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宝,著名军队作家。祖籍山东黄县,1927年4月6日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孙家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9岁当童工、15岁做劳工、17岁学木匠,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中立大功6次。1962年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历任战士、通讯员、文艺干事,师职创作员,共青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中德友好协会理事,辽宁省民间文学协会理事,沈阳军区创作室名誉主任。辽宁省第八、九届人大代表,全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名誉主任、顾问、高级讲师、德育教育导师,教授。曾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及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并多次参加全国全军英模、先进工作者大会,还多次到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曾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23次接见,曾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3次接见,曾作传统教育报告3300余场、340余万人次,是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中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获金质奖章)。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仅上过一个月的学,却先后写出了总计200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半夜鸡叫》被拍成木偶电影,1995年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长篇小说《高玉宝》在国内用7种民族文字出版,并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仅汉文出版的就达450多万册,并被改编为24种连环画。他,就是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战士作家"的高玉宝。
主要作品: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长篇小说《春艳》、《我是一个兵》、《高玉宝续集》,并发表100多篇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
《高玉宝》在国内有7种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在国外有12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文字翻译出版。报告文学《家乡处处换新颜》发表于1973年5月,中国5种对外刊物用6种文字向世界发行。1992年《高玉宝续集》获东北三省文学奖。 《高玉宝》出版后和我怎样写这本书(代序)
今提笔为重新出版我的处女作《高玉宝》写代序,心情非常激动,不由回想起我在文学生涯四十多年的坎坷道路,回想起党和新中国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很感谢解放军文艺社,把我1949年撰写、1955年出版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选入社创建40年出版的优秀文学作品《新中国军事文学四十年名篇精选》丛书。
光阴似箭。我写《高玉宝》时,刚二十出头,现在,我已进入花甲之年。我与祖国同命运、共患难,我是在新中国温暖的怀抱里成长,而且是解放军文艺社领导和编辑,亲自把我这个文盲战士培养成为作家的。文艺社在创刊之年,就连载我的处女作《高玉宝》。我难以言表对文艺社领导、编辑等同志的感激之情。在此,深深地感谢当年帮助过我的同志,及一直关怀我的国内外读者。
