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有一段对话:黄帝问,怎样以五谷来制作汤液和醪醴酒呢?岐伯回答,必须用稻米来酿制,以稻杆作燃料。
关于酒的起源古籍有两种说法:
一说夏禹时代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战国策》与其相同,曰:“仪狄作酒而美”。
另一种说法认为酿酒始于夏代的杜康,《说文解字》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相传4000多年前,河南汝阳县城北25公里处,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棵空洞的桑树,人称“空桑涧”。杜康的家就在空桑树附近。杜康把吃不完的饭倒进桑树的空洞,日久发酵飘出浓郁的香气,杜康由此受到启发,造出了美酒。“清醠之美,始于耒耜”。
四川泸州——中国第一窖,至少400多年的历史,建造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窖池连续使用429年。泥窖发酵,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泸州的酿酒史可追溯到秦汉时代,宋代达到鼎盛。清代诗人张问陶有诗云“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论述米酒时说到“米酒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中畅意,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李时珍把米酒分类作糟底酒,老酒,春酒,社坛余昨酒,糟笋节中酒,东阳酒等。酒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
“酒为百药之长”。《类案》记述了一个医案:一位木商,一次在风雨中干活,时间长了衣服湿透,回家后发病。一阵冷一阵热,浑身胀痛,要人不停捶打才好受些,不知何病,吃了些药也不见效果,忽然木商想喝烧酒,便烫酒数杯喝了下去,顿时觉得爽快了不少,接着又喝,直到喝醉,病竟然好了。酒可以活气血。
另一个案例是一位妇人在哺乳期中受了惊吓生了病,病好了以后,眼睛却闭不上了,难以入眠。请来钱医生,诊断后说,煮郁李酒给病人喝,喝醉为止,病即痊愈。病家不解,医生解释说:因眼睛与肝胆相连,病人受惊吓,导致气结于肝胆,胆气不下,郁李酒可以入肝胆去结。结果病人喝醉后果然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