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从不搞“试吃”、“试喝”这一套。有一年,保山地区小麦丰收,调运不出去,储藏也很困难。地区粮食局试验用小麦酿酒,获得成功。酿出来的第一批酒,他们送给了一些地委领导同志“试喝”。杨善洲知道后,明确规定:白送的一口不尝,付了钱的可以喝。他首先掏出钱来,送到粮食局,然后才收下酒。
1994年,杨善洲的小女儿杨惠琴即将分娩,小女婿杨江勇对杨善洲说:“爸爸,老三快生娃了,有点紧张,妈说要来看看,您看是不是请林场的车子去接一下?”
杨善洲说:“行,你和驾驶员去接。”
杨江勇和驾驶员开车去把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接到了保山。人刚一进门,杨善洲就拿出376元钱,交给驾驶员:“这是跑这一趟的油费、过路费,拿回去,交到财务上。”
驾驶员不接,把双手插在裤袋里:“开一趟也花不了这么多钱啊!”
杨善洲严肃地说:“你从林场开车过来,一会还要回林场,这些路程都得算上。我算过了,得要376元钱。这一趟车是私用,就得出钱,拿着!”
回忆起此事,杨江勇说:“发生在父亲身上类似的事情太多了,这些在常人看来无法理解的事,早已经是他的行为准则了。跟他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我们见怪不怪,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已经从心底里接受和学习了。”
“共产党的干部,就是不能搞特殊。”杨善洲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他这辈子都坚守自己的原则,从不破例,才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清正廉洁、无私高大的形象。(记者 姜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