我这放猪娃、童工出身的文盲战士,能写出长篇小说当了作家,能担任团中央委员,中德友好协会理事,并且出国参加过第3届世界青年代表大会以及参加第4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能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生和师级干部,曾在北京多次参加全国性英模大会及"文代"等会议,并多次参加国庆观礼和参加国宴,先后23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完全是共产党和新中国对我的关怀、培养。想不到我写的《高玉宝》于1955年4月出版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我这文盲战士学文化写书的事儿很快传遍全国,几乎家喻户晓,对当时全国、全军的扫盲工作及鼓励青少年学习,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已得知广东、浙江、江西、北京、上海、辽宁、南昌等16个省、市的学校及单位的青年、学生自发地成立了"高玉宝自学小组"、"高玉宝班"、"高玉宝中队"等,并与我书信来往,谈学习心得体会。我成为人民最关心的子弟兵,也是最忙的一名人民战士,许多单位请我去作报告,谈我这文盲人怎样战胜种种困难苦学文化。又怎样写出了《高玉宝》这部书。
为了鼓励学生和广大青少年为建设新中国发奋学习,我从南方的广东等地作报告,一直作到北京,又从北京作到北方的大连、旅顺、沈阳、抚顺、锦州、鞍山及山东的烟台等地。仅从建国初期的1951年到1990年,几十年来,我在部队、学校、厂矿、企业、机关等单位,为战士、学生、工人及广大青少年作的报告达七百多场,七十多万人,写出的讲话稿六十五万多字。全国一代代的青少年都是我的好朋友。有几十个单位聘请我为青少年教育辅导员。
未曾想,我这文盲战士写这本书,在国内外能产生这样大的效果。更想不到,我写书的事儿,都惊动了新闻界、发行界,报刊和广播电台,多次宣传我的事迹,鼓励我。1951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曾以《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为题发表文章,各报刊也用不同题目来赞誉我刻苦学文化和写书的事儿,使我受到极大鼓舞和鞭策。从而,也更激起我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为教育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贡献生命的一切。许多战友和读者都来信问我,1955年出版《高玉宝》后的情况。
我已得知,《高玉宝》在国内有七种民族文字出版。有藏文、鲜文、蒙文、维吾尔文、盲文、维吾尔老文、汉文。仅汉文出版的《高玉宝》已达四百五十多万册。这本书出版后,被改编为24种连环画;12种文艺演唱形式及其戏曲书籍:如:京剧、木偶电影、木偶戏、绍兴戏、山东快书、鼓词、山东琴书、评书、故事、小话剧、琴书。我国已有十多个单位把我的小传、创作简介编入中国现代文学小传和传略、《中国文学辞典》、《中国名人谈少儿时代》等中国现代文学家辞典。在国外,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用十多种外文翻译出版了《高玉宝》。
如:英国、日本、法国、德国、蒙古、泰国、朝鲜、苏联、西班牙、阿拉伯、印地安、锡兰等国。外文有:英文、法文、德文、泰文、蒙文、鲜文、印地安文、阿拉伯文、西班牙、锡兰国的僧伽罗文。苏联除了俄文出版之外,还有俄罗斯文、乌克兰文、哈萨克斯坦文。日文有三种版本。我已接到日本、美国、锡兰、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读者、作家、学者、教授、记者、翻译家、教师、工人、学生、青年、出版社编辑等朋友的来信,他们都真诚地说了对《高玉宝》这本书的热爱和感受。如:锡兰一名叫拉妮(译音)的读者,写信谈他读了《高玉宝》的感想。他在信中告诉我:"高玉宝先生,我国的报纸、电台都介绍、评介了你的书《高玉宝》。你成为我们锡兰人敬佩的中国人和作家。你的学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给我们锡兰人,特别是给锡兰的青年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鼓舞。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当我把你书中的《我要读书》给学生们读了,都为你童年上不起学的遭遇难过和同情。他们不断地向我发问:''''''''''''''''老师,高玉宝小朋友为什么上不起学呀?''''''''''''''''当他们听我说高玉宝小朋友已长大了,现在生活在新中国很快乐,不再受苦了,新中国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了,他们非常高兴,说他们长大了,要到中国看看你,看看很美很美的中国。"
