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健的艺术探索是以视觉研究展开的。这种视觉是具有现象与倾向的一种绘画直观描述,而不是知性判断。所以他努力将自己的艺术能够承传到欧洲自赛尚到贾克梅蒂等这群艺术家所追求的文艺复兴之前绘画方式——那种回到“自然”本源的特征上。因此他的作画方式是直接面对事物写生,同时在超越感性中综合。从知性角度看上去,他的绘画时有“不完善”,但也因此保存了当下生发的痕迹,获得直观上的气韵生动。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他的这种追求中,感觉到源于欧洲的大传统中那种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特别是和石涛的“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的相和性,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在根源之处对于视觉绘画的思考,及其蕴涵的当代艺术变革和深化的意义。
对我而言,画画非常吃力。可是非常有效果的画面却几乎总是在失败的时候出现。我最爱做的事是一次次地把每一个物体都画一遍,当画的几乎看不见而且湿湿的时候,再用笔充满灵性地一挥而就。这时候的感觉好极了。仿佛一种温柔的光环绕并且抚摩了物体一圈,如此这般的透气。我知道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气韵生动。
面前塞尚的画让我停住了,只有他的画。言语沉默,内心却如火山汹涌。坦白地说,世上没有多少艺术品能让我真的想看,能让我这般激动了。看了他的作品有三十年,好象今天才读懂,而虽懂得却又说不出来,因为言语已经无法诉说。我从塞尚的画里奇怪地体会到一种我初学绘画时的感觉状态。作品普通,却奇异无比。我好象有点明白他说的“大自然”的意思了。
看一个东西,要想看得专注,人是没法有情绪的。脑袋就得被看的景物全部占满。此时很难夹杂其它东西,更没有自我的意识存在。没有自我的状态就是人变成景的状态。人在静观时便容易钻进对象里去。连心跳、画的手势、笔触,都力求嫁接过去,好象要于冥冥之中取得一种和谐。于是,你在看景,即等于景在看你。我以为这是宋代邵雍提的“以物观物”。
有时想想,大自然会有情绪吗?当然没有。大自然有灵气,只有人才有情绪。当人没有情绪时,才能与自然一致。因此姿态比较平和、朴素的人,他才有机会倾听。
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
“不起于坐能成一切佛事”,这个“坐”讲得是心不动、不起心动念。不是我们常说的策划、计划。要随问随答。故“无说而说,说而无说”。不用想去做事。不用想去绘画。自然流露,成一切圆满。做得到吗?
我感兴趣的是一种描述,仅仅只是描述。
什么都被我降为零度趋于沉默的时候,轻松和喜悦会莫名其妙随之来临。
所谓神来之笔只是上苍让你传递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