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什么样?中国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早在1993年,清华大学就明确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作为校长,王大中同志的思考值得一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应仅是目标,更要成为压力,化为行动。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超越,世界一流大学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是否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学教育、科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既是一项“创新”,也是一项“创举”,这中间有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和解决。
如何理解与界定世界一流大学?应该说,目前国际上对世界一流大学尚没有一个被普遍公认的严格定义和量化的评价标准。国内各界目前正在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开展多种研究,概括而言,就其评价思路大体可分为:“自身实力论”、“社会贡献论”与“社会主观评价论”三类。我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是学校实力、社会贡献及国际声誉的综合概念。也就是说,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且对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大学。此外,世界一流大学应是一个群体概念。在这个群体中,既包括了顶尖级的世界一流大学,也包括了一些后起之秀的世界一流大学。对我国来说,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既需要研究像哈佛、MIT这样的顶尖大学,也要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群体进行研究,尤其要对一些一流大学的后起之秀进行研究,以利于我们能尽早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世界一流大学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必须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特征的要求,包括:要有一批一流学科;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出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充足的办学经费等。这些也正是我们的差距所在,需要我们努力建设与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世界上的一流大学都是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时代内涵、国家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差异上。一流大学都是应本国需要应运而生的。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是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卓越贡献。要把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放在首位,这是我国一流大学的首要任务,并由此而形成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将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研究中要正确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关系;师资队伍建设中处理好尖子人才与团队关系;学校管理体制上要贯彻民主集中制,等等。总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问题,那种完全照搬国外一流大学的指标与办学模式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合适的。
如何通过跨越式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少国外一流大学发展的历程,都经历过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世界一流大学成员中就有一些建校历史不足50年的后起之秀,它们的经历说明,通过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可能的。
当前,我国大学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国内外的环境优势、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我国经济长期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攀升,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优势;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211工程”和“985”计划,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之,注意认真学习与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成功的办学经验,正确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校情的战略规划,注意发挥后发优势,在我国通过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