香港的《新晚报》,在1971年曾发表赵华的一篇文章,题为"高玉宝和他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高玉宝的作品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十几年前,我读过他写的《半夜鸡叫》和《孙家屯的哭声》……内容又充实又真切,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流露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没有雕凿,没有堆砌,从头到尾都那么紧凑,甚至可以说是精炼的。由于它有厚实的生活基础,朴实的写术,也有声有色,如扣人心弦,令人深深地感动,读过之后,长久不会忘怀。……高玉宝学文化的精神和他文艺创作上所表现的巨大毅力,对于千千万万投入文化学习热潮中的工农兵,是一个很大鼓舞力量。他的创作,对于知识分子也有很大的启示:生活是一片大海,你想描绘生活,首先就要认识生活,投入生活的大海里,去识水性,你才能运用自如。如果没有生活,没有那份感情,即使有生花妙笔,写出来也是空洞的、干巴巴的,毫无味道。"
当初我写书,只是为了教育自己和后人,不忘旧社会的苦难,不忘国内外反动派对中国人民的残害,根本没想,书写成出版后,会在国内外引起这样大的反响,使我深受鼓舞。苏联的语言博士费德林,曾在苏联《文学报》上,撰文介绍了我和我写的《高玉宝》。日本著名作家、我的朋友新岛淳良,不仅到中国来访问我,为日本人民翻译了我的长篇小说《高玉宝》,还特意为我的书写了很长的后记,并附上我给日本朋友和读者的一封信。这位日本朋友在他的后记中写道:
"……作为日本读者如何读这部小说呢?我认为,应先思考一下,这部小说虽然出现了日本人,但不是日本的好人,他们都是一些欺压贫苦中国人民的坏蛋。作为日本人看到这样的话是会难受的,可能看到这样的话、这样的故事,不想读下去也是正常的。有的日本人可能会说这部书里写的是谎言。但是,作者这里所写的事,比起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实际上干的坏事还差得远。……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杀害了五百多万人,有老人、妇女,即使是儿童也被杀害。现在中国人民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虽然说:''''''''''''''''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吧!''''''''''''''''但我认为,日本人民必须记住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罪行。对于我们来说,象《高玉宝》这样的小说,是告诉我们,日本军国主义者是如何可恶。为使日本人民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的罪行,所以,我把这部小说一字不漏,全部翻译了,连把日本人写为''''''''''''''''鬼''''''''''''''''的话,也照样翻译了。这样做,是为了使我们的祖国日本,不再变成军国主义,不再变成被称为''''''''''''''''鬼''''''''''''''''那样的日本人。为了造就一个和平的日本,我认为大家要一起努力……"
还有几位日本朋友,用不同版本翻译出版了《高玉宝》。并来信说,要来看看新中国和我小时候的住处孙家屯。美国有位叫柯尔美的学者,多次来信问我,你一个文盲战士,是怎样奇迹般地写出长篇小说《高玉宝》成为作家的?我回信告诉这位美国朋友:"没有共产党和新中国对我的培育,我是创造不出这个奇迹的。我的成长,只是新中国成长起来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子弟中的一个。" 解放军文艺社在这次出版《高玉宝》之前,来信问我,重新出版这部书,是否还修改?我考虑,这本书写于战争年代的1949年,当时,我才是刚二十出头的文盲战士,年岁又小,也不懂什么文学创作,对生活、社会及对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艰难路程,都体验不深。四十二年后的今天,再回过头来回想旧社会人民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的苦难生活及我所经历过的坎坷道路,再看看我在四十年代末写的《高玉宝》,觉得很有必要修改,有必要再充实一些有血、有肉的生活,把人物和生活写得更深刻一些。我已写出八十多万字的《高玉宝》"续集"。我想,修改后的《高玉宝》会与"续集"衔接的更好,读者也会喜欢。但这次出版的时间紧迫,来不及修改,只好再找机会。
