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大爱至上:军旅画家张清智
 
这是一幅大型国画作品,高2米,长120米,巍巍壮观,全景式地反映了汶川大地震后军民生死大营救的恢宏场面。

  带着当代国画艺术家血与泪的国画百米长卷《2008·中国汶川》,著名军旅画家张清智给中国当代画坛创造了一幅全新的艺术家大爱至上的心灵冲撞。

  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张清智在北京筹办捐赠活动,准备把这一巨作捐献给了四川汶川中国地震博物馆,以永久纪念人类面对灾难所表现出的巨大民族凝聚力和由此激发出的大爱精神。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清智和我同在空军机关工作,1990年他转业到中国侨联任职业画家,现在是中国侨联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侨联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今年五月的一天,我造访了这位老战友。

  在他佳作高悬的华侨画院画室,我亲睹他提斗泼墨、欣赏他那一幅幅个性飞扬的军事题材作品,犹如走进了一个墨韵淋漓、气象万千的世界,那洒脱、雄劲、意境深远的画面呈现的自然山川之美,不知不觉把人带入了一个想看、想居、想游的人间仙境,那人物、密林、山泉、飞瀑、云烟,使人忘却了喧嚣都市的一切烦恼。

  在清智的画室,我们的话题自然是围绕国画百米长卷——《2008?中国汶川》而展开。

  “以25天的短暂时光你就创作出这样一件长卷巨幅,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一个老兵和艺术家的责任感。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果断指挥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迅速挺进地震灾区。作为一个老兵、一个人民的艺术家,我有责任用手中的画笔来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动,记录下这段重大的民族历史。”清智回答时眼里闪动着泪花。

  就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张清智从北京星夜启程奔赴汶川。在抗震救灾一线,他是一名抢险现场的战斗者;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上,他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志愿者。在北川、茂县、绵竹、绵阳、唐家山等重灾区,他曾随救灾部队翻山越岭,躲开危险,用一位画家的爱与泪记录下了人民解放军展开的立体大营救。20多天后,他风尘仆仆返回北京,便一头扎进画室,通宵达旦地浸身在悲伤和感动的记忆中,他哭着,画着;画着,哭着……仅用25天的短促时间,完成了浸透墨水和泪水的画作。数十个地震发生时的惊魂场景、上百个生死营救的现场记录、上千个奋战一线的抗震英雄……纷纷走进了他的历史画卷。

  2008年6月24日上午,张清智汶川抗震救灾国画百米长卷——《2008·中国汶川》在京开展。300多位书画艺术家及文化界人士、驻外使节、海外侨领齐聚一堂,为这幅国内外最先问世,颂扬全国军民抗震救灾英雄壮举的百米长卷惊叹喝彩。

  这幅描绘中国人民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百米长卷,高2米,长达120米。走近画卷,犹如置身山崩地裂、江河破碎的地震灾区现场。满目疮痍、遍地废墟的场景让人撕心裂肺、痛苦悲凄,笔锋墨迹中洋溢的主旋律让人振奋激昂,信心倍增。人民军队14万余大军,与死神抢时间,向生命要希望,风驰电掣般降临汶川地震灾区。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来自海内外的救援队伍、铺天盖地的救灾物资、感天动地的救援场面与山石塌方、乱石挡路、堰塞湖险交织一起,俨然一幅事关民族存亡的生死决战图,恰似一曲全国军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英勇无畏、战天斗地的英雄凯歌。置身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精神洗礼,无时无刻不被高扬着的生命价值、人性尊严和民族大义所感动。

  这次看似寻常的展出,立刻在首都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任主席)刘大为亲自为长卷撰写前言,对张清智的画作高度褒奖。中共中央宣传部专门来函,商借这幅百米长卷参加由中宣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抗震救灾主题展览》。

  2008年9月20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张清智的国画巨幅长卷《2008·中国汶川》成为展品中的独特亮点,引起全国轰动。

  第 1 2 3 4 5页




著名军旅画家张清智


  10月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抗震救灾主题展览。胡锦涛总书记驻足在《2008·中国汶川》长卷前,看得十分专注,称赞这幅长卷生动再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奋起抗争的感人场景。许多观众在留言台上写道:这是一幅体现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艺术作品,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

  我为清智高兴。诚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所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出面向画家本人商借作品参展,无疑是对张清智绘画艺术的最高嘉许,这是清智的殊荣,也是中国美术界的光荣。

  “笔墨当随时代,要为党和人民鼓与呼。”张清智说,艺术家讲政治就是要调动艺术手段,或塑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创造的辉煌,或全方位、多视角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这幅画作就是他这一艺术主张的具体实践。

