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大学有‘二忌’:一是办学目标定得过高,急于求成。二是办学目标没有特色,完全雷同。”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认为,衡量大学是否一流,不在于口号叫得多响,大楼盖得多高;关键是看能不能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点的高水平学科,其中某些学科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
蒋树声指出,“只有以特色立校,扬长避短,才能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才能凸现学校的品牌与地位。”
谈到学校的规模和学科建设,蒋树声的观点是“因‘校’制宜”。世界一流大学大多为综合性大学,学科覆盖面较宽,既便于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新兴学科的产生,也便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也不能将学科的多寡、规模的大小,简单地与学校的水平高低划等号。”蒋树声举例说,哈佛大学没有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没有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但没有人能把它们排除在世界顶尖学府之外。大学不一定要规模大,而在于特色与优势,学科不在乎有多全,而在乎有多强。蒋树声说:“每一个大学应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建设好特色学科、优势学科,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大而全’。”经过全校上下反复调研、讨论,最终达成共识:放弃“大而全”的战略选择,坚定地走规模适度、内涵发展的道路。
蒋树声认为,南京大学虽是国内办学水平较高的大学,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为此,南京大学根据自身条件确定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先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第二步是力争建成以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为重要标志的世界一流大学。
蒋树声特别强调:“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来说,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远比制定一些奖‘优’罚‘劣’、急功近利的硬性指标更为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