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他给我们留下好传统"——众人眼中的龚曲此里
 
“他给我们留下好传统”——众人眼中的龚曲此里

龚曲此里39年的军旅生涯中,担任的职务不少,走过的地方也不少。特别是在云南迪庆工作的24年,和他相识相处过的人,至今对他念念不忘,为他的事迹所感动,为他的精神所激励,也为他的早逝而惋惜。

在迪庆,记者采访了数十位与龚曲此里相识的人,包括部队官兵、地方干部群众和他的亲属,讲述他们眼中的龚曲此里,采访常常被哽咽和抽泣所打断。

从这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里,不仅反映出龚曲此里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所做的工作和贡献,更折射出龚曲此里心系藏区促发展、践行宗旨为人民、胸怀大局保稳定、勤奋敬业作表率的崇高精神。


部队战友:

知心、关心、得民心

身边的“知心司令”

袁小龙(云南迪庆军分区一连连长)

龚曲此里把解决基层战士的困难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首要问题,被官兵们亲切地誉为身边的“知心司令”。

2006年底,副司令员带着机关几位领导冒着大雪看望新兵连的战士,当时大家都站在操场上列队欢迎,副司令员见此情景,马上命令所有人员回到班上,他一个班一个班的去看望新战士:和新战士们坐在火炉旁拉家常,询问有没有生活上的困难。西藏籍新战士扎西来自牧区,刚到新兵连汉语水平不是很高,和战友们在交流上有很大的障碍。龚副司令员知道这个情况后就鼓励扎西要好好学习,尽快适应部队的生活,同时也叮嘱我们新兵连的带兵干部要多关心牧区来的新战士,在生活上要多给予照顾,同时也要在训练上严格要求,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军营生活。

没过几天,副司令就派人送来了几本汉藏对照的学习手册。每次到新兵连,副司令都要为新兵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把官兵冷暖挂心上

王成东(云南香格里拉县人武部)

龚曲此里同志十分关心干部的安心、尽心工作,把随军家属的安置挂在心上,发挥当地民族领导干部人熟、懂行规的优势,把干部家属安置工作作为拴心留人,稳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机会就向地方领导反映情况,带着干部找地方领导汇报困难。十几年来,先后有近10名干部家属经龚曲此里同志的努力,得到了地方妥善安置,为和谐军政关系和干部扎根高原奉献军营作出了贡献。

龚曲此里同志经常与干部谈心交心,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当了解到有一名后勤干部因家庭困难、家属工作没着落而产生思想波动时,主动谈心,正面引导,解开思想包袱,第二天就带着那位干部去找州文化局长、副州长,报告困难,请求安置帮助,经龚曲此里同志反复做工作,在就业安置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地方领导终于点了头,要来编制,对这名干部家属给予了较好安置,解除了干部的后顾之忧。

熟悉民情语言通

瞿云福(云南迪庆军分区原政委)

2002年4月,迪庆军分区帮扶泽通村争归、登高龙水、登高龙叶古3个社的盘山公路破土动工。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龚曲此里带领由民兵组成的突击队,开山炸石、垒坎、推路,战斗在最前沿,仅用半年时间就修通了这条长达15公里的盘山公路。在高原修公路,每公里造价近40万元,而这条路总共仅用了97万元。

通车那天,我和龚曲此里将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轮流请到他们的车上,沿着新修好的公路来回“领略”了一圈。平生第一次坐上汽车的藏族老人洛安感慨不已:“没有共产党,没有‘金珠玛米’来帮咱修路,这一辈子我恐怕连汽车是啥样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坐上汽车走出大山看风景!”

我们的扶贫能这么深得民心,龚曲此里功不可没。龚曲此里与藏族群众语言相通,熟悉民情,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田间地头,他都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工作中碰到啥难事,只要他一到,用藏语与乡亲们一沟通,问题就解决了。

民族团结的好领导

杨文华(云南迪庆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1995年11月,我作为战勤参谋,跟随时任后勤部长的龚曲此里同志去德钦县检查征兵工作,一行4人,除我之外都是藏族人,坐在车上感觉到很不适应,听驾驶员吉称与海鸿助理员用藏语说话更不自在,闷着听他们吹牛。

车刚出军分区一会儿,坐在前排的龚曲部长转头过来说:“这次下工作组我们都说汉话,不准说藏语,不然小杨听不懂,显得我们排外,心扭不到一起,工作肯定干不好。”在德钦各乡、镇、村社了解情况时,龚曲部长经常把与当地藏族群众交谈的藏语翻译过来给我听。直到现在,回想起那次下乡。心里都热乎乎的。看起来那么粗犷、职务那么高的一个人,在这些细小环节上心那么细,那么体贴关心人,和他在一起工作没什么任务完不成。

龚曲此里的时代价值

李继才(云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龚曲此里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立足本职岗位刻苦学习,由一个不识汉字的藏族青年成长为素质全面过硬的军队干部。在参加部队组织的各种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还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学,认真阅读了100多本理论书籍,记满了21个笔记本。他患有严重的高原综合征,从2000年起便长期服用丹参滴丸、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救急药品,但每次执行任务从不讲回报,顶着困难干、迎着危险上。他始终把党和军队的事业看得很重,而对个人进退走留从不放在心上,任副团职7年,他多次调换工作岗位毫无怨言,并在每个岗位上都干出不凡业绩。

