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背负责任上路的摄像记者孙国明
 
国明,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摄像记者,本次百名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西柏坡活动第七组成员,同时承担本次活动摄像采访工作。短短七天,孙国明不但出色完成采访任务和体验活动,还拍摄活动图片两万六千多张。十年来,他的镜头不仅记录下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还展现了记者的背后艰辛。这一切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那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人称他为“中国拍摄记者最多的人。”

拼命三郎——“我从未见过这么敬业、专业的记者。”

  如果不带灯箱和摄影包,孙国明的出差行李会轻很多,但“远路没轻担”,背着摄像机和三角架坐汽车赶火车转飞机已经够让人犯怵了,孙国明仍然都会带上灯箱和摄影包。为了节省空间,他的毛衫和衬衣都用来包灯具了,行李箱和灯箱共用。小心翼翼的整理好之后,体重在70公斤上下浮动的孙国明,肩背手提着60公斤的行李赶往目的地。

  拍人物专题对灯光有苛刻的要求,但孙国明坚持只要是采访,不管是不是做人物专题,不管在北京还是去外地,他都会带上灯箱。“有的时候是用不着的,可是如果临时需要呢?我从来不敢心存侥幸。这次西柏坡之行也是,下农村采访的时候,灯就用上了。”他的认真负责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如果光线不好,他一定坚持要补光。同事康平曾写文章表扬他:“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这项工作有多么平凡,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化平凡为神奇,让简单的事情变得津津有味,绚丽多彩。我想大家都会对孙国明同志的创造性劳动肃然起敬。”

  孙国明喜欢琢磨,在地方台的时候他就整天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研究拍摄手法、揣摩拍摄思路。到了《焦点访谈》之后他更加勤奋,业务能力提升很快,迅速成为栏目组的骨干力量。有人不解,《焦点访谈》的特点是“内容为王”, 又不是拍商业片,画面只要能展现基本事实就好了,何必如此煞费苦心反复斟酌?孙国明另有一番想法,“观众最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拍摄的画面,画面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也是故事的讲述形式,形式是不是得当,跟故事讲得好不好密切相关。何况,做好这份工作,是我对观众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2010年1月,要在浙江理工大学做一期大学生抓小偷被刺身亡的采访,一天采访了十五个人,换了八个场景,孙国明布光八次。每一次安灯拆灯都很麻烦,消耗体力,并且被采访对象的状态很难预计,可能辛辛苦苦布好光之后,由于被采访人过于紧张或者情绪激动等原因画面不能用,但是孙国明仍然坚持。一天的采访下来,折腾到凌晨两点多,整个人累得快散了架,心里却觉得踏实。

  2010年3月16日,刚刚参加完两会报道的孙国明就跟随中央媒体采访团报道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近一个月时间在火车上颠簸,不能正常休息,扛着摄像机完成规定采访任务已经让很多摄像记者体力不支,孙国明却时刻处于饱含激情的战斗状态,选景、摄像、拍照井井有条。

  “以高铁的速度记录高铁的发展。”这是孙国明给自己提的要求。没有时间导出图片,他边吃午饭边处理,有时连续几个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熬夜整理素材。就是依靠这种和时间赛跑的精神,在采访完成以后,他还额外拍了数万张图片,并在活动的最后一天整理出两本画册赠送给铁道部。铁道部相关领导感叹到,“孙国明是个有心人,这两本画册很珍贵,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份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采访团里有位记者正在写一部有关新闻采访的教材,他抓拍了几张孙国明的工作照片,说要将他写进书里,在他看来孙国明的工作状态就是榜样。

  还有一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也为孙国明拼命三郎的实干劲所感动,她说:“我从未见过这么敬业、专业的记者。”

  山西电视台的记者向他取经,如何能做到摄像摄影两不误。因为谁都无法想象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如此大的工作强度之下他怎么能做到一边拍摄,一边取景拍照。

  孙国明不是天才,他的功课都在别人眼皮底下默默完成。每次出差到达目的地的第一天,他都习惯一个人在附近走走看看,进行实地勘察,提前构思拍摄角度和场景。“做为摄像记者,眼睛要像猎人一样敏锐,随时捕捉到有价值的拍摄目标。”他将之戏称为“镜头嗅觉”。

  孙国明不是铁人,他也会疲倦,也有精力不足的时候,支撑他继续向前的是身为新闻人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激情。这次参加寻根西柏坡活动,短短的一周内,他除完成日常摄像工作外,还拍摄图片素材26068张,总存储量达到131GB。“活动出发的前一天,我就兴奋得几乎一夜没有睡觉,认真整理我的采访设备。我真的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这次行程与其说是寻根,不如说是一次对灵魂的洗涤。这次活动有太多宝贵的场景和瞬间值得记录,我除了透支体力去拼搏之外,别无选择。”每天早上刚过5点,别的记者团成员还在沉睡,孙国明已经悄悄起床,背着相机在村里转悠,开始选择拍摄对象了。天黑以后,大家完成了一天的采访和劳动,吃完饭都各自回屋休息,孙国明又拿着相机到老乡家取材去了。回来以后还要导出图片、分类整理素材,忙到半夜才能躺下。第二天依旧扛着摄像机跟着大家跑来跑去,做参观、听报告、下地劳动,一样不落。