  二

  “我是被命运拾获的宠儿。”张清智经常这样对我说。因此,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享受今天的成就和声誉,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就是天才加幸运,而了解他的人,就会知道他是对党和人民心存着大爱。他在成就今天这一切之前,付出了别人意想不到的血汗,他在幸运与不幸的夹缝中乐观忘我地走到了今天。

  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和实践,张清智给社会留下了太多的长篇巨制,他多以我军的人物系列、山水系列,推出了大批重量级作品。

  早在1986年,他就在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甫一开场,好个轰动,首都画坛为之瞩目,吸引了启功、黄胄、张爱萍等前辈艺术家前来观展。国画大师李可染行至清智一幅反映部队军营生活的山水力作前停住,凝神细看,驻足多时,对随行人员缓缓说道:“要注意这个后生,年纪轻轻,颇见功力,日后必成大器。”中国画研究院(现为国家画院)负责人、泼墨牡丹大师李凌云教授在看过展览后欣喜地说:“画花鸟的画家很多。中国花鸟画能画出力量来的,这是第一个。”中国书协主席启功乘兴赋诗一首予以鼓励:“阳回大地物逢春,画笔图来草木新;百尺竿头无限好,相期共作向前人。”

  据我了解,在1986年的中国画坛,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如此关注和厚爱,并得到如此赞扬和评价的画家,恐怕就数张清智。此后,他先后出版了《张清智山水画集》《张清智花鸟画集》《张清智人物画集》。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或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书画艺术博物馆收藏,或被收入大型画集,或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其众多作品在欧美、东南亚、港澳地区广为流传,被国际友人和华人华侨收藏;其传略被收入十余本大型辞书,中国各大主流媒体对他的艺术作了广泛报道和全方位介绍。一时间,张清智声名鹊起,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书画家。

  我还记得,张清智曾单枪匹马6次踏上长征路,历时400余天,行程43000多公里,采天光之云彩,摄日月之精华,聚山之精神,汲水之灵性……他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而作的《横断山》这幅作品,高6米、长30米,因画幅之大,没有那么大的画案,只能卧在地下画。由于是半工半画,工程量巨大,他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整整画了6个月,他的膝盖磨出了茧子,3年之后还依稀可见。当《横断山》等百余幅反映红军战斗生活题材的作品在军事博物馆展出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艺术家纷纷前往祝贺,参加开幕式的将军就有100多人。时任军委副主席迟浩田看过画展,欣然为张清智题词:“壮丽的画卷,永恒的精神。”艺术大师沈鹏也挥毫祝贺。

  2007年,张清智仅用28天的时间又创作出高2米、长100米的巨作《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是一幅美好而和谐的时代画卷,是献给北京奥运会的一份厚礼,也是一曲对生活、对劳动、对祖国和人民的赞歌。

  第 1 2 3 4 5页




国画百米长卷《2008·中国汶川》 局部


  三

  张清智木讷少言,其实他脑子的想法,远远不是像他看上去那么简单。

  在谈完百米长卷《2008?中国汶川》和我军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艺术和经过后,我又问他:“作为艺术家,这些年你就是整天绘画吗?工作之余你还想些什么?”

  “我想得很多啊!没有想法,我能搁下生病的孩子不管到抗震救灾一线吗?我有力量完成这百米长卷吗?”说完,张清智起身从书柜里拿出来3本连版的新书:《新思想》《新理论》《新实践》。我原以为这3本书是谈他的绘画理论,浏览了一下目录,好家伙,只见从先秦诸子百家到近现代各种学术流派,从卢梭、孟德斯鸠到马克思、恩格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从宇宙天体到分子量子,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历史唯心主义,从宏观到微观,从客观到主观,熔政治、经济、军事于一炉,集文化、历史、哲学于一身,广集博采,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林林总总,洋洋洒洒,一百多万言,堪称鸿篇巨制。我看着手中的3本书,望着对面的张清智,真难以相信这些闪耀着思想理论光华的著作,会出自这个从齐鲁大地走出来的放牛娃之手。

  “以你的才能和佳绩,一直走下去,前景辉煌。你为什么搁下画笔,一头扎进哲学历史的故纸堆里,历时5年去研究哲学思想理论?是什么动因促使你去写这3本书?”

