼堂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耿莲凤与老搭档张振富最后压轴,连唱了20来首歌曲都下不了台,他们便干脆走下台到战士们中间去与大家一起,又唱了10余首歌才意犹未尽地谢了台。 第二次见到耿莲凤,是我到一个最前沿最偏远的团队任职一年后的1994年夏天。那天,上级通知说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下午3时特意到团部所在地慰问演出,晚饭后转场到兄弟部队去演出。听说北京的高级文艺团体要来演出,部队上下欣喜若狂,忙着准备接待。下午3时30分左右,两辆大篷车驶进团部所在地,我还未看清都是哪些演员时,只见一位中年女军人快步走到我面前,立正敬礼并喊到:“报告,老朋友前来报到!”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耿莲凤。老朋友见面格外亲切,寒暄之后,他们便立即上台演出。这次耿莲凤的老搭档没有来,她只好独唱,仍然是连唱了10多首歌曲下不了台,我只好出面以晚上还有一台演出为由为她解了围。晚饭后,耿莲凤听说几位炊事员因为忙于做饭而没有看到演出,便立即招呼几位演员来到厨房,在灶台前为几名炊事员来了个“专场”演出。告别时,我特意要用北京吉普车专程送耿莲凤去下一个演出地,可她执意不肯,一头爬上大篷车冲我笑笑:“还是坐这大篷车舒服。”望着夜幕中渐渐远去的大篷车,我和我的同事不由得感叹:“真看不出一位大歌唱家这么平易。” 在我的记忆中,耿莲凤至今没有出过什么个人专集,没有走穴参加商业性的演出,更没有请个别专好“争风吃醋”的媒体炒作一番为自己贴点金抹点粉,只有平平常常,朴朴实实。她那精湛的演技和朴实、平易的高尚艺德深深地留在了广大观众的心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