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傲霜斗寒争春华——菊花
 


 

菊花原产中国,在我国已有16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它的品种丰富异常,变异层出不穷,是当今全球商品性生产总产值最高的名花。

提起菊花,人们就会想到屈原的名句“夕餐秋菊之落英”和《礼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其实,这里的“菊”或“秋菊”,是和“战地黄花分外香”的“黄花”一样,都是指的野菊。野菊花小而繁,色黄叶碎,我国南北均多野生、它之见重于古人,主要因其有药用、饮用及食用等经济价值。野菊是家菊(即栽培菊,菊花亦同之)的重要祖先之一,但非唯一的原种。

中国的家菊大抵始自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355~417年)。陶渊明在江西故里以艺菊自娱。他曾“秋菊盈园”,并有赏菊名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褒露掇其英”等等。既是“盈园”、“犹存”,可见应当是栽培之菊,且种植较多。既说“采菊”、“掇其荚”,又提到“悠然”、“有佳色”,当是作药用、观赏无疑。

查陶渊明在其诗集中,有“九华菊”一品种名,据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考证,认为此菊具瓣两层,白瓣黄心,花头有大至二寸四分者(约合8厘米)。这时,亦即距今160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似乎已首次出现了真正的家菊。

自家菊出现以后,其发展就一日千里了。至唐代(618~907),艺菊渐盛,变异益多,各色菊花品种陆续出现,诗人吟哦亦渐多。著名诗人还曾为白菊、紫菊等而专写诗篇,白居易(772~846)的《赋白菊》:“满园菊花郁金黄,中有孤丛色如霜。”说明白菊是当时黄色以外的珍稀品种。

至宋代(960~1279),艺菊之风大盛,出现了不少菊花专书和菊谱。刘蒙《菊谱》中记载品种35个,除形色之外,还记其产地,并论述了菊花在栽培条件下的多方变异,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菊花专著。洛阳是当时栽培菊花最盛的都市,品种也最为集中。刘蒙的《菊谱》就是在他游洛阳之际写成的。

史铸的《百菊集语》列举了洛阳、苏州等地菊花品种160多个,系汇辑各家专谱,加上本人新谱及有关故事、诗文等而成,搜罗广博,厨为壮观,堪称集当时菊谱之大成。

至南宋,艺菊中心转至江南的苏、杭一带。如范成大在苏州附近辟置范村艺菊,当地花师傅善于对菊花进行整形、修剪,可做到一株上开数十朵菊花,足见当时技艺之高。南宋首都杭州是当时的艺菊中心,如菊花会、菊花山、大立菊及菊塔等,都是当时在杭州开始出现的。

今天广东省中山县小榄镇仍年年举办的菊花会,即创办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延续最久、规模较大、影响很广的菊花展览会。可见到了南宋晚期,艺菊、赏菊之风甚盛,已成为群众性爱好之一了。这种盛况,至元(1271~1368)而未衰。

明代(1308~1644)菊花品种更多,艺菊水平又有提高,且有更多的菊谱问世。如黄省曾在《艺菊书》中记载了菊花品种220个,且列专目论述菊花栽培的基本技艺,即:贮土、留种、分秧、登盆、理辑、护养。

至清代(1644~1911),菊谱及艺菊专著更多,说明新品种不断增加,栽培技术陆续提高。在这段时期中,还出现较为频繁的菊花品种交流。如陈淏子《花镜》中,记有品种153个,各有简单记载,还包括栽培大要,颇多独到之处。刘灏《广群芳谱》是一部花卉百科全书,在菊花部分即记载了153个品种,蔚为壮观。

中国菊花在唐末(公元900年前后)东转日本,在日本逐步扩大栽培规模,增加品种数量,首次传如日本时,据传系先经朝鲜。又据史乘记载,日本在十二世纪初叶,曾将菊花用于国徽上。

1688年,东方的菊花首次西传欧洲——荷兰;1789年传到了法国;1843年,英国的福芎在中、日搜集不少菊花品种,尤其是将小菊以及野生菊种引入英伦,再转他国。美国之始有菊花,约在十九世纪亦自英国辗转传去。同时,约在清代,可能是晚期,始有若干日本菊花品种回传我国。

回顾我国菊花演化与栽培简史,可知其由野生到家养,由经济栽培(饮用、药用、食用等)到观赏为主的栽培,由野生小黄花经天然种间杂交形成家菊,再经栽培、杂交与选育,演化到今天开各种型色花朵、高度发展、千变万化、达3000以上的菊花品种。

到底菊花是怎样起源的呢?在各国有关学者中一直存在着争论而迄未定案。不过,由于尚未发现直接的野生种,加之现有菊花品种具有极大的花色与花型方面的多样性,故可设想家菊是由至少两种色、型差别较大的野生种天然杂交而形成。

查野菊开黄色小花,除新疆外几遍布全国,长江流域尤为普遍,当是家菊的原始亲本之一。而在开紫红至近白或纯白花朵的野菊中,有紫花野菊分布于皖、浙、陕、晋、冀、蒙、京郊西山乃至东北等省区;小红菊(即阔裂扎菊)野生于冀、晋、蒙、甘、京郊西山与东北等地;毛华菊在鄂、皖、豫、浙有野生,开白色中大花,叶背密被白绒毛,可能是参加种间杂交从而形成家菊的另一亲本。

我国曾进行了多次菊花起源的科学实验,将大量野生种杂交组合、人工授粉,迄今仅在尖叶野菊(野菊的变种)与小红菊的种间杂种第一代中,两次成功地获得了种间杂种,并从中选出13株开白花或黄白花及淡粉花的人工新种—北京菊。但由于北京菊为四倍体植物,染色体为36个,与菊花为五倍体、六倍体(多数)至八倍非整倍体尚有较大区别,且在花、叶形态上亦有一定差异,因此关于菊花起源的科学实验,尚待进一步努力。

在形成家菊之后,又怎样演化为形形色色、变化多端的重瓣菊花品种呢?宋代刘蒙在《菊谱》中精辟地解答了这个重要问题:“凡植物之见取于人者,栽培灌溉,不失其宜,则枝、叶、花、实,无不猥大。……如是,则单叶变为千叶,亦有之矣。牡丹、芍药,……生于山野,类皆单叶小花。至于园圃肥沃之地,栽锄粪养,皆为千叶。然后大花、千叶、变态百出。然则奚独至于菊而疑之?”。刘蒙所总结的,正是关键性的花卉育种过程及其育种原理。

回顾1600年以上的中华艺菊史,我们的祖先作出过以下三项主要的历史性贡献:

发现并引种了通过天然种间杂交而首次在地球上出现的家菊原种,为菊花的进一步育种、演化与栽培应用,打下了根本性的物质基础;

通过播种天然授粉所结种子,在世界上最早(至迟在明代)掌握了(天然)杂交、培育和选择三项育种基本措施,并能巧妙运用,获得了数以百计的不同类型、花色的菊花品种,为随后向朝、日、欧、美出口品种资源,提供了较高基点的栽培素材和优秀的育种原始材料;

通过长期的群众性育种与栽培,选育菊花新品种乃至一般艺菊经验不断积累、交流,特殊技术不断发明、捉高。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