时光流逝的真快,一晃儿,我已在文学生涯的道路上走了四十二年。四十多年来,一代代的青少年和读者,不断给我写信来,问我是怎样学文化写出这部书的。今借解放军文艺社重新出版《高玉宝》之机,再向关心我的广大读者,说说我这个当年的文盲战士,是怎样在行军作战中克服种种困难学文化,又是怎样战胜不识字及克服各种困难写出这部书的。我写的《高玉宝》,最早于1951年在解放军文艺上连载。广大青少年和读者读了以后,纷纷给我写信,一封封信象雪花儿一样飞来。有时,我一天接到二百多封信。多年来,广大青少年和读者的来信,已装满了三大木箱子。来信者,都说我刻苦学文化,写出了书怎样光荣,要向我学习。可是,我是个放猪娃、当童工、劳工,学过木匠的普通战士,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一个革命战士,能为人民写出来书来是光荣。但这光荣,应属于养育我的母亲——祖国和人民,应属于教育、培养我的救命恩人——共产党和毛主席。我能战胜不识字等种种困难写出这部书,全是党和毛主席给我的精神力量。
我的祖籍地在山东省烟台市黄县。六代前,我的祖先哥俩是铁匠,因生活所迫,从山东途经河北,一路打铁来到东北谋生,在辽宁省复县山区的太平村(现在叫和平村)孙家屯落户。在旧社会,我是在苦水里泡大、奄奄一息的穷孩子,受尽了恶霸地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欺压。那时,我家穷得时常揭不开锅,什么吃的都没有。可是,日本鬼子和汉奸、恶霸地主们,还天天来要捐、要税。我父亲因为没有钱,挨过打、受过罚。那时,我很眼馋富家的孩子能上学,我为要上学常常向父母亲哭闹。一家人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钱供我上学呢?我一个小孩子家,不知父母在贫穷中的难处。一天,我为父母不答应我上学的要求,哭着往小学校里跑。母亲一面难过地擦眼泪,一面气喘喘地在后面跑着追我,一直追出半里多路,好容易在河沿上追上了我,一下子把我抱住,坐在河沿上,伤心地哭了半天。母亲泪水满面地劝我:"孩子,你怎么这样不懂事啊,我们家穷得没有米、面下锅,连肚子都吃不饱,到哪去弄钱供你上学?你别再为上不起学整天哭闹,难为我和你多病的爹了……"
我看着母亲为我把眼睛都哭肿了,难过极了,急忙安慰她:"妈妈别哭,我听话,再不往学校跑了。"从此,我再不向父母哭闹着要上学读书。但我每天上山拾草,看到富家的孩子上学,我又眼馋起来。当我挎着破筐上山拾草,眼巴巴地看着富家上学的孩子从身边走过,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常常为自己不能上学,伤心地抹眼泪。上学对我来说,只能是在心里偷偷地想。有时,我背着父母,挎着拾草的破筐,站在小学校门口,偷偷地听上学的孩子念课文。教书的周庆轩老先生,看到我这破衣烂衫的男孩,站在学校门外听他讲课,很是同情我,亲自到家里去告诉我父母,他要免费收我上学读书。我和父母都高兴得夜里睡不着觉。妈妈连夜用块破布,给我补缝一个小书包。不幸,我刚上一个月的学,就被保长周长安逼着给他家放猪。这就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唯一的、又是最难忘的一个月的学史。
我九岁时,全家在乡下实在没法过了,父亲领着全家人到大连谋生。哪知,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大连,也没有穷人的活路。我们到大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只好在大连的贫民窟香炉礁朱家屯大粪场臭水沟附近。用石头、碎砖头、破油毡纸搭个小窝棚住。这窝棚四处透风,冬天下雪时,雪花都飞到窝棚里。夏天下雨时,窝棚里都淌水。那成球的大长尾巴蛆遍地都是,都往锅里爬,真不是人住的地方。那时,我一家人找不到活干,到处要饭拣破烂。我小小的年纪什么都干,拣破烂、拣煤渣儿、赶海、捞海菜吃,还常去为有钱有势的人家办红白喜事打杂儿,给人扛小旗儿。我还帮说书的艺人维持场地秩序,这样,我可利用这机会免费听艺人说古书、讲历史小说。我还常去大连火车站、码头,为旅客提提东西,挣口饭吃。九岁的我,在大连到处流浪找活干,怎么也找不到能吃顿饱饭的活。十岁时,我就在一家工厂给日本鬼子当童工。全家人受尽日本鬼子、汉奸、巡捕的欺压和迫害。我祖父、叔叔、母亲和一个小弟弟都死在大连。我刚十五周岁时,就被迫替多病的父亲在大连复县华铜矿当劳工,差一点死在日本鬼子的手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没有温暖和欢乐,是在苦难的煎熬中度过的。