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年来把助人当成习惯的“小人物”郭明义,因其点滴坚持与高尚情操被誉为“雷锋传人”,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道德楷模。他的女儿郭瑞雪是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党员,女儿讲述的关于父亲的故事,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郭明义的助人情怀和幸福哲学,体会到高尚品质的传承力量。
10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场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郭瑞雪动情地作了题为“爸爸是我的人生教科书”的报告。此后,该报告被南京师大师生点击17万多次,成为这个校园里的最热话题。郭瑞雪讲述的父亲的人生观,让大学生对幸福与快乐有了别样的理解;郭瑞雪对“怎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怎样实现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人生,怎样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使命”的追问,激起了大学学子的思考。
在郭瑞雪看来,父亲是一本可以用一生去阅读的“教科书”。郭明义的事迹在网络上流传后,就经常有同学问她:“你心中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爸爸是不是称职的好爸爸?”郭瑞雪总是实事求是地这样回答:“我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对事业很投入的人,也是一个对别人热情、对家庭负责的人。虽然对他的丰富内心,我还不能说已经完全理解,对他所坚持的信念和追求的理想,我还没能够彻底领悟,但我会不断地去思索、去解读。”
“可怜的孩子更需要有人疼”
女儿感悟:看着那些孩子渴求知识、渴求关爱的目光,我一下子明白爸爸为什么要执著地帮助那么多孩子了,这也成为我关爱他人的精神动力。
南师大有一个知名的校园社团——“爱心学社”,每周都会组织去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义务支教活动。大家都说,郭瑞雪是这个社团里最积极、最出色的成员,“像一根紧紧绷着的弦,不知道哪儿来那么大劲头”。其实,这都源于高中时候她和父亲的一次“争执”。
2004年,郭瑞雪考上鞍山一中后,紧张的学习让她忙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可是父亲总会在周末把一些福利院的孩子领回家,给他们做好吃的,带他们满屋子玩耍。郭瑞雪嫌吵,心里来了气:什么爸爸,没有时间关心自己的女儿,反倒有那么多时间带别的孩子。女儿的不满郭明义很快就察觉到了,便过来没话找话地问:“女儿,上高中后学习紧不紧张啊?”郭瑞雪没好气地说:“你有那么多儿子、女儿要照顾,还有时间来管我啊。”父亲沉默了一下,习惯性地挠挠头说:“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更需要有人疼啊。等你大点儿,就知道了。”
上了南师大后,在“爱心学社”里,郭瑞雪看着那些孩子渴求知识、渴求关爱的目光,被深深触动了。“我一下子明白爸爸为什么要执著地帮助那么多孩子了,这也成为我关爱他人的精神动力。”
“你不献,我不献,那等谁去献呢?”
女儿感悟: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让我知道,爸爸献的血真的救了别人的命。他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别人,作为他的女儿,我也愿意像他一样。
今年4月,南京市中心血站急需血小板,向社会发出了捐献呼吁。郭瑞雪看到后,就拉着同学从南京师范大学出发,转了几趟车赶去捐献。可是一检查,她的体重略低于捐献者最低体重的规定。“那我也要献。”在她的坚持下,医生勉强同意了。郭瑞雪的说法是:“爸爸都献过那么多回了,我献这点算什么?”
郭明义的健康,是郭瑞雪最关注的,因为在她看来,爸爸从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她清晰地记得,一个傍晚,从不红脸的爸爸妈妈吵了起来。爸爸扯着嗓门喊:“你还在医院工作,这点道理都不懂!”郭瑞雪走过去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见妈妈抓着爸爸的手臂说:“你让你女儿看看,都快50岁的人了,哪能月月去献血小板?”郭明义的胳膊上,几个粗粗的针眼那么明显。郭瑞雪心疼了,说:“爸,别献太频了,妈和我多替你担心啊。”郭明义立刻把火发到了她头上:“大人的事,你别管!”郭瑞雪颇有抱怨地说:“天底下那么多需要输血的人,都等着你一个人去献吗?再说了,也不能不顾自己的身体呀!”郭明义的语气更重了:“你不献,我不献,那等谁去献呢?你们就是不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说白了,就是自私。”郭瑞雪气得不行,忍不住嚷道:“我们都自私,就你高尚,行了吧!”
