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界限,成为影响巨大的大众传媒和快捷高效的宣传渠道,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这种有别于传统媒介的新型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广大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积极的关注并参与社会事务,影响某些社会事件的解决进程。另一方面,这种新型媒体可以从更为广阔的层面监督社会有机体,促进社会健康运行。
网络的“大记者”职能,是指广大网民以互联网为载体,对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社会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行为进行监督,敏锐地发现社会中反常的、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事件,勇敢地批评揭露,进而掀起网络舆论浪潮影响现实世界,最终促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方式。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较之传统的个体记者更能从全方位对社会有机体和公权行使者进行监督,揭露阴暗面,促进社会有机体健康运行。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大记者”,网络对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件都有一种敏感性,它对社会中的一些反常的、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事件能够迅速的捕捉。但前提是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抑或是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
很多新闻事件由于网民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引起了传统媒体的追踪报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了事件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如作为网络监督标本的“周久耕事件”就是在网民的质疑以及网络媒体的积极参与下得以解决的。
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其不同于传统媒体。它为平民和普通草根阶层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快速通道。现实中的一些涉及不公平、贪污腐败、社会黑暗面的事件能够在网络上获得一定的话语空间。这些事件一旦触动对于民生艰难、社会不公、权利受损、权力腐败等有着切身感受的网民的同感神经,就会掀起网络舆论热潮,进而促使传统媒体和相关部门介入,最终尘埃落定。因此,网络舆论监督具备正义性。
敏锐地“发现”新闻、捕捉焦点。
传统媒体是公众的代言人,但在现实运作中,由于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媒体的言论有时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公众的意见与呼声。
它对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件都有一种超常的敏感性,就像链条一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新闻事件或者社会不公现象,往往是草根阶层最先通过网络进行曝光,才获得广泛关注的。
传统媒体的报道通常是单向传播,来自各方面的评论、反馈、辩解及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交流。而网络最为鲜明的特征是互动性强,它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开放、自由的网络平台可以使人们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问题大胆地发表看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实时相互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形式使来自五湖四海,有利于快速促成大范围的舆论热潮。
网络的“大记者”职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诸如网络暴力、人肉搜索、隐私践踏,匿名诽谤等等,如若任其肆意滋长,将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隐患。因此,网络“大记者”职能的行驶离不开现实社会的引导、规范和掌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