  张清智稍作沉思,便打开了话匣子:“我是一个画家,这些年我经常去采风、写生。我到过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到过南方的经济特区,也到过老少边穷地区和大西北待开发的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以其崛起的雄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东南西北发展很不平衡,当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方经济特区已经步入小康的时候,那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牺牲和贡献、用小车把中国革命推向胜利的老少边地区和大西北的人民还处在贫困线上,那偏僻、落后、闭塞、贫瘠甚至带有原始蛮荒的景象使我受到强烈的震撼。当然,这种差别、这种现象可以归咎于自然条件,可是还有一种现象不禁使我震撼,更使我愤怒,那就是触目惊心的腐败。一些地方官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大肆侵吞国家财产,贪污扶贫款项和救灾物资,任意挥霍。在一些贫困地区,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怪事,农民盼望脱贫致富,而乡镇干部却在花天酒地、坐着轿车兜风,这是不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这些年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会出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为什么我们的物质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却滑坡了?为什么物质丰富了,思想却空虚了?信仰却淡薄了?为什么雷锋叔叔不见了?焦裕禄精神没有了?为什么见难不助、见危不帮、见困不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好人难做?为什么民间流传着那么多讽刺时弊的民谣和顺口溜?

  “这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引发我严肃地思考,促使我去探究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我开始研究思想理论的动因。可是人们对我的举动很不理解。有的说,画家嘛,画你的画就是了,搞什么思想理论研究?那是思想理论家的事。也有人说,你张清智人言微轻,就算搞出点名堂,谁听你的?谁信你的?还有的开玩笑说我有野心,想当思想家、理论家。野心我是没有,雄心倒有一颗。我是个党员、干部、共和国的公民,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应该有一种忧患意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应该和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心里容不得污秽的人。对一切丑恶现象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任其蔓延;或绕道而行,回避躲避,那绝对不是我的性格。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为大众鼓与呼,这才是我的本色。

  “确实,在这大千世界上,我绝对是个非常微不足道、不起眼的小人物,我的声音非常微弱,完全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不管怎样,说出我的看法,表明我的观点,提出我的意见,就是尽了党员的责任、公民的义务。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这总比那些成天在那里发牢骚、说怪话、骂大街却无所事事的人要强。”

  清智说得很激动,很动情,在他起伏的胸膛里,跃动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我认认真真地把这3本书通读了一遍,真真切切地感到书中的真知灼见。立论正确,观点新颖,逻辑缜密,说理透彻,鞭辟入里,切中肯綮,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他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的光辉成就,无限赞美雷锋精神和焦裕禄情怀,无情地揭露寄生在社会肌体上的一切毒瘤,愤怒地挞伐人间的一切腐朽和丑恶,深情地呼唤着真情、亲情、友情、爱情的回归。字里行间,袒露出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良知。

  第 1 2 3 4 5页




国画百米长卷《2008·中国汶川》 局部


  在中国走到科学发展的今天,无疑需要大量杰出的人才。坦率地说,中国不缺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经济学家、艺术家、歌唱家、作家、企业家,唯独缺少思想家。有人说,清智想当思想家,我说这没有什么不好。清智能不能成为思想家,我不敢妄断。但是他在自己3本书中所迸射出来的思想火花是有目共睹的,能给人很多启迪,很多思考。其实,清智能不能成为思想家,这于他本人并不重要,他的3本书能不能称为思想理论著作,也无关宏旨。但是他这份执著的求索、严肃的思考,并在思考中放射的思想光华,给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思想源于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检阅。

  时代需要思想家!难怪中国的《文艺报》在2005年4月5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对张清智作了《从艺术家到哲学家、思想家》的报道。

  四

  世界上有两种人最懂得珍爱惜爱,一种是没经尘世污染的儿童,另一种是经历过大沧桑、大悲苦的人。显然张清智是后一种,他懂得爱,喜欢色彩。

  “在当今社会,书画艺术日益凸显出很大的功利性,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纯净,很难表达内心世界的美好。你能有今天的艺术成就,应该冲破了很多藩篱。你是如何摆脱欲望的羁绊,到达艺术的彼岸的?”我问张清智。

