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百岁老人李王氏的养生之道
 


101岁的老人李王氏,原籍安徽省。老人一生共养育了5个儿女,如今她耳不聋、眼不花,健康快乐地与孙女生活在乌鲁木齐市。

谈到奶奶长寿的秘诀,孙女李燕介绍,老人从五十多岁就开始每天睡前喝一杯开水冲生鸡蛋。近年坚持每天口服3支蜂王浆。早餐则是一碗鲜牛奶,两只荷包蛋。午餐、晚餐以清淡稀粥为主。老人只吃羊肉,因牙齿掉光了,孙女就将羊肉青菜一起剁碎,煮在稀饭里,这样营养就全了。饭后再用铁勺刮食苹果泥,一次半只,帮助消化,以防便秘。

另外,老人的脾气特好,不管闲事。自己的衣服全是特制的宽松式,面料以棉布为主。老人说这样穿着舒服,透气。老人还闲不住,帮家里人烙饼、烧水,行动自如。有意思的是,她还爱喝啤酒,一顿能喝大半茶杯。

天暖和时她常到外边散散步,冬天天冷,她不出门,只是在屋里走动。她的眼神特好,衣服边有脱线的地方,自己还能穿针引线,缝缝补补。


百岁老人潘启宁的养生之道


潘启宁老人于1902年2月生于江西省。自幼随父亲到南京,江苏省第一工业学校机械专业毕业后,几十年来奔波在淮河、黄河水利工程上,一直工作至1975年。潘老性格豁达,兴趣广泛,尤其喜欢足球和京剧。他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饮食随意,爱吃新鲜蔬菜及水果。


百岁老人李香云的养生之道


河南省汤阴县城关镇大北街的老寿星李香云,虽已百岁,但精神矍铄、身子骨硬朗、手脚麻利,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老人家一生勤劳俭朴,为人和善,热爱劳动,常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她对饮食无特殊要求,她最喜欢吃白萝卜瘦肉馅饺子。


百岁老人张凤英的养生之道


在江苏省和县灌溪镇光荣敬老院里,住着一位106岁的老妪,名叫张凤英。她乐观开朗,性情随和,乐于助人。

老人一生未患过大病,偶有伤风感冒,均以自制大蒜、生姜汤治愈。如今,她身体健康,生活自理,还经常到果园里干些轻活。


百岁老人唐汝坤的养生之道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北大街居民唐汝坤,100岁。他16岁就拜师学木匠,一直做到70岁后才回家中安度晚年。

唐老性情温和,胸襟开阔,一生烟酒不沾,热爱劳动,平时爱看书学习,常常散步于街巷,商店菜场他也是常客。一日三餐,每餐一碗饭。春天爱吃青蚕豆,冬天爱吃熟山芋,平时喜吃鸡蛋和肥肉。他虽已百岁,但精神矍铄,记忆清晰,连长辈老友、老邻居的名字还能叫得出来......


百岁老人吴龙女的养生之道


江西省东乡县孝岗镇坪里村有位跨越了三个世纪、105岁的老寿星吴龙女。老人长期从事农活劳动,90多岁时还挑着近50公斤的柴火到5公里外的县城去卖,劳作使她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如今她身体依然硬朗,生活能够自理,还能穿针引线,绣花补衣。

老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不抽烟、不喝酒;生活有序,饮食有节。她早6点钟起床,晚9点睡觉,每天都要到附近的山坡与马路上散步。老人喜欢聊天,爱听地方戏,每当有剧团来演出,她走上几里路也要去看,还特别喜欢扎在孩子堆里逗孩子玩。老人爱吃瘦肉、甜食和水果。她在饮食上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从不暴饮暴食。

老人家讲究卫生,喜爱干净,每天都要梳头、洗脸、洗脚。她虽已高寿,但精神矍铄,神志清楚,谈吐流利。


百岁老人韩安氏的养生之道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富丰园小区的韩安氏老人,101岁。她心地善良,脾气随和,待人宽宏大量,讲究卫生爱清洁,饮食起居有规律。不论春夏秋冬,老人每天都用木梳梳头至少10分钟,并坚持用毛巾搓背。如今,老人耳不聋、眼不花,银发透亮如丝,精神矍铄。


百岁老人杨三宝的养生之道


江苏省阜宁县公兴镇裴桥村的杨三宝,100岁。她21岁结婚,生育3男5女,现四世同堂,全家共133口人。

老人虽已百岁,但她耳聪目明,生活自理,有时还干些农活。她生活规律,每晚10点休息,早上5点起床。饮食清淡,喜食青菜、豆腐等素食。如今身体健康,走路不用拐杖。

老人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和睦邻里,喜欢与邻居聊天。


百岁老人余小玉的养生之道

浙江省温岭市太平街道弹子巷的余小玉,100岁。老人平素勤劳俭朴,乐观开朗,爱走动、喜素食。现在身体健康,胃口好,睡眠佳,行动自如,生活能够自理。


百岁老人金善宝的养生之道


金善宝,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虽已期颐之年的金老先生,仍鹤发童颜,思维清晰,行动自如,常常外出视察。当问及他的长寿秘诀时,他说,我执著追求"兴农救国"的理想。他从事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和繁殖实验研究多年,选用65种小麦参加试验,获得208万个重要数据,为小麦育种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长期与大自然接触,他获得了健康的体魄。他心胸开阔,淡泊金钱与地位,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坚持读报、散步和午睡。他说:"要长寿,最重要的是不要生气,三国演义中周瑜就是心胸狭窄被气死的。"。

