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国色天香——牡丹
 


近些年来,花卉植物登上了国际市场,许多花卉生产国每年以花卉出口换取外汇。我国花卉资源极其丰富,但开发利用的很不够,牡丹就是其中之一。

牡丹是我国的特有花卉,它雍容华贵,富丽多姿,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又有“富贵花”之称。它是和平幸福的象征,一直深为人们所喜爱。在花园、庭院中栽种牡丹,艳绝群芳,香气宜人,使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

我国有很多以牡丹为题材的民间故事、诗词歌赋,用牡丹图案制成的工艺品更是千姿百态、形色富丽、独具风格。牡丹不仅可供观赏,其根皮入药有清血、活血、散淤血和通经解热之功效,《本草纲目》将其列为佳品。用牡丹花制成的“牡丹酒”,色正味醇、清香爽口。

牡丹又名鹿韭、鼠姑、白苯、百两金,在植物学上是毛茛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它的花和叶的形态同芍药很相像,所以古时又称牡丹为水芍药。

牡丹一般高1.5~2米,在南方栽培的高可达3米。叶片是不规则的两回、偶有三回的羽状复叶,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有白粉,嫩时带红色。花大形,单花顶生,雄蕊多数。萼片5枚,绿色。花瓣原本5~6枚,经过栽培,一部分雄蕊演变成花瓣,就成了重瓣花。瓣数较少的,古时称为多叶;瓣数很多的,古对称为千叶。花有黄、白、红、紫等色,花径12~25厘米。花后结生蓇葖果,有短毛密布,成熟时开裂,内含数个大形种子,呈不规则圆球形,黑色。花期在4~5月。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现在甘肃、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山中还可见野生的。正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1031)里所说的“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

牡丹最初以药用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到隋唐时才成为一种贵重的观赏花卉。段成式《酉阳杂俎》载:“检隋朝种植法七十卷中,初不记说牡丹,则知隋朝花药所无也”。据《玉海》记载:“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酲红、飞来红等品名”。《隋志·素问篇》亦云:“清明次五日牡丹华”,这足以说明隋朝是有牡丹栽培的。由此追溯而上,刘宾客《嘉话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又谢康乐说:“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初览》)。这样看来,我国牡丹在南北朝时代就已成为观赏植物了。

到了唐代,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唐开元年间更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名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诏,到骗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各不相同(《龙城录》)。这时牡丹不但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

到了宋代,“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写道:“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这时牡丹的栽培中心也由唐之长安转移到了洛阳,这中间传说还有一段神话故事。据说武则天登极之后,正值残冬,同天平公主和女宫上官婉儿赏雪,酒醉后下令园中花木盛开,那时花神不敢违命,都在次日大放,唯牡丹独迟。武则天很不高兴,便将长安的四千株牡丹贬去洛阳。这段传说被李汝珍写进了他的《镜花缘》,从而洛阳牡丹赞盛起来。“几园皆植牡丹,盖无它,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这时牡丹的数量不但多了,而且一些新奇品种也不断涌现,发展很快。欧阳修说:“洛阳地脉花最适,牡丹尤为天下奇。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驰,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最好潜溪绯。”

北宋灭亡后,四川天彭成为牡丹的栽培中心。陆游曾写《天彭牡丹谱》(1178),记载天彭特有的红花21种,紫花5种,黄花4种,白花3种,还有一种特殊的碧花,叫做欧碧,这样共计34种。当时“彭人谓花之多叶者京花,单叶者川花”,说明四川最初栽培的还是不甚美丽的单辩品种。

到了明代,毫州牡丹大盛。薛风翔撰《毫州牡丹表》,列举了神品40种,名品82种,灵品4种,逸品26种,能品40种,具品75种,共计257种的名称。又著《毫州牡丹史》,描述了150多个品种的形态和习性,特别指明花芽(花胎)的形态和颜色。这时有了绿色的“绿花”和近于黑色的“黑剪绒”等品种,色彩比宋代更多了。

在毫州牡丹发展的同时,山东曹州牡丹也兴起了。到了清代,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毫州而代之。《曹县志》载称:“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再盛于毫州,叙至于今,毫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即现今的菏泽县,当地栽培牡丹“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道光年间,赵玉田在赵楼衬北建花园,专种牡丹、芍药。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并著有《桑篱园牡丹谱》。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并云:“谷雨后往观,见姹紫嫣红,含蕊皆放,交错如锦,夺日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竞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运出10余万株,“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得厚值以归。”(《新修菏泽县志》)。

全国解放后,菏泽牡丹又有了新的发展。目前菏泽县赵楼乡为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这里方园几十里的许多村庄都种植牡丹,花田阡陌相连,栽培面积多达三、四千亩,品种360多种。既有古老品种姚黄、魏紫、葛巾、二乔……,也有大量新育成的品种。每年谷雨之季的“花节”,百花怒放,争奇斗妍,红牡丹、白牡丹、黄牡丹、紫牡丹,还有人们罕见的黑牡丹和绿牡丹,真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芬芳四溢,简直是花的海洋,美的世界。

牡丹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被誉为“中国花”。牡丹远在八世纪左右传入日本,据说日本现有300多种,30多个地方种植,专门经营出售牡丹业务的有四家公司。安部牡丹园和神东川牡丹园规模较大,安部牡丹园的生产基地在道根里,每年均培植新株,培植方法全部是用芍药根嫁接,在东京上野公园展览出售。

欧洲引种牡丹的历史较晚,十七世纪才有栽培,十九世纪输入美国。特产于我国云南、四川的黄牡丹、紫牡丹则于1880年以后引进巴黎,并由此育成了深色的黄牡丹,轰动一时。

实际上,我国虽早已有黄色牡丹的栽培,但颜色淡紫。隋炀帝时就有“一拂黄”、“延安黄”的种名。到了宋代欧阳修撰《洛阳牡丹记》时记述了24种,其中黄牡丹有两种。他说:“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末十年,一岁不过数朵”“牛家黄亦千叶黄花,出于民牛氏家”。以后,周师厚撰《洛阳牡丹记》(1082),纪述了各色牡丹51种。其中黄色的就有11种:姚黄、牛家黄、靳黄、千心黄、甘草洲黄、丹州黄、闵黄、女贞黄、丝头黄、御衣黄、金系腰。并进一步指出:姚黄的特点是“色极鲜洁,精采射人”,“牛家黄其出先于姚黄,盖花之祖也”。所不足者,就是野生于云南、四川的黄牡丹至今尚未充分利用。

从以上事实可以说明,我国牡丹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即有野生种、半野生种,还有大量的栽培品种。其花丰硕富丽、雍容大方,不仅姿貌绝伦,而且色韵俱佳。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