  “人在地球上生活,总会有很多烦恼,在琐碎中被欲望羁绊。因此艺术创作还要讲政治信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画界有这样一种现象,这也是由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的特定环境所产生的,国外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所谓的基金会和组织,以记者的身份广泛接触大批画家村的画家,大量购买那些让我们看来题材丑陋、不健康的画,拿出去丑化中国,搞颜色革命,颠覆中国的文化,割断中国的历史。这些画家大部分是年轻人,从专业院校毕业后,留在北京要生存、要发展,所以他们会大量创作这样的作品,虽然他们的这种创作对社会主流形成不了大的威胁,但这种客观现象是存在的。现在搞艺术的人思想比较自由,没有“文革”时期的那种限制和政治框框了,但是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一定要有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这一点我是非常注意和努力倡导的。这些年来,我为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以及世界华侨华人组织画了许多大画,这都是我的责任感在驱使我这样做,我愿意做一些公益方面的事情。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真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这种经济和文化积极向上的发展,我从内心感到高兴,特别愿意做一些对国家对民族有益的事情,做这些事情也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人民是坚强团结的,有了这样的基础,艺术家就会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创作。就像去年奥运火炬传递中发生的反对“藏独分子”破坏的事情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海内外的华人都自发地保护着国家的荣誉、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搞艺术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把赏心悦目的艺术展现给民众,使艺术作品有推动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的作用。有位著名老画家说:‘古人用意在无笔墨处,今人用意在有笔墨处。’一个有,一个无,实则反映用心不同,是利与义的驱使,上品与下品的分水岭。我认为,书画家须博综古今,师友贤哲,潜心学问。不以世俗利害营于胸中,不以时代好恶惑其心志。笔情墨趣之间,涌动着的是纯洁的大爱,这是艺术的真谛。”

  “有人认为,现在是中国画的最好时期,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衡量的标准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我觉得现在是浮躁多于宁静的时代,在日益水涨船高的市场价格导向下,一些书画家面对种种物质利益,再也耐不住寂寞,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或背离传统、标新立异,或逸笔草草、粗制滥造。重复和模仿的作品充斥市场,极大削减了书画艺术的魅力,使读者普遍感到艺术语言的贫乏和平庸、作品的严重贫血和缺氧。但也有不少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在孤独地奋斗。能够抗拒世俗的干扰,默默进取的艺术家,无论哪个时期都会创作出好作品。中国画正逢其时,就看画家以什么心态去创作。”

  在清智的艺术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面对这种浮躁,他不媚时好,甘于寂寞,一如既往张扬着自己刚毅稳健的个性,在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文化长河里弄潮击浪。清智是性情中人,出生地孔孟的儒家文化养育了他善良的性格,绿色军营锻造了他宽广的胸怀,他时时刻刻关注着生活和关爱着生命,胸腔里流动着一股浓郁的大爱至上的情怀。这种情怀极其鲜明地展现在他为120名老红军赠送的120幅作品之中:红军领袖指挥四渡赤水的身影,雪山草地红军战士相互救援的场景,翻越夹金山的红军队伍,突破天险腊子口的战士……所有这一切使我们清晰地闻到他的脉动和心跳,我们仿佛看到清智用那柔美的线条和缤纷的色彩,向我们娓娓叙述着英雄的悲歌,勇士的壮烈。而我们随着他的叙述时而心潮激荡,时而热泪滚滚,时而血脉喷涨。

  使读者感到欣慰的是,当一些画家激情冷却、以平庸的画笔涂抹一些严重贫血和缺氧的作品时,他依然充满着激情,几年来,他在完成《新思想》等3本著作的同时,还写出《艺术量化论》一书,画了一千多幅作品,特别是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推出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2008年·中国汶川》《惠安风情》3幅百米长卷。如果说他的鸿篇巨制是奔流的大河,袒露着他的浩气和豪气,那么他的小品则是林间的小溪,流动着他的聪慧和灵性。他用丰富的语言诠释着世间万物,按照自己的审美倾向进行着巧妙的排列组合、涉笔成趣,以尺幅喻天下,以一隅喻世界,由此他的作品总能给读者带来“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惊喜,让你激动,让你燃烧,让你感奋不已。

  第 1 2 3 4 5页




国画百米长卷《2008·中国汶川》 局部


  和清智相交20多年,他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舒展博大,爽直侠义,洒脱不羁,情浓义切,为人刚正,不藏机心,襟怀坦白,肝胆相照。识见超卓,然文风清正,朴实无华;言辞雄辩,无高韬虚诞、语涉浮夸。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公众人物,他保持着低调,没有丝毫的张狂和矫情,在极尽繁华和现代的都市,他蹬着那辆除了铃儿不响其他都响的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最为感人的是,他把自己近几年创作的心爱作品和一批参加过国内外各种展览的精品,共800多幅,分别捐给亚运会、江西灾区和新疆、沂蒙等贫困地区的人民。这些凝聚了他多年心血和汗水的国画墨宝,曾经伴随他度过了千百个深夜和黎明,伴随他耕耘了数个春夏秋冬。这些浑厚洒脱、沉雄苍劲的画作,墨香四溢,倾注着画家接近一生的奋斗与攀登。

  还有一次,他与4名画家在革命老区写生,发现有些地方很穷,就主动向学校提出收养或资助失学儿童。他们每年资助近百名贫困地区儿童的学习费用,有的十几年前资助的失学儿童,现在已考上大学。而这些,要不是我刨根问底追问,清智还不会对人说起。