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我和矿上的劳工才得救了,回家后我又学木匠。为了保家、保田,1947年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部队上我很能吃苦,参军半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在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中,先后立过六次大功、两次小功。部队南下作战非常艰苦,那时,为追击逃敌,都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跑步前进,一跑就是一百来里路,不少同志又饿、又累、又渴,昏倒在路上,我们脚上的大水泡,被磨破出血水都不知痛。在连夜行军追击敌人时,我们困极了,走着路都能睡着了。在战争年代的革命战士,大都是受苦人,跟我一样,小时候都上不起学,不识字,连封家信都不会写。在我当通讯员、警卫员、军邮员、收发员时,因为不识字吃了不少苦头。我常为把同志们的信和首长的文件送错而难过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所以,我下决心学识字。部队在南下时,整天行军作战,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学习。为此,我就利用行军作战的点滴休息时间学几个字。当时学写字没有笔,也没有纸和本子,更没有桌子和凳子,我就把大地当纸当本子,把石子和草棍当笔,蹲在行军的路边上练习写字。在行军中,一传口令休息,我就开始蹲在地上,或坐在背包上默写学过的字。同志们在行军中都累得要命,一停下来休息,全困得坐在地上睡过去了。为了学个字,我尽量不让自己睡觉,使劲搓脸,掐腿上的肉,让自己精神起来,为多学个字,我不得不把在路边睡着的战友推醒。有的战友伸伸胳膊,打着呵欠说我:"你是铁打的人,就不知累?不知困?你哪来那么大的精神头?等打完仗再学吧。"
我忙笑着恳求他: "我为不识字,常把首长的文件和同志们的信送错,我不能等打完仗再学字,你就受点累,少休息一会儿,教我识两个字吧!" 我找个理由说:"这学字也和打仗一样,战士打仗,要在上战场前就把兵练好,学会使用各种武器,不能等到了战场,敌人都冲上来还不会放枪、放炮、甩手榴弹,那就晚了。团政委说,等打完仗,全中国都解放了,有很多工作要我们去做,我们不识字,没有文化,可做不好工作。全国很快就解放了,到那时,现上轿、现包脚、现学字可就来不及了。"这位战友经我这么一说,也就不顾疲劳地教我识字了。但战友们教我学识字有个条件,非叫我给他们讲个故事不可。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听民间故事和历史小说。在大连当童工时,晚上没事,就去听人说古书、历史小说。我一听就迷,一连听了五六年。虽然我不识字,不能看书,但我对中国各朝代一些有名的小说、历史人物、故事情节,都能一套一套,有声有色地讲出来。大家都愿听我讲故事。我在部队上,从北方行军作战的路上,一直讲到部队南下作战的日日夜夜,总讲不完,都称我为故事大王。我一看同志们在行军中走累了,就讲一段小故事,鼓鼓大家的精神。我讲故事也有条件,凡是识字的人听故事,都要答应教我学个字,我才讲。在战争年代的行军路上学个字可太困难了,我好容易才学了一百来字。部队为了激发战士英勇杀敌,早日解放全中国,开展了诉旧社会苦的活动,使我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我想,等我学了很多字,一定把自己受的苦写一本书。
长沙解放不久,我们部队在长沙市郊区肖家巷。一天,有位有文化的战友给我念了一本书——《少年毛泽东》的故事。毛主席少年时,很喜欢看古书。他从中发现,旧书里的主人公全是文臣武将、才子佳人,为什么没有一本书是写耕田汉呢?听到这儿,我忽然醒悟。可也是呀,小时候我听了那么多的古书和历史故事,里面为什么也是没有专门写穷人的事儿,写的全是有钱有势的人呢?穷人为什么在书里和故事里尽受欺负?不久,上级发下一本书,叫《沉冠记》,是写受苦人的事。战友念给我听,使我受到很大教育。我又产生要为穷人写书的念头。我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和穷人在旧社会受的苦难,把革命战士为解放全中国人民英勇作战、流血牺牲的事迹,死难同胞的悲惨遭遇,写成书给后人看,让被解放的受苦人和后来人,永远不忘流血牺牲的同志,不忘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穷人、杀害革命同志的罪行。为此,我学习写起小说来,开始了文学生涯。
