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伟大的人物都有相似之处,天才是有些怪诞的,带有缺陷的,因为它是特殊的。在天才的身上没有协调的神经,所以他们总以自己的不平衡折磨人。”在托尔斯泰夫妇的婚姻中,托尔斯泰的“不自信”和“苦行僧”的意志导致了索菲娅感受不到完全地被爱和思想上的平等。然而,持久的爱情和灵魂见灵魂的融合却是她一生追寻的。
“爱不是能用语言完全表达的,只能用生活的全部来表达它。”托尔斯泰和夫人索菲娅之间的夫妻关系,是两人间曾有过甜蜜如蜜糖般的彼此爱恋。索菲娅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有着令人折服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天赋。结婚前,她在莫斯科大学为竞考家庭教师而写的作文《音乐》被评为“最佳之作”。她写的中篇小说《娜塔莎》,托尔斯泰曾饶有兴趣地读过,并评价它蕴含着“真实与质朴的力量”。她后来还写过中篇小说《谁之罪》以及一些童话故事。婚后,整理、抄写丈夫的著作之外,她还在不同时期写出了一些回忆录性质的文章,如《托尔斯泰结婚记》、《万尼契卡之死》等,期间,她甚至还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回忆录《我的一生》。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拌嘴是夫妻间不可避免的寻常事,若把握得当,它会演绎成婚姻的幸福奏鸣曲;若把握不当,逐渐升级的“二人战”将使温情驿站中充满硝烟……因此,学会拌嘴的艺术,婚姻才不会发生幸福向不幸的“和平演变”。
出身于西班牙没落贵族家庭的女伯爵欧仁妮,强烈吸引着拿破仑三世痴情的目光。由于拿破仑三世的叔叔就是拿破仑,这种显赫门第的身份,使得大臣们觉得拿破仑三世与欧仁妮的联姻门不当户不对。而拿破仑三世却听不进任何劝谏,并宣称:我的心上人欧仁妮以其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和无与伦比的青春活力,深深感染了我,我这颗心时刻都在为她而燃烧,我选定她了。即使全天下的人站在你们一边,我也不会屈服!
拿破仑三世火速与自己深深爱恋着的女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原本,他们的婚姻不乏幸福的底色。为了使欧仁妮坐上皇后宝座,拿破仑三世简直是用尽心机。然而不久,身为帝王的拿破仑三世就发现自己也有无能为力的地方,面对欧仁妮长舌妇一般的不停唠叨,他根本束手无策——这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耀眼的爱情之花即将凋谢。
欧仁妮从不听从拿破仑三世的劝告,随意出入他的办公室。每当拿破仑三世与高官显要们处理政务时,欧仁妮总是无视他的权威,闯进去唠叨个没完,干扰了日常的政务工作。欧仁妮担心她的丈夫与别的漂亮女人往来。因此,她绝不让拿破仑三世获得一丁点私人的空间,也绝不让他有任何亲近漂亮女人的机会。她还老是跑到她的姐姐那里哭闹,不停地埋怨她的丈夫。拿破仑三世就算待在书房里,也别想清静一会儿。虽然富丽堂皇的宫殿有十几座,却没有一处是拿破仑三世安静歇息的港湾。
欧仁妮将一段美好婚姻亲手埋葬。莱因哈特在他的著作《拿破仑三世与皇后欧仁妮:法兰西帝国的悲喜剧》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记录:一到晚上,拿破仑三世就想尽一切办法往外躲。走正门不方便.他就悄没声息地带上一名心腹随从,把帽檐压得很低,从偏门“离家出走”,不是去约会漂亮女郎,就是去巴黎人迹宰至的街巷散步,享受无人打搅的夜生活。 欧仁妮虽然她有让世人称羡的美貌,且当上了“母仪天下”的皇后,但她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欧仁妮永远不会懂,无论是她惊心动魄的美丽,还是她手中法兰西王后的权杖,都不可能令爱情之花常开不败。于是,她只好不停地向人哭诉:“我最担忧的事为什么偏偏成了事实呢?”这场婚姻圣火的日趋黯淡,让后来的人感叹不已。然而,欧仁妮从头到尾都没有自我反省过,她糟糕的结局正是自身陋习的恶果——她太喜欢唠叨不停了。