  在《九泽龙书画艺术研究会》的启动仪式上,作为“九龙”中的唯一知名画家,他悄悄地隐在人们的身后。在社会人生的大舞台上,他是一个本色演员,冷峻中透发着巨大的热情,孤傲中展示着不屈的傲骨。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身居闹市,心在禅境,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说到他的成就,他说:“中国文学艺术之演变,略可析谓三阶段,初求其清新俊逸,次进于瑰伟雄奇,后达于苍浑渊穆,是谓必然之历程。如果有所成就,也仅达到第二阶段。饱经世变,学问深邃,气质淳化,万象罗胸,一心独远,笔墨之痕与之俱化,是为艺术高峰,历来画家朝夕追求,皓首难跻之最高境界。我也如此,将一生追求不止”。诚如此,清智的利害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分秒必争地用大爱给予万物生龙活虎的生命,以真性情、真生命去描画我们中华民族壮丽的画卷。

人间大爱融进巨幅画作

  临近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日,与此有关的艺术活动也渐渐多起来。许多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以艺术的方式见证灾难,希望重新梳理从那场地震中延伸出来的精神财富,将爱的主题、民族的凝聚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侯一民带众画家“谱”《抗震壮歌》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壁画学会高研班师生创作的《抗震壮歌》巨幅素描特展,5月7日将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同题巨幅壁画将最终亮相汶川。这件气势非凡的作品长近200米,高2.5米,艺术再现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全过程。

  壁画高研班学生董智慧说:“去年发生大地震的时候,我们正在上课,侯一民老先生突闻消息,老泪纵横,他尤其心疼那些受难的孩子们。他说‘在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在侯一民的倡导下,去年5月15日,壁画高研班师生决定用手中的画笔再现这一壮烈史实,展示存在于普通中国人血脉中的人间大爱。

  这一创作计划很快吸引了三四十人的共同参与,一批知名画家邓澍、孙景波、戴士和、任世民、杜飞等纷纷加盟,人不分长幼,事不分轻重,只求共同一搏。历经半年,巨作终于完成。侯一民说,他要通过这件艺术作品告诉世界,灾难压不倒中国人民。他还想借该作告诉世人,现在的艺术家并不都是无病呻吟,还有一些是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的。

  据介绍,该作将制作成陶瓷壁画,捐赠给汶川县。

  80余位油画家再现《五月记忆》

  5月11日,巨幅油画《坚忍卓绝——2008·五月记忆》将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该作由江西省文联组织,全国80余位油画家历时4个月完成,作品高2.28米、长51.2米,寓意汶川大地震的时间。该作由山崩地裂的灾难时刻、众志成城的救灾时刻、举国哀悼的悲情时刻、八方支援的重建时刻四部分构成。

  画家万纪元至今难忘画作的创作过程,“在我们的创作集体中,画家个性不一,创作手法不同,而且只有少数画家从事过革命历史画创作,年轻人都没有类似经历。大家多次商议后决定,话语权还是更多由我们这些有经验的老画家来掌握。”万纪元说,抗震救灾感动中国,感动世界,这种感动也激发了艺术家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作过程中,我们豪情满怀、激情澎湃。我觉得我们的创作比平日更有韵律感,更有力量。”

  为了该作更加趋于完美,老艺术家靳尚谊、詹建俊亲自把关。靳尚谊看过草图后,认为这样的大型绘画所有人物都应是中景呈现,这样冲击力更大,也更完整。詹建俊更是一一点出,哪些地方色彩要减弱,哪些该增强。

  艺术家帮灾区伤残孩子办画展

  油画家周春芽最近非常忙,他正为“明天——5·12特别画展”忙碌着。这个展览将于5月7日在成都蓝顶美术馆开幕,来自地震灾区的15名伤残孩子将首次展示他们的绘画。

  《时尚芭莎》的徐宁说,他们曾在四川德阳东汽中学拍摄到学画孩子的感人画面。高位截瘫的唐仪君和几位残疾同学都坐在轮椅上,但他们手持画板画得特别认真,脸上还挂着微笑。“我头一次意识到,艺术原来有这么大的力量。”而教他们学素描的正是画家周春芽,还有周春芽从云南丽江请来的专业美术教师。

  为了这些残疾孩子好好学画,周春芽发起成立了“五彩基金”,首批加入计划的有魏玲、寇娟、陈永宁、廖瑶瑶等15名灾区伤残孩子。周春芽说:“虽然我是在帮助这些孩子,但我从心态上和精神上获得的帮助其实更大。”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