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盛世的金秋,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第57个生日。借此,我们特邀6位在不同岗位做出不平凡成绩的共和国建设者,他们用自己的心声向“亲爱的母亲”汇报,并献上一份最诚挚的节日祝福。 祖国是每一位中国人倾注感情和心血的家。每一个有志的共和国的儿女都在为她奉献青春、贡献力量。祖国大地今天的繁荣昌盛与繁花似锦离不开这些在不同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 我以祖国为荣,我为祖国骄傲。祖国千千万万的建设者在用辛勤的汗水和优异的成绩向祖国母亲奉上一份深情,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他们以共和国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不能消磨自己的人生时光 全国劳动模范、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人技师邓建军 他是一名普通的机电维修工。十几年来,他由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蓝领精英”,共解决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23个,参与技术改革项目400余个,给企业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写在文前 今天是第57个国庆节。想想自己这么多年所做的事情,我很是欣慰,因为我没有白白消磨自己的人生时光。 1988年,我成为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那时中国的纺织企业正告别传统的“金梭”、“银梭”,需要运用高新技术重新武装,因此特别缺少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工人。 公司第一次引进纺纱设备时,外国技术员来厂安装调试。我遇到问题,向老外索要操作手册,对方不屑一顾地瞥了我一眼,连说几个“NO”。我被对方的傲慢和轻视气坏了。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就要挨打,一名工人技能低就会被人瞧不起。从那时起,我立下誓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当一流的技术工人。” 我的企业主要生产牛仔布,而牛仔布预缩率的稳定控制,即纯棉服装的缩水问题,是各国专家致力主攻的一大难关。缩多了,会在经济上造成损失;缩少了,做出的服装容易变形,造成国际索赔等问题。 我立志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与科研组成员一起奋力攻关。最终,我们把电子技术与气动技术相结合,突破了预缩率不稳定这个老大难问题,使牛仔布的预缩率精度稳定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也让我的国家在这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们公司目前90%的机器设备都是进口的,一旦“生病”,请国外专家来修,不仅耗时耗钱,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不能总是依赖外国。我们企业什么都花美元,那就没有成本优势了。我偏不信洋设备这个邪,我们要自己成为设备的“医生”。最终,我们做到了,而且让国外同行对我们刮目相看。 十几年来,我共解决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23个,参与技术改革项目400余个,给企业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这些年来,我坚持自学了200多册专业书籍;我努力学习外语,如今与外国专家面对面自如地交流;对厂里1000多台(套)机器设备的“脾气”,我已了如指掌,对可能出现的机电故障和对策烂熟于心。我想,做工人就该做名顶尖的工人。 (执笔:吴桂英摄影:高地) 我的祝福: 建设祖国是我们工人阶级的光荣使命。祖国儿女将不辱使命,用科技知识武装头脑,报效国家。祝愿祖国日新月异。———邓建军 祖国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站长郭保新 他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现场的零号指挥员。在每次的神舟飞船发射升空之前的瞬间,他都要熟悉掌握发射场近百个系统的各种情况,从容、果断地发出指令。他在大漠戈壁奋斗20多年,获得军队科技成果奖5项,被发射中心树为“青年科技干部标兵”。
2006-10-1 09:20 回复 218.58.150.* 2楼
———写在文前 我们每一次执行的测试发射任务都具有国家级任务、世界级影响的特点,而且每一次都是我们国家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综合展示。因此,我深深知道自己肩上重担的分量,我是代表祖国来完成每一次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就必须以更强的责任心干好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 大家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神舟飞船壮丽腾飞的场景,而每一次腾飞的背后,无不蕴含着所有航天人的心血、汗水乃至牺牲,这中间自然也有我在这个岗位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真是一点都不敢懈怠呀。 我最感荣幸的还是祖国的航天事业给自己的人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尽管我们发射中心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茫茫戈壁上,但我们这里的人从来没把苦放在眼里。这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目标不是为了怎么过舒适的生活,而是为了怎么样把祖国的航天事业干好。因此,珍惜每一次参加航天发射的机会,高质量完成好每一次发射任务,才是最让我高兴、最让我满足的一件事。 令我一生难忘的是神舟五号发射那一天。2003年10月15日凌晨,在发射前两个多小时,杨利伟进入飞船舱。当时,我在指挥台上看见他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入舱口前的工作平台时,我的心情真是激动,更感到压力大呀。航天发射有很大的风险,况且,我和杨利伟还是多年的好朋友,平时多次在一起进行训练、演练,杨利伟登舱前的神态让我想起很多我们在一起的日日夜夜,这临行之前的壮别让我的心情挺复杂。 