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金融专家介绍:中国的金融专家奇缺!我国金融市场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将对中国十分不利。中央财经大学建校半个世纪以来,为祖国培育的人才,成为支撑共和国财政金融大厦的有力支柱。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铁腕人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是中财会计63级的学生,国家审计署的审计长李金华,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中央委员中有6名出自财大,其他各地的业务骨干和知名专家难以计数。
很多规模、名气比中央财经大学大得多的学校毕业生,同中央财大的毕业生分在同一个地方,若干年以后,发现这些地方的财政金融主管大多是中央财大的。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社会称之为"中财现象"。
我好奇地问王柯敬校长:"这是什么原因呢?"
王柯敬开玩笑似地说:"可能我们学校名气小,毕业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资本吧。"
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大学生到车间实习,师傅说:"为什么你刚毕业工资就比我高?"他高傲地说:"我搞的是复杂劳动,你干的是简单劳动。"所以,工人师傅就送给他一个"复杂劳动"的外号。虽然,在市场经济、尊重知识的今天他说得并不错;但是,我们学校的教育还是注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学生毕业出去后绝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他们做人比较虚心,做事比较踏实。
总后勤部的一位将军曾经总结了财大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不同。他发现财大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中的问题反映比较快,很能干活。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也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段,也就是世界观形成的一段时间是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渡过的,对我一生影响很深。"
王柯敬说,我们学校是凭借着改革的春风发展起来的。从前,教育部的一个司长家住北太平庄,每天从我们学校门前走两趟,走了几年,竟不知道中央财大在哪里。现在,中央财大的校园越变越漂亮,越变越气派,门前是花坛,往后是著名画家韩美林的大幅铜雕"吞吐大荒"的神马,背衬着三座乳白色高耸的教学楼、办公楼……仿佛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使人不由地多看几眼。
中财学子中的成功人士对母校的发展帮助很大,很多当部长、行长的毕业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中财还每学期举办部长论坛,邀请共和国的部长来校讲课,这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拓研究思路。当然,他们也在经济上给了母校许多支持,中财所拥有的百台计算机房,就是校友们捐赠的……
王广谦副校长说:"当时我仅30多岁,学校就评我为教授,我拿着登记表翻来覆去不敢填。我想我怎么能当教授呢?在我的心目中教授是那么神圣,是我十分崇拜的鲁迅、朱自清……我怎么可以呢……"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王柯敬用人是不拘一格的。
王柯敬说:"现在我们还启用了更年轻的校领导,系主任也都很年轻。我们学校评职称,不重年纪,重才能。我常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人才就要大胆地使用。"
"难道您在用人方面就没有一点遗憾或失落感吗?"
"有。学校有的专业是弱项,我曾经千方百计地从外面招揽这方面的人才,调进来以后,发现有的并不尽如人意。我现在就改变了办法,先过渡一下,考察一下,然后再下决断,这样就避免了用人不当的问题。"
"如今中央财大名气越来越大了,如果还能保持那种'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的良好校风,那就更厉害了。"
"这是我校的特色,这个优良传统绝不能丢!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前提下,学校还要加强基础理论方面研究,努力创新,还要有发展性的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