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京剧舞台,涉足电影
在我所查找到有关欧阳予倩的资料中显示,欧阳予倩不仅在话剧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而在京剧舞台同样异彩纷呈。在京剧界一直有“南欧北梅”之说。“北梅”大家不难理解指的是梅兰芳,而这个“南欧”说的就是欧阳予倩。欧阳予倩在京剧艺术上取得了与梅兰芳齐名的赞誉,我猜想他一定是京剧科班出身的吧。偶然读到欧阳予倩所作的《我怎样学会了演京戏》,才揭开了欧阳予倩如何学演京戏的谜底,这谜底令我大吃一惊。欧阳予倩学习京戏,完全是靠自学成材。众所周知京剧之难学,如果没进过科班,没有师傅带,单凭自学是难以学成的。而当欧阳予倩决心学习京戏以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在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失败之后,他毫不灰心,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开创了“红楼戏”编演的先河。
欧阳予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曾三次步入电影界。像我们大家熟悉的经典之作《天涯歌女》,就出自欧阳予倩之手。《玉洁冰清》、《三年以后》、《新桃花扇》、《恋爱之道》等多部电影,都是欧阳予倩创作的剧本或是任编导的。
再到北京,张自忠路5号成为他的居所
张自忠路5号,欧阳予倩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住在这里直到去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经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向欧阳予倩发出参加新中国筹备和建设的邀请。接到邀请,欧阳予倩异常激动,因为在多年与地下党的联系和接触中,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和信任。因此,一接到邀请,欧阳予倩便满怀激情急切地准备北上。
到北平以后,欧阳予倩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和毛泽东的款待。这一时期的欧阳予倩参与了两件关系到开国大业的事,一是成为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等方案的成员。二是参加了新中国的戏曲改革。
欧阳予倩到达北平后,在1949年的11月就搬到了张自忠路5号居住,直到他去世。
探访张自忠路5号欧阳予倩故居
我那天是乘坐地铁来探访欧阳予倩故居的。我在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下车,走上站台,我便看到站台上张自忠将军的塑像矗立在站台中央。
张自忠路以前并不叫这个名字。这条街原名铁狮子胡同。北京的街巷取名特别有意思,很多都以胡同中的一些标志性的东西命名,比如铁影壁胡同、冰窖胡同等等。这个铁狮子胡同,就是因为明崇祯时,崇祯皇帝宠爱的田贵妃之父田畹居住在此地,他的宅第门前有两尊铸铁狮子,胡同因此得名。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在抗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将领张自忠将军,于是这条铁狮子胡同就改名为张自忠路。欧阳予倩故居就在张自忠路5号。
张自忠路在北京是一条不同寻常的大街,从路北的东口往西,连着三座大宅院。东口是段琪瑞执政府旧址,当年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这里。从段琪瑞执政府往西几步路,就是欧阳予倩的故居了。欧阳予倩故居西边不远就是和敬公主府。欧阳予倩的故居两侧全是气派的大宅门,相形之下这座宅院显得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我推开故居已经有些斑驳的大门,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步入这座小院。院子中一座欧式的小楼映入我的眼帘。小楼门廊由四根爱奥尼式柱子支撑,东西两侧为瓶式的廊凳。房东南角设有太阳房,八角攒尖式屋顶。我去的那天正是雪后初晴,金色的阳光透过院中稀疏的松树间隙,洒在覆盖着白雪的尖屋顶上,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个院子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原为一家私人医院,后来成为中央戏剧学院的宿舍。这里曾是文化名人荟萃的院落,郭沫若、田汉、曹禺、老舍等戏剧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经常在这里聚会,国际友人也常来此访问。如苏联戏剧专家库里涅夫,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团长及演员等。
走入小院的深处,院子靠北有一排平房,欧阳予倩先生就曾居于此。欧阳予倩在这个小院子中笔耕不辍,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舞蹈断代史《唐代舞蹈》,写出了回忆录《电影半路出家记》,创作了话剧《黑奴恨》、歌舞剧《和平鸽》等剧作。这个小院子见证了这位戏剧大师人生创作的辉煌顶峰。
东棉花胡同,他永远伫立的地方
中央戏剧学院现在很多人提到它都简称为“中戏”,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极有知名度的最高戏剧学府。它的前身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对于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当时南方的一些省市还没有解放,前方需要军用物资,而已经解放了的城市和地区也需要资金加以恢复,在中央财政如此紧张的时候,中央政府还是决定拨款筹建中央戏剧学院,并委托欧阳予倩主持学校的筹建工作。1949年秋天,欧阳予倩开始筹建,经过半年左右的准备,于1950年4月学校正式成立。在学校成立前夕,欧阳予倩满怀激动与喜悦给毛泽东写信,汇报了学校的筹备建设情况,并恳请主席题写校名,于是毛主席欣然提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校成立以后,欧阳予倩担任了第一任校长,此后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山、著名导演艺术家徐晓钟、戏剧教育家王永德先后担任院长,曹禺、张庚、光未然、沙可夫、李伯钊等著名戏剧家曾担任过学院领导,从这些光耀了中国戏剧界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座艺术学府空前绝后的强大师资阵容。而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表演人才更是数不胜数,有老艺术家如:张翰、田华、于蓝、王铁成、林连昆等。还有演艺明星,如:陈宝国、赵奎娥、陈道明、姜文、丛珊、吕丽萍、巩俐、史可、徐帆、陈小艺、陶红、李亚鹏、王学兵、陶虹、夏雨、章子怡、袁泉、秦海璐、胡军、刘烨等等。
寻找胡同中的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被很多人称为“胡同里的名牌大学”,这是因为这所大学建在了东棉花胡同中。说到东棉花胡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哪儿,如果要提南锣鼓巷,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这个东棉花胡同就在南锣鼓巷的东边。本来胡同原称棉花胡同,但是当时北京被称为“棉花”的胡同太多了,为了区别其他的棉花胡同,这里便称为了东棉花胡同。
我顺着南锣鼓巷的胡同一路往北,走了大约二三百米,在马路的东侧,老远就看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的大楼。说实话,这样庞然大物似的剧场,放在胡同里,在视觉上太抢眼了。从东棉花胡同西口往东,走不了几步,就看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
中戏和别的大学相比面积实在太小了。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园里有四层的办公楼,四层的教学楼,四层的学生宿舍楼,还有多个排练场、排演室、钢琴室、练功房、图书馆、资料室、大操场,以及实验剧场。
不过我到中戏,可不是为了参观学校,而是为了瞻仰欧阳予倩先生的雕像。我顺着学校操场一直往东,到了一个满植松树的小花园。北京这几天刚刚下过雪,在白雪的衬托下,松树越发显得苍翠。在松树之间,就是我要寻找的欧阳予倩先生的雕像。这座雕像是文化艺术界为纪念欧阳予倩诞辰一百周年时铸造的。我默默地驻足在欧阳予倩先生的雕像前,望着先生慈祥的面庞,我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郭沫若给欧阳予倩题写的挽联:“秋雨黄花一窗秋雨春风杨柳万户春风”,再过几个月欣欣向荣的春天又要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