特别是在我下达倒计时口令,喊到“10、9、8、7、6……”时,杨利伟在舱内向我们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我的眼睛始终盯着杨利伟。因为,这不是一般亲朋好友远行的告别,他是踏上为中华民族圆梦的征程。 发射获得成功,近一个月没见面的女儿还不见我回家,就缠着她妈妈给指挥所打电话,我爱人几次拿起电话又放下了。因为,指挥所就是战场前沿,个人的事再大也不能去干扰。这么多年了,爱人也理解我,在航天人的心目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执笔:杨连元王艳梅摄影:杨铁宜) 我的祝福: 神舟飞船壮丽腾飞是我们国家迈向科技强国的佐证。祝愿我的祖国科技进步,祝愿祖国的航天事业再上新台阶。———郭保新 为能研发青藏列车而自豪 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玉功 他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在青藏铁路会战中,他与同事们为研制适合高原行驶的高档列车车厢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主要负责的客车技术改造及样板客车的设计开发,其设计理念和结构性能有质的跨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新高度。 ———写在文前 新中国的生日到了,我也刚风尘仆仆地从青藏高原归来。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们南车集团四方股份公司为青藏线提供了169辆高档客车,我是技术总负责人,所以心里时刻惦念着这群像孩子一样的列车。 青藏铁路不仅是一个挑战极限的建设项目,更是体现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重点工程,能参与意义这样重大的项目,我觉得非常骄傲和自豪。 我们公司的青藏铁路旅客列车研制从2002年就展开了。从前期技术准备,到高原试验车在海拔2828米的格尔木和海拔4000米~5000米的格拉段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再到所有车辆正式上线运行,我们付出了大量心血,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 我们制造的青藏铁路客车突破了五大难题:一是旅客高原缺氧,需要吸氧设备;二是列车安全性、可靠性、免维护性要求,包括高原缺氧、空气稀薄对客车电器元件及电气系统的影响、大功率高原发电车供电的可靠性、大轴重转向架的研制开发等;三是列车防紫外线、防风沙;四是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需求,实现客车车内污物零排放;五是车辆密封性能的提升。这些都需要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以超强的努力去克服种种技术难关。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有些人可能几十分钟都坚持不下去。但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在唐古拉进行供氧试验时,我和同事们亲自跑到没有供氧的车厢里,体验缺氧的感觉。
2006-10-1 09:20 回复 218.58.150.* 3楼
白天搞试验,晚上大家坐在一起开会、总结、改进、论证、提出新方案,经常要忙到很晚。失眠本来是正常的高原反应,但是因为劳累过度,我却没有这种感觉,躺下倒头就睡,只是到半夜常因高原缺氧被胸闷弄醒。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从青藏铁路旅客列车研制到全部车辆竣工交付,我先后赴青藏高原达20余次。 青藏铁路专用列车的研发实践证明,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努力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执笔:丁国元王磊李敏摄影:李军) 我的祝福: 为青藏高原变通途而刻苦攻关是我人生的最大快乐,我愿用赤子之情建设美好家园。祖国,生日快乐!———高玉功 把最美的心声献给劳动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于魁智 他是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他在京剧事业的舞台上奋力拼搏30多年,致力于把精美的国粹艺术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功成名就后不忘回报职工群众,多年来在矿山、油田、铁路上留下足迹。怀着报效祖国的热诚,他为振兴京剧、弘扬国粹做出自己的贡献。 ———写在文前 “当代工人多豪迈,历史重担挑起来;当代工人雄心在,与时俱进向未来……”这首用京剧旋律谱写的优美唱段《当代工人赞》,我曾经唱响在三峡大坝的建设工地上、唱响在大庆油田的隆隆钻井边,唱响在欢庆“五一”的大型晚会上。 说心里话,我特别喜欢演唱这曲《当代工人赞》,特别是赶上“五一”、“十一”这些重大节日,都要把心中最美好的赞颂和祝福献给祖国,献给广大劳动者,献给我尊敬的工人师傅。 这些年,我已是连续三次参加全总的“五一”晚会演出了。另外,按照计划,今年“十一”过后的10月20日,我还要参加全总在山东潍柴动力举办的大型演出活动,还要再唱这首《当代工人赞》。 能够参加全总组织的活动我心里很高兴,尽管对于我的演出日程来说可谓忙里偷闲,但是,哪怕再忙我还是要积极参加。为什么?实话实说,这里没有任何经济因素,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就是对广大工人师傅、对所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的劳动者打心眼里尊重他们。 作为一名演员,虽说我干的是京剧工作,但并不是梨园子弟出身,而是地地道道产业工人的后代,这一点我一生都觉得很荣耀。我出身于沈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我的祖父是冶炼工人,外祖父是铁路工人,我的父亲、叔叔、姑姑曾经都是企业职工。我从小就是听着沈阳铁西区那些工厂的汽笛声长大的,还从父亲平日里最爱看的《工人日报》上找到过自己喜欢的文章,记得最清楚的有句话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光荣”。 中国京剧的历史已有200多年了,我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由党和政府一手培养起来的京剧演员。正是怀着一股报效祖国的热情与真诚,我立下了一生不变的志愿:要为振兴京剧、弘扬国粹而努力学习工作,要一直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哪怕是遇到了寂寞、清苦、逆境。