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有一条自南向北注入淮河的支流,名叫淠河。淠河之滨有一渡口,叫尚台渡。在这里驾船摆渡的艄公竟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名叫李本林。从外表看去,老人约莫70多岁,而实际年龄却要大得多。她自称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属兔,经推算,她出生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农历2月12日,已经年满109岁。她从25岁开始驾船摆渡,已度过整整84年,人称"老摆渡"。老太太身体硬朗,肤无老年斑,额头无皱纹,牙齿完整,手臂粗壮,两足肥大,要穿39码的鞋子。一位年逾百岁的老妪,身体何以如此健壮。老人在养生保健方面有如下几点,值得人们注意:
一是经历坎坷,不幸的遭遇锻炼了她的坚毅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
李本林出身贫苦,3岁丧母,由父亲抚养成人。当时一般女孩五六岁就要缠足,由于她父亲不懂得这些,便给她留下了一双大足。老人中年丧夫,孤身一人,没有子女。曾精心领养一个儿子,几年之后又被生身父母领走;后来又悉心抚育养女,而今养女也早已出嫁。她独居在河东沙丘上的土房里。养女出嫁时曾担忧她今后怎么生活,"不要紧,我有那条船做伴呢!"老人这样回答。此后,老人的衣食住行样样都亲自动手,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困难,她从不叫苦,总是默默想方设法自己克服。记得孔子曾经称赞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说他"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实李本林老太太也正是这样。尽管她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衣食简朴,年高而身边无人照顾,却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悲观和失望,始终愉快乐观地生活着。
二是毕生热爱劳动,把驾船摆渡当作自己人生的第一需要。
李本林在这个100多米宽的河面上摆渡84年,终日撑篙划桨,风雨无阻,巨浪不惧,其劳动强度之大,时间之长,远远超过一般劳动者。磨练得她两脚稳如铁柱,两臂粗壮有力,并使胸部及腰背均得到了极好的锻炼。收船回家之后,还得做饭、养猪、喂鸭、种菜,总是忙个不停。"生命在于运动",她虽已年逾百岁,却始终不肯过清闲日子。据尚台村党支部书记介绍,1998年村里曾安排李本林养老,一向不生病的她,却因此而郁郁寡欢地病了一个多月。直到让她恢复摆渡,脸上才有了笑容,疾病也不治自愈。镇里一度要她进敬老院,她婉言谢绝,她说自己不劳动吃饭就不香。养女想尽尽孝心,曾接她去享清福,仅仅过了几天,她就急不可耐地返回了破旧的老土房。
三是生活俭朴,饮食节简。
老太太住的是两间陈旧的土坯茅草房,没有像样的家具,没有电灯,没有电视;就连床铺被盖也是用了几十年的,而且已经破损不堪,她总是修修补补地继续使用。她饮食随和,凡五谷杂粮,蔬菜野菜,样样都吃。她每餐要吃三碗饭一碗菜(主要是蔬菜),餐餐吃得津津有味。她喜欢吃肉,而且肉不要煮得太烂,要经得起咬嚼的才合意,但她吃肉的机会并不很多。老人喜欢喝凉水(即河中的流水,这是老人长期形成的独特饮水习惯,一般人不可效法),从来不喝开水或茶水。粗淡的饮食锻炼了她的胃肠,她的消化吸收功能特别好,从来不患肠胃病。城里人通常患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富贵病,老太太则是无缘。
四是不迷信补养药,拒绝服食补药或其他营养滋补品。养女为了孝敬老人,曾经从城里采购一些补药或营养品送给她吃。老人非但拒绝服食,而且还批评养女说那是白白地浪费钱财。老人说:"我吃饱饭就行了,吃这些洋玩意儿作啥子?身体不是补出来的。"
重视养生保健者,可以从李本林老太太的健康与长寿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