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元宵张灯的习俗
 
灯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最突出的节物是灯,在节日前后的几天里,整个中国大地都
市、村镇就成了灯的海洋。人们流连于灯光月影间,观赏花灯,享受快乐,少男
少女们或者还搬演着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一年之中,没有哪一天的夜晚比得上
元宵节夜晚这般红火,这般逍遥,这般浪漫的了。

一 灯节由来

关于元宵张灯的习俗,一般认为始于汉明帝的" 燃灯表佛".据载,佛教从印
度传入中国,是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相传汉明帝某天夜里梦见一个金人,身长丈
六,飞绕白光,项佩白光。第二天,明帝询问大臣,有人说陛下所梦有些像西方
的佛。于是明帝派蔡愔、秦景等十几个出使天竺,拜取佛法。后来这些人在路上
恰遇传法的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永平十年(67),汉使与梵僧用白马驮佛
经、佛像,回到洛阳。这一年,也就被后人视为佛教初入中土之时。翌年,明帝
又敕建洛阳白马寺,这寺也就被后人视为中土佛教的祖庭。笃信佛教的汉明帝听
说古印度摩揭陀国正月十五有观看佛舍利放光雨花之举,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
廷和寺院燃灯,以弘扬佛法。

汉明帝" 燃灯表佛" ,就如同重阳节的" 桓景避灾" 一样,对节俗给出了圆
满的答案,但却并不十分确凿。同在汉代,汉武帝时祀太一在夜间,势必燃灯;
汉文帝在上元夜出宫游玩,又势必要在室外燃灯。而据正史记载,汉武帝时金吾
弛禁," 放夜" 让老百姓娱乐,燃灯恐怕是免不了的;而让朝廷解除宵禁,可见
游玩的人不少,因而燃的灯也少不了。这些,不能说与上元燃灯无关。

二 花灯与灯市

花灯是灯节最突出的景观,也最能概括这个节日的活动,而其余的灯市、观
灯游赏以及社火百戏等节俗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此发展引申出来的。

上元花灯经过近两千多年的传承,展现了一个从独立到组合、从静止到活动、
从单纯到装饰的过程。最初的灯是单纯、静止的,它不能运动,也较少装饰,并
且多是单个独立的。其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装饰最先迈出步伐,灯的里里外外
都被加以雕琢、修饰。首先是灯的形状变得五花八门起来,各种几何形状如圆、
短、方、角等出现了,仿生的如龙、马、黄瓜、柿子以及人物等也出现了;同时
是灯的装饰性加强,除灯框多加雕饰外,灯笼上又有了彩绘,所绘内容或吉庆图
案,或花草动物,或小说戏曲故事。

灯自身的装饰性加强的同时,相互的组合也实现了,唐有灯树,宋有鳌山。
所谓灯树,也就是一种形状如树的灯架。相传灯树始见于唐玄宗时的宫廷。《开
元天宝遗事。百丈灯树》说:" 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
元夜点之,百里皆光,光明夺月色也。" 唐玄宗时不仅置有灯树,还结有灯楼。
据韩鄂《岁华纪丽》及《灯影记》等书记载,当时的能工巧匠毛顺曾在宫廷用缯
彩结为灯楼,广达二十间,高达一百五十尺,灯楼上悬挂着珠玉、金银穗,灯上
又绘有龙凤虎豹,极尽绮丽和韵致。唐代的灯树、灯楼不过一树、一楼,至宋,
更有兼具山林形胜的鳌山(也叫灯山)出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 正月
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灯
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这灯山上绘的是神仙故事,更有结彩而成文殊
菩萨跨狮子、普贤菩萨骑白象等造型,并且菩萨们的手臂还能活动自如,手指又
能出水。组合型的元宵花灯自唐宋大盛以后,受到各代朝野士庶的青睐,人们匠
心独运、心裁别出,更加宏伟壮观、精致巧妙的此类花灯不断涌现。今天,这种
组合式花灯更是重大灯会所必不可少的。