同时,永不忘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为广大观众演出。 时势造就英雄,祖国铸就辉煌。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只有加倍努力,全身心地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歌唱,为人民大众日益和谐安康而歌唱…… (执笔:杨连元摄影:许之丰) 我的祝福: 我要在舞台上,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心声和祝福献给祖国和人民,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昌盛,繁荣富强。———于魁智 做一名响当当的采煤工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煤集团一矿采煤一队副队长吴如 他虽然平凡,但很有恒心。他月月超计划下井,20多年来天天升井不空手,义务回收废旧物资折合110多万元;他乐于助人,先后拿出1万多元资助困难学子;他爱科学爱读书,做笔记150多万字,写了两本有关煤矿安全方面的书。
2006-10-1 09:20 回复 218.58.150.* 4楼
———写在文前 国庆节到了,我一直在想该给“母亲”送上一份怎样的礼物?想来想去还是向母亲汇报一下儿子的工作吧。 到今年,我在矿山已经25年了,每年值勤350天以上,下井330天以上,总共下井当班7500多个,每个班差不多都要在10小时以上,这个纪录在平煤集团一矿至今无人打破。现在我仍然下井,50多岁了还是响当当的“采煤状元”。我总想,自己上班的时间不多了,就是再干也给国家、给人民创造不了几年财富了。 1984年,我给自己立下个规矩:升井不空手,每次升井都要回收井下废弃物资。22年来我回收的物品价值达110万余元。矿上给我奖励,我反问说:“给家里做点事,还需要报酬?”20多万元奖励我分文未取。也就是在那年,我又开始回收浮煤。队里统计,我清浮煤至今少说也有2.2万吨,估算价值有600多万元。 这么多年来,我干的一直是井下险中险的“炮采”活儿,大小炮采工作面先后干了20多个,但没有出过一次工伤事故。我花费两年心血编写的《煤矿安全生产四字歌》及《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让工友们从中吸取了安全生产的经验和教训。 上过3年学,刚进矿时,连队里工友的名字都认不全。文盲能当矿工,但肯定当不了好矿工,我就下决心学知识、学技术。凡是有关煤矿安全、采煤新技术、国家新政策,我都抄下来,如今日记有42本,学习心得体会150多万字。凭着这股子钻劲,我掌握了先进的采煤技术和生产组织方法,破解了一道又一道生产难题,大家伙儿都叫我“土专家”。 多年来,我把自己的劳模奖金和慰问金都捐了,但是我穿的衣服没有超过50元的,每顿饭经常是一碗面条两块钱、一个烧饼五毛钱就打发了,我在生活上从来不讲究吃穿。 一个人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还得有为人民服务的本事儿。我从小就羡慕当工人,当上工人后我自豪得很!如今,我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又当上了副队长,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执笔:贺婷摄影:高尚) 我的祝福: 我愿当一块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燃煤,永远发光发热,为实现我国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努力。祝祖国更加美好。———吴如 金牌凝聚祖国对我的培养 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工胡永辉 他是一名普通的钻井工。在2006年9月21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石油石化行业钻井工决赛中,他以精湛的技术摘取了含金量最高的钻井工个人单项金牌,而且5个操作项目全部为全场最高分,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光荣称号。 ———写在文前 国庆节前夕,我有幸参加了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并最终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光荣称号。我之所以获得这样的荣誉,是与企业对我的栽培分不开的,沉甸甸的金牌也凝聚着祖国对我的培养。 作为一名钻井工,我清醒地认识到,要当一名优秀的石油钻井工,不仅要有“铁人”般的奉献精神、拼搏精神,还应掌握钻井、泥浆、柴油机、工程技术、测井录井等多工种知识,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我开始了更加刻苦的研究,读书的范围不再仅限于钻井知识。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的操作技能也得到提高,许多钻井技能光靠书本是学不到的,必须在实践中多留心。我把工作平台当成研究业务的好机会,不论是当钻工还是当司钻,只要看见先进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领,下班后我就拿一个小本子记录下来。熟练掌握了全套钻井知识,我又对岗位操作提出苛刻的要求,每一个操作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从不投机取巧,有些操作要领不熟练,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练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我先后取得了钻井司钻操作证,高级井控操作证、钻井泥浆工操作证,通过了HSE考核,参加了ISO9000及涉外英语培训,自学了成人教育。 在这次2006年中央企业技能大赛中,5个操作项目,我都是全场最高分,其中泥浆性能测量和打捞工具的组装都是满分。在组装打捞工具的比赛中,我仅仅用了6分钟,就把复杂的打捞筒正确无误、规范地组装起来。 现场的裁判说:“你是我在所有参赛选手中见过的最从容的一个。你不像是个钻井工人,而像一个高级钻井工程师”。在后来的比赛中,我的发挥越来越好,受到众多同行和裁判的一致好评,当时这次大赛的总裁判长,中海油高级工程师陈锡泉知道我的参赛情况后说:“我一定要见见这位52号选手”。 用执着诠释青春,用汗水浇铸辉煌,这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我的祝福: 石油是百业的基础。作为一名石油工人,我愿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愿祖国强盛如日中天!———胡永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