 2010年3月,中央电视台记者刘薇在救人时遭遇车祸去世,谈及此事,孙国明表达了惋惜和敬佩之情。他也希望记者这个职业能得到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他说自己曾经陷入过矛盾,在这个社会,记者自然不是最需要关注的人群,像农民工,失学儿童,贫困山区的百姓,他们的苦痛更生动鲜明。记者是历史的书记员,可是,这个书记员并不好做。

  “每个同事差不多都有命悬一线的故事,我今年就已经遇到两次非常严重的车祸,万幸没有受太大的伤。这次寻根西柏坡,从拦道石村回西柏坡的路上也险些撞车。这些事情我根本不敢跟家人说。过去我的同事,有的在采访过程中出车祸被烧伤了,现在还浑身都是疤;有的同事因为太过劳累病倒了,有一位我很敬重的大姐,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

  孙国明说的是王竹青,这个在淄博电视台会跟孙国明一起研究揣摩节目制作的大姐,调到中央电视台后拼命工作,后来得了白血病。到医院去治疗,医生说就是累垮的。他去探视的那一天大姐走了,他亲眼目睹了她最后一刻的挣扎,看见了大姐的丈夫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

  “如果不是工作那么拼命,她不会那么早离开。”追悼会的时候,大姐的家属请他把整个过程拍下来留作纪念,孙国明悲伤难以自抑,一边流泪一边拍摄,几次都想摔了摄像机蹲在地上大哭一场,但是,出于职业需要,他忍住了。

  “记者在关注着人民,他们也该受到关注,我想做一个守望记者的人。”孙国明开始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同行。在《焦点访谈》栏目工作的十年中,孙国明保存了近二十万张工作素材图片,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珍贵的资料库。有同事戏谑他可以参评“记者宣传大使”,他只是苦笑。一个人的守望,其实并不轻松。但是,他的付出还是有了回报。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拍了很多记者的图片,后来整理成一套《奥运守望者》作品集并在全国进行巡回展。首展在北京大学引起很大反响,千余名学子在留言册上签名,表达所受到的感动。在桓台世纪中学展览时,孙国明给学生们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摄影课,他拍摄的记者们的图片深深吸引了同学们,一小时的课程,近两百次掌声。从北京到淄博,到德州,一站一站都很受欢迎,当地媒体都会给予关注,展览场地通常挤得水泄不通。在平遥展览的时候,山西电视台主持人吉仙红参观后悄然拭泪,她说这些苦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

  后来,这套作品在2009平遥国际摄影节上荣获大奖。“我很在意这个奖,因为这是大家对我艰辛工作的认可,是对记者工作的信任和理解,这才是我最欣慰和自豪的。”

  今年的两会上,他又一次记录下了不少同行的身影。从国外的媒体,到国内记者,孙国明拍了太多的记者。到两会最后一天,他拍摄的时候,觉得看谁都特别眼熟。

  有记者在寒风中冻得流眼泪,有记者给摄像机打伞自己却暴露在风雨中,有记者为了抢镜头往前冲,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在孙国明的镜头里被定格。两会结束后,他花费半个月废寝忘食整理出一套完整的《两会记忆——记录影像背后记者的故事》作品集,再次震撼了新闻界。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看了孙国明的部分摄影作品后写道:关注别人的人,也理应受到别人的关注。主持人水均益写道: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士兵。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杨正泉赞扬孙国明坚持记录记者的行为,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并题字“国明视角,历史瞬间。”

  这就是孙国明,有坚守,所以有责任。

  这次参加中央新闻单位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寻根西柏坡活动,面对来自不同媒体的同行们,他兴奋不已。“一见到他们,我就特别兴奋,想多给他们留些资料。这次学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执着和激情让我感动,我几乎每天把所有的时间都挤出来关注他们,记录他们,同样,他们身上也有很多可贵的东西值得我学习。”

  七天的活动中,孙国明共拍摄了2万多张图片,“每天回到住处都累的睁不开眼,但是我还是尽可能地整理一下图片,希望能尽快完成,然后赠送给村民和记者们。”这次活动孙国明被分配在七组,他虽然不是领队和联络员,但一直积极帮助大家策划组里的活动。有一位组员告诉记者,“孙国明能到七组,是我们组的幸运,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采访经验和可贵的精神。”

  孙国明告诉记者,活动虽然结束了,对他来说,却只是开始,活动归来抵京的当天晚上,孙国明没回家,又窝在办公室里整理图片,一直忙到了次日早上六点钟。他指着电脑上那几十个文件夹,“还有一半我没有整理出来,要尽快了。”这意味着接下来又会是几个不眠之夜。

  “参加活动的目的不是回京后写篇总结,也不是用我们手中的笔和镜头做个记录,我们更应该用自身的行动把西柏坡精神发扬光大,不但是要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应该帮助我们山区的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我这次计划要整理出四套摄影作品,其中有一套就是帮助拦道石村拍的革命旅游风光图片,目前整理出的有效图片就已经超过两千多张,内容非常丰富,我会陆续发表到我的博客上与大家分享。而且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节,我也准备选送这套作品参展,让更多的人看到革命的西柏坡,了解我们这次活动。”

  背负责任上路,孙国明一直在前行。“我会坚持下去!”这句话很简单,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