上元花灯在组合的过程中,也开发了" 活动" 的渠道。宋代灯山上菩萨的手
臂已经是活动的了,后来利用机械手段制作的活动花灯越来越多,极尽其妙。更
为绝妙的是所谓" 走马灯" ,它的动力不是机械能,而是热能——在一个纸轮上
粘贴纸剪的人马形象,灯点着时,火焰驱动纸轮下的木杆转动,人马也随之而转,
往来不停,所以叫走马灯。《燕京岁时记》谈到其原理说:" 走马灯者,剪纸为
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这种灯在唐代已经存
在,叫" 影灯".后世的走马灯并不专以人马为题材,此外的戏剧人物等也是其内
容。在机械化、电器化的今天,花灯的活动已经不再是难事,举凡自然界及社会
所有的能够运动的东西,花灯都可以模拟,并且因为用电灯,明灭闪烁也成为运
动的一种形式,为花灯增色不少。

古来上元花灯的种类、名目多极,真可谓数不胜数。这里引明代《金瓶梅词
话》第十五回" 佳人笑赏玩月楼" 写吴月娘、李瓶儿、潘金莲游灯市所见花灯,
以见其概: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楼灯,见一片珠玑;
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围锦绣。绣球灯,皎皎洁洁;雪花灯,拂拂纷纷。秀才灯,
揖让进止,存孔孟之遗风;媳妇灯,容德温柔,效孟姜之节操。和尚灯,月明与
柳翠相连;通判灯,钟馗共小妹并坐;师婆灯,挥羽扇,假降邪神;刘海灯,背
金蟾,戏吞至宝。骆驼灯、青狮灯,驮无价之奇珍,咆哮吼吼;猿猴灯、白象灯,
进连城之秘宝,玩玩耍耍。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巨口大髯鲇鱼灯,平吞
绿藻。银娥斗彩,雪柳争辉……转灯儿一来一往,吊灯儿或仰或垂。琉璃瓶映美
女奇花,云母障并瀛洲阆苑。……

上元张灯之盛、花灯之多,必然要形成贩卖花灯的灯市。宋代都市业已形成
这种灯市。周密《乾淳岁时记》说:在都城,从年前孟冬开始," 天街茶肆渐已
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宋以后的灯市自然是格外发
达,史志多有记载。

张灯之外,使元宵不夜天更为增色的是烟花。烟花不像灯火可以长明,而只
是一霎闪烁,但这短暂的闪烁比灯光却要耀眼、绚丽得多;况且烟花的发展也和
花灯一样,由简单而到复杂组合,可以构思设计得宏大、持久;此外,烟火的动
感远较花灯为胜,可以急如流星,可以烂若花开,且有声有色,颇能激动人心,
撼人魂魄。

烟花与爆竹是一个家族的,但后者较前者的出现要早一些。据宋高承《事物
纪原》说,火药的杂戏始于隋炀帝,后世逐步完善,达到今天这种声色俱佳的境
界。爆竹只有声响,无多可观;花灯只有色彩,没有声响;烟花则综合二者,既
可观,又可听,并且有像爆竹一样迅捷或像某些花灯一样舒缓的动感。简单的烟
花也只有可动可观却无声响的,正与爆竹相对。清代京城孩子们玩的" 滴滴金儿
" 不爆不响,只喷花,就是如此。复杂的烟花则好像现代的实战模拟,可以构拟
一曲" 炮打襄阳城" 的活剧。烟花的名目也像花灯、火炮一样,复杂多样、五花
八门。明沈榜《宛署杂记》记述当时的烟火情状说:元宵游灯市……放烟火,用
生铁粉杂硝、磺、灰等为玩具,其名不一。有声者,曰响炮;高起者,曰起头;
起火中带炮连声者,曰三级浪;不响不起,旋绕地上者,曰地老鼠。筑打多有虚
实,分量有多寡,因而有花草人物等形者,曰花儿。名几百种。其别以泥函者,
曰砂锅儿;以纸函者,曰花筒;以筐函者,曰花盆。总之曰烟火云。勋戚家有集
百巧为一架。分四门次第传爇通宵不尽,一赏而数百金者。