1949年8月20日,我利用部队在长沙郊区肖家巷休整的空隙时间,开始动笔撰写我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这天,我好不容易找来一点纸,订个小本儿,又找到一个铅笔头,我就这样开始写小说了。当时没有桌子,我就在膝盖上写起来。没想到,此后,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战士作家,走进了作家的行列。但从这以后,我这个文盲战士也尝尽了没有文化而学写书那种艰难的滋味儿。当时,我不识几个字,也不懂什么叫文学、什么叫小说,再加上部队追击逃敌,整天行军作战,根本没有时间写小说。写书的困难就象一座座大山挡在我面前,困难极了。但我并没有被面前各种困难吓倒。没有时间怎么办?我就利用行军作战的点滴休息时间写,哪怕十分、八分钟,我也把它挤出来。那时,我写小说的最大困难是不识字,想写的事多,但会写的字却很少,每写一句话,十个字有九个字不会写,都要问同志们,这样,好几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写出来的字句,全都是七扭八歪不成行,难看极了。我曾多次灰心不写书了。宣传股长迟志远同志,不仅鼓励我把书写下去,还特请宣教干事单奇同志,亲自教我学字,并给我笔,还给我订个大本子。
他鼓励我用保尔的精神写书,并在我写书的本子上题字:"玉宝同志,希望你能继续把书写下去,把它写成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一样。"在首长和同志们的鼓励下,我写书的精神头和决心又大了。每当我想起过去和我一起当劳工,那些被日本鬼子活活打死、用狼狗咬死、用刺刀挑死的劳工叔叔,想起那些在辽沈等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战友,想起我死去的爷爷、叔叔、妈妈和小弟弟,就难过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及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更激励我非把这书写出来不可,使我又进入创作的激情之中。每当这时,我要写的人物、故事,在脑海里象开了锅的水似的直往外冒,不写不行了。可是写吧,又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困难极了。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儿:"玉宝啊,玉宝,写书再难,也没有革命前辈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写书再苦,也没有我们东北部队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那样艰苦。你在残暴的敌人面前,都没低过头、害过怕,也决不能叫不识字,学写书的困难难住了、吓倒了。要拿出在战场上消灭敌人那种劲头儿,来战胜学文化、写书的种种困难。"我坚信,用保尔写书的精神,有"铁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及"愚公移山"的决心,我一定能把《高玉宝》这部书写出来,并把它写好。一年写不出来,我写两年。两年写不出来,我写五年、十年,什么困难也压不倒我。当时,我本来想先学识字再写书,可是创作的激情不允许。我要写的人和事,象潮水一样,在心里翻腾,等不得我学了字再写。那么,我不会写字,又怎么写书呢?我想出一个笨办法来,把不会写的字全用各种图形画和符号来代替文字写书。如:日本鬼子的"鬼"字不会写,我就画个可怕的鬼脸来代替。蒋介石的"蒋"字不会写,我就根据他是秃头的特征,画个蒋光头。"群"字不会写,我画一些小圈圈代替。"杀"字不会写,我先画一个人头,然后,再在这头上画把刀,就是杀人的意思。"哭"字不会写,先画一个人脸,然后在这脸上点几个小点儿,我一看就知是书里的"哭"字。最难的是,有很多字无法用图形画和符号来表示字意,我只好画一些小圈圈空起来,等我学了字,再添到那圈圈里。我就这样艰难地学字和写小说。为快点把书写出来,我在行军作战中牺牲了一切休息时间。有时,部队在行军路上临时休息的一点时间,我也坐在路边上写一两句话。
