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树声:南京大学素以科学和人文名世,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传统,以及办学的鲜明特色,这些可以说是南京大学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原因。首先是淳朴踏实的治学传统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术和教育始终是南大的核心,许多优秀学者也乐意在南大教书育人,不少海内外的优秀青年学者纷纷加盟南大;其次是突出的办学效益,尽管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但按照有关评估,南京大学的产出投入比以及办学效益是较高的;第三是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八十年代以来,南京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为整个学校教学、科研、科技转化等长足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另外还有一点相当重要的是宽基础、文理通融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为我校学术梯队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也是我校向世界高水平大学冲击的后备力量。
记者:当前南大师生正齐心协力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请问,依照您的看法,世界一流大学应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标准?
蒋树声:概括起来讲九个字: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综合性”是指高水平大学应该拥有结构比较优化、门类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能够覆盖文、理各基础学科及应用学科领域,在整体学科水平比较高的基础上,要有若干学科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的竞争力。比如哈佛大学的法学、医学、政治学,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剑桥大学的物理学,牛津大学的数学都是世界一流的非常有名的学科。如果能在整体学科水平较高的基础上,有三五个学科具有一流的影响力,就可立于不败之地。“研究型”是指高水平大学要成为探索、解决国家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科学基地与思想库。这方面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要出一流成果和一流人才,这就需要有一流的师资。“国际化”是指高水平大学要面向世界办学,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足够的国际竞争力,要扩大对外交流,拓展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增强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真正立足于国际前沿。“国际化”还体现在拥有能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能够吸引国际一流的生源。
记者:对照您所说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九个字标准,南京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哪些相对不足之处?
蒋树声:差距很大。但我们已制订了长期的奋斗目标和规划,需要20年以上甚至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达到。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人才是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南大目前的学科整体水平与国际知名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各学科发展不平衡,缺少一批真正进入国际前沿、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基础学科,另外一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发展较为缓慢。在一流人才方面,南大仍缺少一些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师级人物,培养和造就顶尖人才的机制尚未完善。此外,因长期投入不足,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较差,现代化程度较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