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1912.5.5—1950.3.4
原名司徒传。生于广州。1926年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当报务员。1932年在汕头电台当报务员。1935年加入上海黑白影社。1936年9月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1937年在广州、桂林举办个人摄影展览。
1937年8月到山西太原,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1937年12月在河北阜平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抗敌报》社副主任、《晋察冀画报》社主任等职。1950年3月4日,因枪杀一日籍医生,被华北军区军法处在石家庄处以极刑。1986年5月,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再审查明,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作案,不应负刑事责任,撤销原判决。
自照相机发明以来,近代史上的每一个重要事件,都会留下一帧代表性的图像为其象征符号。这样的史迹图像,必要经过时间的筛选而镌刻于人们的记忆中。日本侵略中国的代表图像是1937年王晓亭拍摄的《日机轰炸下上海南站的儿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代表图像是1937年沙飞拍摄的《八路军奋起抗战——战斗在古长城上》。还有沙飞1936年拍摄的《鲁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家在一起》,也已经成为该时代重要文化事件的经典图像。 本名司徒传的沙飞,1912年生于广州。广东曾经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交流的桥头堡,也是摄影术最先传入的领一时之先的西化传播地带。1930年代初,沙飞毕业于无线电专门学校并在汕头无线电台工作,业余时间迷上了摄影,加入上海的摄影团体黑白影社。出于对摄影的热爱,这个不安分的南方青年,在1936年放弃无线电台的工作,跑到上海,入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沙飞在上海的时候,正是中国左翼文化最为活跃的时期,他成为一名左翼文艺青年,并且及时地拍摄到一批鲁迅生命最后时刻的照片。
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冲锋剧社演出,严金萱正在唱歌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学生体育运动大会上比赛咬梨 1944年,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生们在细心地为伤员换外科药 1940年,手持长枪的八路军战士在放哨
1937年沙飞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沙飞以其才华为中国左翼文化和中国革命战争,贡献了卓越的遗产。他是中国左翼文化阵营里,独一无二的杰出摄影艺术家,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阵营里,不可多得的优秀摄影艺术家。 沙飞影像的画面结构,属于那种从美术途径切入摄影者通常操持的美学样式。他早期照片运用光影塑造的形象,极具受鲁迅指导的中国左翼木刻版画的现代美感和黑白效果,表现出刚劲干练的个性化风格。 早在1936年,陈望道就见识到“沙飞先生的摄影极富画意”,指出沙飞“最善运用各种流动变化的物事如云彩、风浪、阳光等等,每每能够将这些物事某一多彩的景象,跟人物某一最富承前启后的动作,同时擒入影里。” 司徒传在自行改名为沙飞时,表露了他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愿望:“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里自由飞舞。” 沙飞其人富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家天性,他是一个在有生之年,个人才华得以喷薄挥洒的幸运艺术家。 我吃惊地发现中国革命史上,假如没有沙飞会怎么样?沙飞和他的战友们拍摄和保存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完整的照片档案。他的作品视角独特、内容震撼人心,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八路军抗战的历史照片。 我常常惊叹没多少人能意识到沙飞的伟大之处。他是在用生命随同大部队前进,并为之讴歌。 ——兰草:《沙飞:将历史的瞬间定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