以下这个故事是郭瑞雪后来才听说的。2009年春节前,一名患有严重溶血症的临产孕妇被送到鞍山市中心血站,急需血小板。孕妇被送到血站时,郭明义正准备下山回家吃午饭。那天鞍山暴雪,下山途中郭明义接到了血站电话,问他能不能提前捐献血小板。长期与血站接触的郭明义很敏感,“一定有重症病人,否则血站是不会打破约定时间的”。郭明义立即赶到血站,采集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孕妇母子平安,郭明义则在采血床上睡着了。
听说了这个故事,得知父亲的血真的救了人,郭瑞雪感到自己似乎理解了父亲。
“还是把电视让给小弟弟看吧”
女儿感悟:父亲把看电视这么简单的快乐也让给了别人,但帮助人也许是他最大的快乐。
有一天,郭瑞雪放学回家,发觉家里的电视机不见了,就着急地问爸爸:“电视机哪儿去了?”郭明义一声不吭,但一看他的神情,女儿就知道,他准是又把电视机送人了。郭瑞雪赌气地说:“我要看电视!”“他们家实在太困难了,有小弟弟要看电视,咱们还是让给他看吧。再说,你也要高考了。看电视,也耽误学习。”父亲这样说。郭瑞雪不能接受这种解释:“别人家的孩子看行,自己家孩子怎么反而不行呢?”“别着急,等我把钱攒够了,再给你买个大电视机回来,好不好?”郭明义许诺。
郭瑞雪心里太清楚了,这份钱,爸爸永远都攒不够,因为他心里总想着帮助别人,而且他总能发现有困难的人,往往攒够100块钱,他就会捐出去,哪能有买电视机的钱?家里的东西,要不是郭瑞雪和妈妈再三说用得着,转身工夫就会被他送人。这台电视机,直到郭瑞雪高考结束也没买来。
高考发榜那天,听说女儿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了,郭明义激动得在屋里走来走去,兴奋地说:“你看我多英明,要不是我把电视机送走,让女儿安心学习,她能考得这么好吗!”郭瑞雪心中,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
2009年暑假前夕,一位同学说放假要来东北,郭瑞雪很想请她到自己家里住几天。可一想到家里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她心里就犯愁了。郭瑞雪跟父亲嘀咕过好几次:“家里的房子稍微大一点就好了,总要有个两居室,哪怕面积小一点也行。”每次,郭明义都答应得挺痛快,说“咱们换”。可一到分房时,他总能发现比自己家更困难的,所以连申请都不写。时间长了,郭瑞雪也就不跟他说房子的事了。这回同学要来了,怎么办呀?郭瑞雪打电话征求父母的意见。郭明义听了非常高兴,说:“同学大老远来了,我们一定好好招待,我和你妈妈去找个小旅店住几天。”听着父亲的话,郭瑞雪心里不好受,可从他那发自内心的喜悦中,她又分明感受到了父亲的坦荡、真诚,感到自己的家是那样的温馨。
“记在心里比什么都重要”
女儿感悟:爸爸让我思考,什么才是奉献,哪里才是人生真正的归宿,怎样实现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人生。
郭明义是好学的。在女儿最早的记忆中,父亲一回家就抱着书看,一有空还绘声绘色地讲上一段。郭瑞雪的英语启蒙者就是父亲。她觉得父亲干什么都特别执著,学习也一样。上党校学习时,他回家就开始讲哲学;考统计员那段时间,他不管家人是否听得懂,在家里讲起了数理分析;当翻译时,他把家里变成了英语角,墙上、门上到处都贴着单词。现在,郭明义迷上了公路管理,又勾画起了各种各样的图纸。“他额上的皱纹越来越多,可学习的劲头一点也没减少。他的毅力、坚持,已经成为我克服困难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郭瑞雪说。
今年暑假,郭瑞雪在家里不经意地翻到两本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证书。打开一看,上面写着父母的名字。她有点慌了,就问:“你们都捐了?”父亲一边看着书,一边说:“是,都捐了。”郭瑞雪又问:“这是大事啊,能这么简单?”郭明义头也没抬地说:“是,本来就是挺简单的事。”郭瑞雪坚持:“人都有老去的时候,那你们也得留点什么吧?”郭明义的回答还是很平静:“记在心里比什么都重要。我和你妈妈不是还有照片吗?有空看看不就行了。这真不是什么大事。你看,你姑姑和姑父也和我们一样,都签了字。”
郭瑞雪当时眼眶就湿了,心里不是滋味:“老爸老妈呀,你们怎么也得考虑一下女儿的感受呀。你们把自己的身后都交给了社会,让我在茫茫世界中,到何处去寻找你们的影子啊!”但也是这件事,让她更加懂得了什么才是奉献,哪里才是人生的真正归宿。
2009年12月26日,郭瑞雪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了父亲,父亲兴奋地称呼她“女儿同志”。郭瑞雪说:“我真的又激动又自豪。我感到,爸爸就像我的人生教科书。读着爸爸这本人生教科书,我长大了。今天,我要说,爸爸所选择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航向、人生坐标。怎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怎样实现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人生,怎样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使命,答案就在爸爸这本人生教科书里。我会永远珍藏着,一直读下去!”
郭明义其人
郭明义,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
1996年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20年来他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十分贫困,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学习宣传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只要是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我就要天天做,每做一件,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这就是郭明义幸福观的最真实写照。
古人云“蒙以养正”、“教从家始”。郭明义的幸福观也在她的女儿郭瑞雪身上得到了延续。在郭瑞雪看来,父亲无私奉献的道路就是她的人生航向和坐标。她也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父亲一样的人生观。
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其核心就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的幸福观,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追求幸福,通过奉献和付出,通过爱心和善举,在帮助他人、温暖他人中找到真正的快乐、获得人生的美满。郭明义同志和郭瑞雪同学两代人幸福观的延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身教重于言教,教在不言之中。郭明义“傻子”一样的幸福观和人生观在给女儿的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也点滴影响着女儿为人处世的态度。
为何郭瑞雪会义无反顾地追随郭明义的脚步?因为良善之念常存人们心间,即使有时不表露,但始终未曾泯灭;因为榜样的力量无穷,为高尚行为而感动的人们必将与高尚者同行!爱的奉献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这种奉献所传递的向善力量能够凝聚人心,引导众人勇于担当,为社会和谐尽一分义务、添一分动力,为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支撑。
当得知女儿入党时,郭明义兴奋地称她“女儿同志”,这包含了他对女儿的多少期望。而女儿的思考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她将以父亲为榜样。
应当多多学习老郭和小郭一脉相承的幸福观,用如火般的热情影响他人,用良善之念帮助他人,收获幸福人生,共建社会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