托尔斯泰夫人在丈夫临终之际,终于明白了婚姻的真谛。但一切已悔之晚矣,她的丈夫托尔斯泰不可能像他的著作《复活》那样重返人间,也不可能再把他伟大的智慧和爱心分给自己和儿女们一丝一毫。当她在儿女们面前为自己对家庭犯下的罪过而忏悔时,儿女们纷纷痛哭失声,她们终于明白,正是母亲的不停唠叨,使父亲太早地离开了她们。
其实,所有让婚姻幸福的要素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本来都具备。托尔斯泰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伯爵,《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著作更是为他在俄罗斯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赢得了地位。就算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只言片语,也会在追随者那里被奉为经典,俄国政府还连续不断地出版他的小说、散文和语录。很少有人不羡慕托尔斯泰的显赫地位和家庭财产。托尔斯泰夫妇还拥有了他们爱情的硕果——几个纯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婚姻似乎太过幸福,仿佛受到了上帝的赏赐。不出意外的话,托尔斯泰夫妇的晚年生活更会得到人们的艳羡。但是,让那些艳羡他们的人们始料未及的是,在家庭生活中托尔斯泰的性格发生了转变,他慢慢成为了一个让人无法理喻的人。大笔的财富被他布施出去,而他自己则过起朴素、清苦的生活。农民、渔夫、补鞋匠、清洁工等,都成为了他晚年饰演的角色。
某天晚上,年迈的伯爵夫人想重温旧情,她拿出50多年前丈夫的情感日记,趴在托尔斯泰面前,请他朗读一遍。托尔斯泰接过本子,在颤抖的声音中读完了日记。几十年的老夫老妻重新沉浸在昔日的恋爱气氛里,美好幸福的过去使他们不禁抱头痛哭起来。此时婚姻的不幸与往日恋爱的柔情蜜意,竟然显得如此遥远而分明!
1910年,托尔斯泰已经是年近82岁的老人了, 10月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老托尔斯泰步履艰难地走出家门。不久,托尔斯泰被人发现晕倒在一个火车站里,人们急忙把他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他的肺炎已经很严重,对一个已是油尽灯枯的老人而言,生命即将远行。托尔斯泰拒绝夫人来为自己送行,一代文学巨匠就此离开了我们——距他离家出走,只有短暂的11天。 托尔斯泰的妻子懊恼不已:“我想,我的确患上了歇斯底里的毛病!”这个可怜的伯爵夫人,正是她的不停唠叨迫使自己的丈夫踏上了不归路。
海勃格是婚姻问题专家,他曾任职于纽约民事法庭。他花了11年的时间研究了数千起夫妻离异案件的卷宗,指出妻子不停唠叨和谩骂抱怨是促使丈夫离家出走的首要因素。《波士顿邮报》也曾论述道:“女人们总是不停唠叨,她们是在自掘婚姻的坟墓。长期如此,她们的婚姻将被迫走向破裂。”
詹姆斯曾经说过:“人和人相处,先要学习相处的方式,以互不干涉、互相愉悦的手段为最佳,这些手段不会和我们的原则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在人生旅途上,可能会走进不少岔路和弯路,但在爱情、婚姻的道路上,我会坚持不懈地前行。”这是大英帝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迪斯累里的一句名言。
35岁以前,迪斯累里还没有任何组建家庭的想法,公众都认为他将自食其言了。不料,35岁一过,迪斯累里马上对一位名叫恩玛莉的贵妇展开了攻势——强大的爱隋与婚姻的双料攻势。令人惊奇的是,这位贵妇整整比迪斯累里大15岁。她的头发有些已经灰白,相貌也实在平平,而且还是一个寡妇。人们对此产生了怀疑:伟大的迪斯累里究竟意在金钱,还是意在爱情?那时,这位单身贵妇自己也看不懂他到底有多爱她。恩玛莉想要观察他的德行如何再做打算,于是要求迪斯累里再等一年。可还未到一年的期限,他们就闪电般结婚了。恩玛莉不够聪明能干,也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她根本弄不明白希腊城邦与罗马帝国在历史上的先后顺序,连那些最常见的英语单词,她也很少知道正确的读音。这的确是一件尴尬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