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释迦摩尼就是在4月初8诞生的。他出身高贵,属于刹帝利种姓,是迦毗罗卫王国的王子;生性聪颖,从小学习吠陀、武艺,也颇有成就。如果不出意外,即使不能继承王位,也可以凭借出身和能力,在社会上取得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成就。可是,他在29岁时,因感于人生无常,于是告别妻儿,离家出走,寻求解脱。出家后,他修行了六年苦行,但认为这样做都达不到解脱,便在一棵毕钵罗树下坐禅,经七天七夜,对人生和解脱问题进行思考,达到“觉悟”,此时他35岁。 此后,他开始传播自己领悟到的真理,直到80岁去世。释迦摩尼出家的目的,是寻求解脱人生痛苦的途径。为此,他提出了“四谛”的概念。“谛”是实在和真理的意思。四谛即苦、集、灭、道。
阴历四月初八,传说是佛祖显世的降生之日。(佛祖即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原本就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后来演变为古代的浴佛节,亦称洗佛节、佛诞节和龙华会。民间也在这一天有放生和吃结缘豆的习俗。在浴佛节前后,还有民间的拜观音求子,以及拜药王活动。 传说,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相传佛母摩耶夫人在无忧树下生下佛陀时,园中百花齐放,天空出现九条龙,由龙口吐出香水为婴儿(佛陀)沐浴。所以后世为了纪念佛陀出世,每年佛诞日便模仿九龙吐水沐浴,象征佛弟子信受佛法。所以这一天,各佛寺会在寺院的广场或大殿,摆设庄严的佛桌,上面安置着大佛盘,盘中莲台上亭亭立着一个孩童,代表佛陀刚出生时的悉达多太子像。佛盘中盛满着水,称为香汤,信众以盘中杓子舀起香汤,像神龙一样为佛沐浴。
四月初八吃乌饭
吃乌饭据说最初起源于唐代,当时称之为“青精饭”,是道家斋日的饵食。后来流传更为广泛的则是为纪念孝子目莲:目莲和尚给在阴间受苦的母亲送饭,每次都被小鬼抢吃了。目莲便到山上采了乌饭草,泡成黑水,煮了饭送去。阴间小鬼看到乌饭不敢吃,母亲这才免了腹饥之苦。还有个传说是,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受同门师兄庞涓迫害,被骗到魏国割去髌骨,被关在马厩里。狱卒瞒过庞涓手下,就地取乌饭草捣烂后,取汁拌浸糯米,煮熟后捏成小团子,偷偷送给孙膑食用,帮助孙膑渡过难关,才使得孙膑有机会报了仇。后人为纪念善良的狱卒和受难的孙膑,便将“吃乌饭”流传了下来。
四月初正是乌饭草采摘的最佳时期,此时草木生机盎然,所以吃新鲜乌饭此时最佳。不过,福建、浙江一带是三月三吃乌饭,此时的乌饭草虽非最茂盛时,却也初吐嫩绿了。
做乌饭很简单,将“乌饭草”洗尽晾干,在石臼里捣碎出汁,加适量水放锅里煮沸,将淘洗干净的糯米连同淘米箩一起浸入,汁水越浓,浸泡时间越长,糯米的颜色就越黑,反之,则淡些。烧糯米乌饭和平时做糯米饭差不多,如果上蒸笼蒸,则饭粒看起来要更晶莹,更诱人。乌饭和平常的糯米饭相比,口感上差不多,就是多了股清淡的香味,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