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金海诗书(童心3)
 
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温家宝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朱熹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W.哈兹里特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不卖书,只以书换书,宁波镇海招宝山街道有一家特殊的旧书店,每天迎来近200位换书者,图书从5000多本“换”成了3万多本。用店主的话来说,书的内在价值在“漂流”中“成长”。

“自家孩子用过的教材、看过的书都很新,丢了太浪费,卖给废品站又可惜。”5年前,店主靳鲁豫的孩子高中毕业,如何处理大堆教科书,让他犯了难。他发现,周围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苦恼”。于是,他从朋友家东拼西凑了些书,加上自家的累计共5000多本图书和杂志,开起了换书店。

“节约资源,把旧书重复利用起来,这是我开换书店的初衷。”靳鲁豫介绍说,为此,他定下了“不卖书”的规矩,顾客可以用书换书,每本支付书店1元钱,换杂志每本支付书店5角钱,两本杂志可免费换一本书或杂志,拿来多本旧书的,还可累计免费换书的次数。

书店一开张,就引来很多顾客。书店目前已有2000多位常客,每天都有近200位顾客来换书,有些还专门从海曙、江东甚至上海等地赶来淘书。通过换书,店里的图书越来越多了,从5000多本增加到了3万多本,包括时尚小说、历史名著、漫画等等,种类丰富。

换书让宁波市民“压箱底”的书籍“活”了起来。市民小李家里堆着二百多本看过的书,把整个书房挤得满满的。因为爱看书,他还不断地买进新书。“买新书每本起码二三十元,买来后大部分看了一遍就不再翻动了,真的很浪费。现在,有了这换书书店,既能处理掉看过的书,又能看‘新书’,方便又实惠。”

书的价值也在漂流中“成长”。“不仅仅是需要多开几家换书书店,亲朋好友之间,学校、政府机构、企业等也应提倡换书,避免重复购置,浪费资源。”宁波大学社会学教授分析说,出版印刷一本书,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要大量树木来制成纸张。书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被阅读的次数越多,它的内在价值也随之增加。(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让父亲和孩子共同阅读

  在中国,给孩子讲故事的常常是女性,可能正因为这种东方教育的传统模式,我们在对中小学开展阅读状况调查时吃惊地发现:爱读书的几乎都是女生;而男生,则更多会把课余时间用来做体育运动和其他游戏。

  不管引起这种读者性别严重失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早期阅读中都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性别的不同会让父母选择的读物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母亲往往会喜欢那些细腻动人的故事,而父亲会更偏向于选择那些幽默的、有知识的或是有思想内涵的故事。即便是选择同一本读物,父亲和孩子共读的方式也和母亲很不相同。对一个孩子来说,得到多种类型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电视和网络无法替代读书

  孩子需要一个信息能受到控制的环境,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去学习一些重要的观念。网络上提供的无止境且难以抗拒的链接,会让孩子迷茫地陷入一个信息的海洋;电视每秒钟24格不停跳动的画面,几乎不会给孩子留下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而且由于广告的缘故,电视节目总是被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造成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网络和电视,都会让孩子减少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并渐渐由于缺少这些情感交流,而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

  日本早期教育工作者曾经做过相关研究,发现过早就被父母往电视机前一放的孩子,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延缓。因为在电视面前,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位置;电脑有些声称“人机互动”的学习软件大多是程式化的“你做得好极了!”,而只有父母才能够做到每次朗读的声调速度会根据孩子的需求而变化,才能够及时注意到孩子的眼神、表情,及时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他们的进一步反应也能让父母及时了解他们的理解、情感。

  为什么要读儿童文学作品

  有人说过:“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表现人生——这其实是所有教育的意义。”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生命和爱的意义何在?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人生中最艰巨而又最需要完成的任务。而那些温暖的、富于人性美的情感,也都蕴藏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中,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完成了一次美好的心灵体验,得到了一次人性的升华。

  儿童文学,和任何一种文学作品一样,是在探讨人生和追寻人性,而不一样的是,它是以一种更纯粹、更清澈、更本真、更无功利感的视角——孩子的视角去探讨这些问题。儿童文学比起其他种类的文学作品,能够更贴近孩子的心灵,更清晰地向孩子展现人生的意义。

  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正是这些书籍中展示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的描写,让孩子们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释放他们的想象力,给予了他们探索和创造的自由,来重新审视和塑造现实的世界。

《鸟鸣涧》:

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时鸣:时,不时。不时地啼叫。   
时:时而,偶尔。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惊:惊动,惊扰。   闲:安静。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圣野:以诗养生

您可能更想看…
圣野:以诗养生   圣野,原名周大鹿,现名周大康。1947年参加《中国儿童时报》的编辑工作。1949年3月离开浙大参加浙东游击队金萧支队。1957年复员转至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同年起主编《小朋友》杂志,此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业余创作了大量儿童诗和其他样式的儿童文学作品。