由此可见,心胸宽阔是一个人良好身体素质的指标之-一^


百岁老人林正的养生之道


林正老大娘100岁,住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镇当江居委会祠前路14号。她虽已高寿,仍耳聪目明;爱好劳动朴,现在还能自己洗衣做饭、缝补衣服。林正老人的生活也很有规律。老人虽年幼时裹脚,但至今仍行走自如。老人家心胸开阔,待人处事乐观宽容。


百岁老人潘王氏的养生之道


云南省石屏县异龙镇有一位红光满面、身体结实、精神矍铄的百岁寿星潘王氏。老人在24岁时丧夫,1951年起由其胞弟王聘三夫妇供养至今。她的长寿经验是,坚持走路运动,饮食要定量,睡眠应充足,她每晚要熟睡10小时以上。她每天还要用篦子梳头。至今老人头脑清楚,记忆力好,有时还能唱解放初期的歌曲。


百岁老人蔡松苍的养生之道


2000年12月29日,113岁的老寿星蔡松苍,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健康老人"第一名,获得了由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亲手颁发的"世纪健康老人"证书和纪念杯。

老寿星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他的养生之道是:良医济世,与人为善,对日常纷争,皆以宽容心去对待。专享素食,少量多餐,烟酒皆绝。饭后散步,按时作息,闲时习文写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坚持做到"三勤三静三淡三乐"。三勤:即脑勤、手勤、脚勤也。三静:乃静心、静气、静行也。三淡:即淡泊年龄、淡泊金钱、淡泊享受。三乐:即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三勤能运动肢体,三静能养性修身,三淡能淡?白名利,三乐能达观处世。持之以恒,必然身心康健,延年益寿。


百岁老人靳振生的养生之道


大连市大连湾镇的靳振生老人,103岁,他勤劳善良,性格豁达,极有个性。喜欢饲养牲畜,且很有经验。一日三餐有规律,而且饭量较大,从不挑食,并坚持饭后散步。


百岁老人曹典最的养生之道


福建省长乐市曹宋村村民曹典最,1900年出生,时年101岁。他一生勤劳朴实,性格豁达开朗,不嗜烟酒,讲究卫生,饮食清淡,喜吃素食,饭后散步,起居规律。


百岁老人谢或秀的养生之道


谢成秀,女,1901年3月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农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吃苦耐劳,性格坚强,对人慈和友善,乐于助人。她66岁时进入城市生活,仍然爱劳动,闲不住。每天无忧无虑、笑口常开。她早睡早起,生活较有规律。饮食不挑不拣,生活怡然自乐。近十年来以静养为主,一日两餐,清淡饮食,喜吃热食热汤,不食晚餐;偶患小病,也不愿打针吃药。每天坚持用热水洗脸洗脚。


百岁老人李阿大的养生之道


112岁的李阿大,生于1889年4月11日,祖籍江苏江阴农村,10岁时随父母定居苏州市郊横塘河西村。她种过田,帮过佣,也做过裁缝,含辛茹苦,历尽艰难。一生养育三女二男,现在小女儿也已年逾古稀。

老人生活很有规律,早晨5时起床,在院内散步,活动腿脚,饭后午睡一会儿,晚上7时上床休息。饮食定量,每天350克米饭,一日三餐,一荤一素一汤。喜欢吃红烧肉,但不嗜烟酒,很爱清洁。老人现在思维清晰,记忆力仍很好,对八九十年前的一些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百岁老人唐振帷的养生之道


唐振帷老人1892年2月生于福州市。早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后从事体育教学。她丈夫去世后,合家回到福州,操持家务,养猪种菜。历经艰辛把5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大学生。

老人生活很有规律,每晚10点左右就寝,早晨8点多钟起床。并且每天要在室内活动20分钟。在饮食上定餐定量,每顿饭只吃七八分饱,粗细粮搭配,基本上是早餐一杯豆浆,一片面包,一个鸡蛋,一根香蕉;午餐面食;晚餐大米饭,配鸡、鸭、鱼、肉、豆制品及蔬菜、水果。每天下午4点再喝一杯牛奶,吃些点心。

老人生性乐观,意志坚强。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欣赏福州地方戏、黄梅戏、京剧等传统剧目。


百岁老人管飞的养生之道


家住包头市的百岁老人管飞,祖籍山东。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自己单过。她为人厚道,性格开朗,生活有规律,做事干净利索。喜食蔬菜并少量猪肉,爱喝青菜汤,每日还定量喝一两白酒。