三 打灯谜

张灯观赏、施放花炮烟火是灯节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与灯相关的另一项娱乐
活动是比较后起的打灯谜。据传,汉代大将李广曾有射虎故事,而灯谜又如虎一
样难" 射" ,所以也叫" 灯虎".谜语实际上是一种隐语,古时候也叫" 庾词".到
宋代,谜语和元宵灯赏张灯活动结合出现灯谜。据王文濡撰《春谜大观序》说:
" 旧籍相传,宋仁宗时……上元佳节,金吾放夜,文人学士相与装点风雅,歌颂
升平,拈诗成谜,悬灯以招猜者。" 《东京梦华录》及《武林旧事》也都谈到了
宋代的这种习俗。

所谓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供人游赏时的猜度,中者扯下纸条,领取
谜赠。由于灯谜有一定的文化蕴涵,又颇能撩人兴致、启发智力,后世便长足发
展,成为元宵的重要节俗活动,尤其盛行于文人雅士、大家闺阁之中。刘延玑《
在园杂志》记述清代康熙时的这种习俗说:灯谜本游戏小道,不过适兴而成。京
师、淮、扬于上元灯篷,用纸条预先写成,悬一纸糊上棚,上粘各种,每格必备,
名曰" 灯社".聚观多人,名曰" 打灯虎".凡难猜之格,其条下亦书打得诸赠某物,
如笔墨、息香、白扇之类。

这里的谜语是挂在长棚上的,而能组织为灯社,足见规模之盛大。江南苏州
一带还称灯谜为" 弹壁" ,顾禄《清嘉录》记述其情说;好事者,巧作隐语,粘
诸灯,灯一面复壁,三百贴题,任人商揣,谓之打灯谜。谜头,皆经传、诗文、
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蔬药,随意出之。中
者,以隐麋、陟厘、不律、端溪、巾扇、香囊、果品、食物为赠,谓这谜赠。

所谓谜赠,按《在园杂志》的说法,只是难猜的才有;就是有,一般也是文
房四宝、巾扇香囊一类雅致的物什。有时候,机巧的人们,还设置谜中之谜,标
出的奖品是" 苹果三千" ,给的却是一颗苹果上插三根牙签,以资笑乐。文人雅
士的谜自然儒雅一些,买卖商号为招徕顾客制作的灯谜则要" 下里巴人" 一些,
比如" 八戒洗澡" 打" 猪下水".此外,灯谜这种雅致的娱乐形式还颇受阁闺女子
们的青睐。《红楼梦》多次写到贾府的姑娘媳妇们猜谜,以至于宫里当妃子的元
春还在元宵特地差人送个灯谜来让众人猜。

四 旖旎元夕

如前所述,我国古代的大都市长年宵禁,谁都无法暮夜闲逛逍遥,闺中女儿
白日里都足不出户,更不用说夜间外出了。唯有上元节期间,金吾不夜禁,任人
游玩,也包括闺中女儿。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难得了,于是少女们如同出笼的小
鸟,振翅飞出,欢喜中不免几分懵懂冲动,灯节的夜晚也便更加风光旖旎。

旖旎在二八少女的俏打扮。平日里蹙居闺中,为谁打扮为谁妆?今日里鸟儿
出笼,精心妆扮显俏容。宋代词人史浩写到了这种旖旎:" 一箭和风,秾熏许多
春意。闹蛾儿,满城都是。向深闺,争剪碎,吴绫蜀绮。点妆成,分明是,粉须
香翅。玉容似花,全胜故园桃李。最相宜,鬓云秋水。" 旖旎在出笼女子的纯情
表露。闺中少女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出笼初飞,难免慌慌忙忙,跌跌撞撞。因
此,丢了弓鞋的,坠了宝钗的,比比皆是。而她们并不在意这些,只是珍惜着分
分秒秒的美好时光,以至于" 宝钗骤马夕遗落,依旧明朝在路旁" (唐人张萧远
《观灯》)。更有的竟然拉起手来围成圈,一睹俊美男子的姿容。

旖旎在两情相悦的约定。灯影婆娑,月华浮动,被激情鼓满的少男少女也许
就会私许终身。他们或者并肩私语,或者解佩留念,情谊缠绵,天欲曙而兴未尽,
于是又约明年相会此日中。

灯总有收的时候,来年的约定也未必能够如愿,灯节的情爱也就有悲有欢。
但无论是悲欢,只要真情在,依然旖旎,正如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所写:去
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如
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