  40年代末,他出版过诗集《啄木鸟》《列车》和《小灯笼》。建国后曾在部队做文教宣传工作。出版有《欢迎小雨点》《和太阳比一比》《奶奶故事多》《春娃娃》《神奇的窗子》《竹林奇遇》等四十多本儿童诗集。一些诗作曾多次译成外文介绍至国外。作品多次获全国奖。

   国外有一种“诗歌疗法”,就是通过写诗、朗诵等诗歌活动,使人得到心灵慰藉。而在我国,尚无人作此实验。但老诗人圣野,则堪称以诗养生的典范。

  与87岁的圣野交谈深受感染令人难忘。他语调缓慢,亲切随和,就像是在听一个“老小孩”说话,心底纯洁透明。谈起养生话题,他总离不开诗,真可谓“为诗快乐为诗忙”。

  儿童诗所抒发的是孩童们的情感,里面洋溢着儿童单纯的美好情趣,要让孩子们从诗歌中获得关照与愉悦。所以诗人也要回到童心中所萌动的情景中,去重温儿时的梦,他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和单纯的心灵去看世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他说:“我的脑子一开动,就进入诗中,身体一走动,亦是为诗而动”。

以诗养生的“老小孩”

国外有一种“诗歌疗法”,就是通过写诗、朗诵等诗歌活动,使人得到心灵慰藉,有益身心健康。在我国,尚无人作此实验。但老诗人圣野,则堪称以诗养生的典范。
  与84岁的圣野交谈,深受感染,令人难忘。他语调缓慢,亲切,随和,就觉得我是在听一个“老小孩”说话,心底纯洁透明。谈起养生话题,他总离不开诗,真可谓“为诗快乐为诗忙”。他说:“我的脑子一开动,就进入诗中,身体一走动,亦是为诗而动”。但他不是忙乱,是忙而不乱,多少年来,已形成自己以诗养生的规律。比如,走在路上,圣野也在构思着诗,每得佳句,就立刻捕捉下来,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这样的小本,他已记满两百多本。他按照脑体并用的规律,逐渐形成自己探求长寿的独特秘诀。

  每天,他都要散步去附近的邮局,除了取挂号邮件,就是寄信,给全国各地小朋友修改儿歌,向他们推荐优秀儿童诗歌范本。每逢周二,他就像过节一样,准会兴致勃勃来到光复西路三小,给孩子们讲诗。在他的悉心辅导下,“玉兰诗社”的孩子们,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六百多首刊发在全国各种儿童报刊上。而对圣野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朋友。天真烂漫的儿童,不仅是他创作的源泉,而且使他童心不泯,越活越年轻。他先后担任《儿童诗》及全国几十个儿童诗社顾问。每隔半月,他就要自编自印一份叫《诗迷报》的儿童诗小报。他选编优秀儿童诗,并买来复印纸,用自己的家用复印机,一份份复印,然后寄发给孩子们阅读。他更是乐意为一年一度的“全国小诗人夏令营”而忙碌。大量的组织工作,从化缘筹款,选定会址,到邀请几百个小朋友欢聚数日,一起赛诗评诗。他说:“人要有爱好,不论什么爱好。当他进入老年时,总得有事可做,也叫精神寄托吧。儿童诗,别人以为‘小儿科’,我则以此养生。几十年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觉得越活越有活力。”

  前年,为筹备第四届“全国小诗人夏令营”,他与《儿童诗》主编黄亦波去浙江武义打前站,不慎在火车站摔了一跤,造成左股骨骨折,急送华山医院动手术。在住院的17天里,他仍乐哈哈地天天写诗,《摔跤》、《一个骨折病人的请求》、《躺着》等儿童诗,接连发表。如《摔跤》中写道:“老人最怕摔跤/可小孩却说/摔跤最好玩/我们小孩/就是在摔跤中长大的”。他不但写自己,还给同室病友每人写一组诗,结合各人情况,写得亲切而贴切,博得大家阵阵喝彩,在嘻嘻哈哈的快乐声中,有的人康复很快,有的人甚至提前出院了。不知这是不是一种“诗歌疗法”,或者说,圣野于不经意中,发现诗歌确能给人带来神奇的疗效。

  谈起日常起居,圣野说:“夫妻恩爱,亦是养生之道。”他与方彩香结婚六十多年,养育5个子女,妻子把一切都包办了。他们相爱一生,从来不曾吵过一句嘴。而一年多前,妻子因病突然离开人世。然而每当想起相濡以沫的半个多世纪,圣野感到心头温馨而宽慰,仿佛妻子仍在陪伴他,支持他多写儿童诗。圣野说:“只要做我喜欢做的事,活得健康快乐,妻子在天堂也会莞尔微笑的。”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