在部队追击敌人、解放广西时,我是军邮员。为使部队当天看到报纸、文件,战士能早一点看到家信,我每天背着书稿,骑着马,跑前跑后地为进军的部队送信件和报纸。不幸的是,部队在广西追击白崇禧,我可爱的大红马,在过险峻的大山时摔死了。马摔死后,我这军邮员的工作就更艰难了。每天要比同志们格外走很多路,累极了。但我还是战胜了很多困难,很好地完成了军邮员的任务。广西解放以后,我们部队继续在山区里剿匪,仍然没有时间写书。我只好见缝插针地写。这时,我已经写出好几章书稿了。我们部队在炎热的南方,每天顶着高温连续行军作战,真是人困马乏,累得几乎都走不动路了。就是这样,我也没有间断写作。艰苦的写作,把我累得吐了血。但我终于战胜了种种困难,仅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写出二十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草稿,1951年1月28日,在广东潮州乌羊市落笔。(《高玉宝》的手稿,后来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在总政文化部首长和解放军文艺社领导、编辑的关怀、帮助下,在老作家荒草同志的具体指导下,我每天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反复修改书稿。《解放军文艺》把我改出的书稿全部连载了。
1955年4月20日,中国青年出版社首次出版了我的《高玉宝》。这部书能够问世,同广大读者见面,对在旧社会出生的我来说,真是一场梦想。但这梦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才能实现。几十年的美好时光虽然逝去了,但我永远不忘党和毛主席,不忘新中国对我这文盲战士的教育、培养,不忘所有帮助过我的领导和同志,及关怀我的国内外读者和朋友。今特在此感谢当年鼓励我写书的迟志远股长、教我学文化的单奇同志、帮我抄写书稿的尚振范文书、及亲自指导我修改书稿的老作家荒草同志,解放军文艺社在九十年代第二春,再次又出版我的《高玉宝》,在此深表谢意。
不少读者希望了解《高玉宝》出版之后和我的创作情况。1962年,我大学毕业后又回部队工作至今。本想有了文化多写些作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及风云之年的坎坷,使我失去了很好的创作时光。但,我并没因此停笔。我一直坚持到部队、工厂、矿山、农村去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中生活。这些年来,我除了写出两部六十多万字待修改的长篇小说《春艳》和《我是一个兵》之外,还发表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民间故事、文章等。为写好《高玉宝》续集我曾步行几百里路,到我参加辽沈战役、打过仗的地方:鞍山、辽阳、义县、锦州、塔山等地体验生活,访问参加这一战役的战友和当地群众,已写出八十多万字《高玉宝》续集书稿,正待出版中。
一个人,虽然不能青春永驻,但只要有蓬勃向上的精神,就会永远年轻,为人民多做些有益的工作。我是个普通一兵,没能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回头想一想,我的前半生,只尽心尽力做了三件事:一是,参军四十多年来,不打任何折扣地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二是,写书,绝大部分是用业余时间写作;三是,走向社会,教育下一代。
亲爱的读者们,写作是很苦的,但一切道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只要你认定一条路,路再长、再艰险,也要毫不动摇地走下去,事业总会成功,创作也是这样!我要在阳光的照耀下,沿着我和主人公玉宝的生活道路,向着美好的未来奋进!要在我后半生的宝贵时光中,继续到人民生活中扎根、学习,发奋创作,力争再为读者奉献出好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见高玉宝 滨海城大连,以夏季的美丽清爽迎接了我。 一踏上这片土地便燃起见到老朋友高玉宝的欲望。可是,电话里他儿子告诉我,他去石家庄作报告去了。我立刻想到建党八十年这一盛典,正是老高发挥威力的时候,作为共产党一手养育的他,有多少心里话要向党倾吐啊!我知道老高担任着许多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的职务,和许多基层连队也有联系,平日里除写作外,大部分时间都为青少年、连队战士作报告了。
我为什么要急于见到高玉宝呢?是我们二十年前一同到海岛与战士"五同"的缘故吗?是因为都是作家同行的相互吸引吗?在等待高玉宝的时日里,我仔细想过这些,原来在我的脑海里有个"高玉宝情结",那就是他的出身、他的品质、他的豁达与我的思想有着共鸣。尤其是他的朴实,他的"贫民"意识,他对党、对军队、对人民的忠贞不渝,深深影响着我。虽然,他远在大连我身居北京,他的这些品质像星光火炬,遥遥地辉映着我,感召着我。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思想上的不愉快,总是闪过高玉宝的身影。这样的朋友怎么不引起我的渴望呢?
