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潭水县的百岁老人端瑞芳,勤劳善良,热爱劳动,60岁到南京后还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翻地挑水种菜养鸡。老人坚持数十年锻炼身体,如练腿、练臂,散步、爬小山等,每天活动四五个小时。她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坚持午睡,无不良嗜好,喜吃蔬菜、蛋糕、面包等,凡事都看得开,性格开朗、豁达,并乐于助人。
百岁老人顾正兰的养生之道
江苏省大丰市的百岁老人顾正兰,一生勤劳、乐善好施、无忧无虑、爱说爱笑。饮食喜粗茶淡饭,从不挑三拣四。她记忆力非常好,六十多年前的事情都还清楚记得;尽管已寿登期颐,但仍能干一些家务活儿。
百岁老人陈敬的养生之道
陈敬老人1902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教育世家。她从湖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工业学校等任英语、俄语教师。
陈老如今与儿子媳妇在一起,生活在幸福愉快的环境中。老人家虽然已是年过百岁,但身体很好,而且兴趣广泛。平时喜欢看书、报和电视;也喜欢作诗,并把许多诗词翻成了英文。她生活有规律,饮食不讲究。每早都是6点钟起床,早餐一般喝牛奶,吃面包并加一个鸡蛋等;而且平日喜吃素食及蔬菜。
百岁老人刘雨成的养生之道
刘雨成是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乡高寨村人,已是107岁的老人,但他耳不聋,眼不花,身板很硬朗。
刘雨成介绍的长寿之道,应该说是科学的,言之有据的。他认为"品节相明,德性坚宁,世理通达,心气和平",这是长寿的第一要诀。做人要讲品节、德行,世理不通达,心胸狭窄,不可能长寿。医学科学家认为,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变得年轻,生理年龄小于身体年龄,体内器官功能比同龄人旺盛,细胞的衰老延缓。许多心理年轻的人,体内的雄激素和雌激素仍维持较高水平,这些性激素可使人具有青春活力。
刘雨成讲的第二条,即要适当干些体力活,偷懒怕动乃老年人之大忌,这也是被世界上许多实例所证明的。劳动可以延年益寿,没见过哪一个懒人能够健康长寿。
刘雨成的第三句话包含了三个内容,即饮食、起居作息和天气变化。国内外许多医学科学家都认为,饮食调配得当,营养供给充足,可使体内各种复杂代谢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相反,如果饮食不当,营养失衡或缺乏,则可能使体内细胞组织的某些生化过程中断,器官功能提前衰退和老化。生活起居有常,按照昼夜节律行事,人体内的生物钟顺应大自然,保持规律有序,必然延年益寿。
百岁老人吕坤伢的养生之道
高淳县淳溪镇有一位百岁的老寿星吕坤伢老太。吕老太籍贯安徽郎溪,出生于1895年。老太太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贫寒,能适应清苦的生活。终日辛劳,勤俭持家,90岁以前女儿家的家务事大部分是由她操劳,100岁以前还能料理部分家务。目前家务虽较少料理,但个人生活能够自理,神情清爽。
她50岁以前生活艰难,命运不济,历经丧夫、改嫁等人生重大事件。60岁后随女儿一起生活,生活安定,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但后来由于女婿被错划为右派,生活又陷入逆境。老太太对此并无怨言,态度仍很乐观,并以自己的情绪影响家人。她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势好不如人好","好人终有好报"等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女婿得到了平反,女儿的职称职务又得到了晋升,孙辈们都有了工作,有的上了大学,经济条件迅速改善,生活中一派祥和,老太太心里也一派和顺舒畅。
老太太青壮年时代开始为产妇接生,她能尽心尽力,从不计较报酬。她对贫苦人家还常施舍财物,尽个人力量给予帮助。60岁以后随女儿进城,常为邻居照看小孩,早晨起来清扫四周,连街巷、公用庭院都清扫;遇到天气变化,刮风下雨,还帮邻居收衣取被。
母女之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且母女相互之间有话就说,即使有不同意见,母女之间的矛盾从不入心,过后即忘。因此,女儿照顾母亲是最妥帖不过的了。加上有一个通情达理、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女婿,生活显得和顺舒坦。她有毛病,马上就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早茶晚水、冬夏衣物、水果糕点都准备得停停当当。这对她的健康长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每逢节假日,下辈们都能来看望老人,问寒问暖,与她交谈,还带来各种水果糕点和营养品。老太太对此非常高兴,享受着天伦之乐。
百岁老人李淑英的养生之道
105岁的李淑英老人住在车奋,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位于山东省栖霞市。老人一生勤劳,直到100岁,还是自己做饭、洗衣服。
李淑英老人从不挑食,做什么吃什么。她最爱吃的两样饭是肉馅水饺和大米,点心、糖、白肉她不喜欢。老人还有两大嗜好,一是喝凉水,二是吃红酒。老人喝了一辈子凉水,年轻的时候,上山回家渴了,掀开水缸盖,拿上水瓢舀起水就喝,晚上睡觉前,也要放一碗凉水在炕头,半宿醒了,喝上一碗再睡。虽然这样,老人却从不闹肚子。老人一天三顿喝红酒,酒量不大,一顿一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