老人迄今生活自理,面色红润,很少生病,经常喜笑颜开,保持着乐观的情绪。


百岁老人蔡延珍的养生之道


青岛市百岁老人蔡延珍,一生勤劳,含辛茹苦。80岁时,还能穿针引线,缝制衣服。那时,老人还乘坐公共汽车到市内的亲戚家串门或去逛逛商店呢。老人家喜欢粗茶淡饭,从不挑食,尤爱吃青萝卜。她心地善良,待人宽容,与邻居们相处融洽,家庭温馨和睦。


百岁老人李梁氏的养生之道


桂林铁路地区住着一位118岁的老阿婆名叫李梁氏,膝下儿孙满堂。老太太记忆力非常好,而且思维敏捷,身体硬朗,生活自理;她经常自己洗衣、做饭,闲暇时还纳鞋底,并喜欢找别人聊天。她长寿的秘诀是:每天早起锻炼,晚饭后散步,饮食起居有规律,多食新鲜蔬菜。


百岁老人董进娣的养生之道


福建省建阳市潭城镇水东村103岁的老寿星董进娣,年轻时就爱劳动,讲卫生,吃粗饭,很少生病。如今她仍耳不聋、眼不花,讲话清楚,平时爱做针线活,生活能自理,每天坚持早起散步,晚上睡得也很香。她见人就说:"我后半辈子有这样的好日子,都是托共产党的福。"


百岁老人杨园香的养生之道


杨园香1900年出生在湖南省祁东县,1960年随儿女到西双版纳勐腊农场五分场一队。当时已60岁的她当上了保育员,一干就是19年,1979年退休。她是西双版纳农垦系统目前惟一的百岁退休工人,老人身体仍然很健康,还能养鸡、种菜、带曾孙......她的高寿之秘诀,归纳起来有如下四个方面。

(1)生活环境好。杨园香一生都生活在十分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在祁东老家时她住在山清水秀的山区,而来到西双版纳,这块植物王国的腹地,一年四季都是树绿、花红、果子香,为她提供了难得的养生境地。

(2)常年食用绿色食品。杨园香一辈子都吃自家种的包谷、大米、红薯、蔬菜和水果。种粮、种菜、种水果等用的都是农家肥,从来不用农药喷洒,既新鲜好吃,又无污染。

(3)生活规律,为人善良。多年来,老人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她性情温柔,与家人和睦相处,邻里关系融洽。

(4)勤劳好动。老人现在仍坚持养鸡、种菜,做各种家务。一有空就领着曾孙到户外活动。


百岁老人刘秀云的养生之道


河南省滑县道口镇百岁老人刘秀云性格开朗,心地善良,热爱劳动。她一生育有5个子女,现五世同堂全家共有50多口人。老人喜欢吃肉及西红柿、香蕉等,每顿能喝一大碗稀饭,吃两个鸡蛋。每顿饭前都要饮两小盅白酒。如今,老寿星身体健康,思维清晰,耳不聋,眼不花,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百岁老人潘蒋氏的养生之道


潘蒋氏于1899年出生在江苏省建湖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出嫁以后,婆家是一个大户人家,20多口人,杂事很多。潘蒋氏在婆家总是主动多做家务,被公公婆婆夸奖为勤快的好儿媳妇。晚上,家里的老少都上床睡觉了,她还要收拾房子,准备好第二天早餐要用的菜和粮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和洗衣服,打扫房子和院落,每天睡觉不超过6个小时。

(1)讲卫生,不瞎吃。她11岁时,不小心吃了不干净的食物,结果恶心呕吐,把肚里的饭菜全吐出来,十多天都不舒服。从此以后,对进口关把得特严,对腐败变质的食物从来不吃,蔬菜下锅前洗了又洗,碗筷使用前都要用开水烫。

(2)爱吃大葱大蒜和辣椒。潘蒋氏向记者介绍说:"我这个人没口福,好东西没得吃,青菜萝卜当饭吃。大蒜气味熏死人,辣椒辣死人,我就喜欢吃,掉进蒜缸不想出来。庄上人说我像山东人,爱吃生葱。""人的嗜好改也难,直到现在,我还是无葱无蒜不下饭。"

(3)洗脸、洗脚、洗澡都用凉水。潘蒋氏说,过去家贫,人口多,没有多少衣裳穿,冬天棉袄棉裤从未上过身,从小就养成一种耐冷抗寒的能力。平时洗脸、洗脚、洗澡都用凉水,冬天经常用冰块擦手、洗脸。有一次数九天走亲戚,过桥时不小心掉下冰窟窿,被人救上岸时衣服已经结成冰,她跑回一里开外的家里换了衣裳。人们都以为她这回要冻出毛病来了,可她连个喷嚏都没打。

(4)头痛脑热,小灾小病不看医生。潘蒋氏介绍说:"我是铁骨头,毛病不沾身。实不相瞒,从未尝过药片是啥滋味,不知医院朝哪儿开。当然,头疼脑热,小灾小病还是有的,哪个人吃了五谷不生病?"97岁以前,潘蒋氏从没有看过医生,没有吃过一片药,没打过一次针。97岁那一年的春天,她患了病,病情较重,高烧不退,家人要送她去医院看医生,她执意不肯。买来好多药,儿孙们央求她服药,坚决不从。后来,家人还是趁她高烧昏迷之时,请医生给她输液,使得病情很快得到好转。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