我和高玉宝见面那天是6月8日,正巧是高玉宝入党的纪念日。老高兴冲冲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政治生命),五十二年前的今天是党给了我永恒的政治生命!"我们好高兴一阵。由此他又说起当年入党的往事。
1948年初,他入伍后第一个月就领到了津贴。拿着沉甸甸的三块大洋,他首先想到苦日子中煎熬的母亲。剩下的钱怎么办?他想,是共产党使他当了兵,过上了舒心的生活。一激动,他找到班长"缴党费"。班长莫名其妙地问他:"你是党员吗?"高玉宝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啊,谁说我不是共产党员?"他竟和班长吵起来。指导员看出了问题,耐心地开导他,共产党员是经过战斗考验的先进分子,你刚入伍,还要努力才行。高玉宝这才明白,入伍不等于入党。指导员知道高玉宝出身很苦,放过猪,当过小杂工,是棵革命的好苗子,就问高玉宝:"你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吗?如果愿意就写个入党申请书吧!"这可难住了高玉宝,他从小给地主放猪,斗大的字不识半升。说到这里,高玉宝掏出一张名片,另一面印着当年他画的"入党自愿书",有图有字,几幅图形表示了这样的意思:"我从心眼里要入党"(如图)。"毛毛虫"代表"从","心形图"代表"心","眼睛"代表"眼","梨"代表"里","咬"是要的谐音,"鱼"是入的谐音,"钟"代表钟声,"当当——党"!不久,高玉宝以突出的表现,破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肌体中的一分子。我手捧着这篇特殊的入党志愿书,热泪一次次涌出眼眶,那上面跃动的是一个战士对党无限忠诚的心啊!
我的眼光定格在高玉宝黝黑沧桑的脸上,一道道皱纹,深藏着他六十年的戎马生涯,更深藏着他对党、对军队、对人民的一腔赤诚。六十年来,"文革"风雨,商品大潮,不管社会发生怎样的变革与动荡,高玉宝那颗向党的心始终没有动摇过,脚踏实地地当好普通一兵,倾尽心血写自己的小说。在写小说之余,他还默默地做着另一件事:传播革命传统。几十年来,全国有十多个省市三百多个单位聘请他为校外辅导员、名誉校长、编外指导员。屈指一算,他已作了三千多场报告,听过他讲传统的人达三百七十多万。我看到他饱满的精神里激荡着一种情绪,他执着的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光芒。那就是向上的激情和自信。老高说,每当他作完一场报告就像打了一场胜仗,夜里睡觉特别香,有时会梦见一片青松,一片鲜花,这就是他辛勤播雨的结果啊!
老高告诉我,就这么一场一场地作报告,可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有劳教青年写给他的"悔改书",有贫困山区的孩子写给他的"我要读好书"的决心书,有边疆战士写给他的感谢信。甚至有同龄老人写给他的鼓励信,支持他走南闯北讲传统,给为市场经济而忙碌的人们提个醒。老高说,我义务作报告,不图名不图利,有这些回声足够了。说这话时,老高把双手摊开,一脸严肃,脖子上一青一紫的,他认真了。看老高外表那轻松乐观的样子,不了解他家境的还以为他的日子很舒心,其实,他的心里压着几块大石头,单位改制后他家有五人下岗,靠每月发给的补助生活。他鼓励孩子下岗不可怕,要学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生存的本领。就在我们谈话时,老高还盘算明天赶回老家看望病危的叔父,让老伴准备一些药物什么的。老高啊,你真是个铁打的东北汉子啊!
握别时,高玉宝悄悄告诉我,继《高玉宝续集》之后,他又写了《我是一个兵》、《春艳》两部长篇,正在修改润色。脑子里正酝酿《人生》的长篇,这部小说可说是他的一生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