他的这些先进事迹,可以为广大官兵昭示一条正确的人生成长之路:正确处理价值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争取拥有更广泛的认同度,尤其是来自主流社会的认同度,那每个平凡的岗位都能成为实现自我、贡献力量的舞台。

干部群众:

无私、尽责、爱国防

萍水相逢的恩人

徐世友(迪庆废品回收公司经理)

我有今天,得益于龚曲此里多年的无私相帮。

2004年4月的一天,龚曲此里下班回家,在一个路口碰见几名藏族青年正和收废品的我争吵。上前劝和后,龚曲此里看我不像本地人,便攀谈起来,知道我刚从四川富顺来打工,一时找不到工作,带的钱又花光了,只能靠捡废品维持生活。

我是个外地的汉族人,和龚曲此里完全是萍水相逢,可他一直挂念着我。打听到一个建筑工地需要人手,立刻找到我,暂时解决了我的生计问题。但他还是不放心,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

后来又帮我成立废品回收公司,并给我送来两万元的启动资金。事后才得知,这笔钱,是龚曲此里从亲戚家借来的。

靠这两万块钱,我把废品回收公司办得红红火火,半年下来,不仅还清了借款,还赚了好几万块钱。

早知他身体不好,我就不给他添麻烦了,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治好他的病啊。

“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

龚曲土都(云南德钦县人大原副主任)

我和龚曲此里是一个村的,从小一起长大,同吃同玩。他把亲戚、邻里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无论熟悉不熟悉,即使是乞丐,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从当兵、入党,到任副师级干部,不管在哪个岗位,不管在哪个地方,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的。送葬那天,来了那么多人,那么多花圈,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这是人们对他的肯定。

他作风干练,遇事敢负责,无论是维稳还是扶贫,他都走到第一线亲力亲为。他给我们留下了好传统。

这么一个好人,不该过早地离去,我们都很惋惜。

热爱国防事业

和桂琼(迪庆藏族自治州计生委主任)

龚曲此里既是我的老乡,也是良师益友。

他是个真诚的人,所以朋友很多,家里经常高朋满座;同时他又是个敢作敢为的人,这也是藏民族的一个特性,有什么就说什么,直来直去,和他打交道,比较痛快。

龚曲此里非常热爱国防事业。我儿子2003年高中毕业,高考分数高出一本线60多分,可以上一个很好的大学,我原本希望儿子今后最好能考个公务员的。我去征求龚曲此里的意见,他动员去考四川大学的国防生,还跟我说,好男儿志在四方。

他热爱国防的那份真情,感动了我。我听从了他的建议,让儿子考了国防生,现在已经毕业分配到部队任排长了。

亲属亲友:

热情、善良、有爱心

他太爱帮助人了

斯那拉姆(龚曲此里的妻子)

2003年5月,龚曲此里回老家和村里的老人尼布谈心时,老人说:“年轻时,我们最爱唱《北京的金山上》。北京天安门是啥样啊?要是能去北京看看,这辈子就值了!”

看到满头银发的老人,了解到他们的渴望,龚曲此里记在心里了。聊天中,他得知村里还有25个70岁以上的老人,都想到北京去看看。他对老人们说:“我可以资助一点,坐飞机的钱我出不起,你们自己也筹一点吧。”

回家后,他跟我商量,把家里仅有的8000元存款都拿出资助老人,又到县民政局帮助协调了一笔经费,一起交给带头的老人尼布,让他带着村里的25个老人到北京观光。

这些年,这种事太多了。他太爱帮助人了,不管修桥、修路的缺资金,只要找到他,他都从家里拿钱去帮助。龚曲此里就是这么个人,总是那么善良、热心。

他在家里比较“霸道”,这些事基本他说了算。当然,他对我感情专一,对我和娃都相当好,他拿家里的钱助人,我们都支持。

我有一个大家庭

龚建平(龚曲此里的儿子)

在我的心中,阿爸是一个正直,热情,诚恳,充满爱心且热爱学习的人,他对别人很慷慨,对我们家人却很苛刻。他和妈妈资助和收养了很多人,在我和姐姐的世界里不时都会有新的面孔出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的兄弟姐妹,如今我们家已经成为了一个融合了藏、彝、白、汉好几个民族的大家庭。

对于我来说,走上从军这条路,也是阿爸的意愿,2008年我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由于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被四总部评为全军优秀学员,按照有关规定我军衔高定一档且可以优先选择单位,当时学院领导也找到我让我留校工作,我也特别想留在内地,以便以后爸妈退休可以接他们到内地养老。我征求阿爸的意见,他在电话里对我说:“儿子,别人不回高原可以,你不回高原不行,因为你是我龚曲此里的儿子,你身上流淌着高原的血液,你要像阿爸一样回到生你养你的故乡,这里的老百姓更需要你。”

如今的我已经在高原工作了,我一定会继承爸爸的遗志,沿着爸爸的路继续走下去。

成长路上的启明灯

康秀英(云南省迪庆州旅游投资公司)

我出生于云南迪庆小中甸镇团结村一个贫穷的藏族家庭,现在迪庆州旅游投资公司卡瓦格博国旅集团工作。是龚曲“阿爸”生前无私的资助,给我缴学费、给我生活费,还让我住在他家里,我才最终得以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他是我成长路上的启明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他帮助了我,不苟言笑的他,却时常对我微笑,满怀爱心,一直把我当亲生女儿看待,我却连他最后一面都未曾见到。从我大学毕业到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已经过去了4年多的时间,可我却不曾给他任何回报,就连一双袜子也没为他买过,我好后悔。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