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走出108位共和国将军的我海军"种子部队"
 
这是一支在人民海军发展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部队:

伴随着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她成为海军组建最早的水面舰艇部队,先后取得解放一江山岛、击沉“满庆升”号舰等“七战七捷”的辉煌战果,名扬海疆;

60多年来,她成为海军的一支“种子部队”,先后抽调7700多名舰长、业务长、高级士官和政治干部,参与组建新型舰艇部队;从这里走出了108位共和国将军;从全军开展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活动以来,他们连续12年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在军史馆里,记载着他们创造的新中国海军史上诸多第一:首次组成舰艇编队出国访问,首次到海外参加联合军演,近年来承担全军和海军各项先行试点任务30多项,首创40多项训法战法和政治工作、管理工作经验,连续8年无责任事故、无刑事案件……

今年6月,总部和海军联合组织力量调查总结这个支队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用使命牵引、靠训练推动、以人才支撑、按法规抓建,全面加强部队建设的基本经验。

本报记者最近来到这支英雄的部队,跟随舰艇出海,观摩实弹演练,与官兵倾心交谈,见证和记录新一代水兵肩负使命走向深蓝的风采。

交接:有一种使命在传承

今年3月,支队新任政委翟永远上任,老政委李建军交班时的一句话,让他一下子意识到沉甸甸的责任。

“你既然到了这儿,就要准备比在别的部队吃更多的苦,操更多的心,使命感在这里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5年前,李建军上任时,无论是向海军首长表态,还是与时任支队长邱延鹏交心,都是这么一句话:“我到这里来,没准备来当官,是准备和战士一起剃头,当尖兵打头阵的。”至今,在舰船上、码头上和机关的墙壁上,到处可见他布置写的标语:丢掉幻想,准备打仗。

李建军带着翟永远去看鸦片战争纪念馆,去看记载着支队光荣历史的军史馆,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让他们心潮起伏。

1953年2月,毛泽东同志视察海军,乘坐的就是这支部队的舰艇,分别为“南昌”舰、“洛阳”舰、“长江”舰等题词,几次题词都是一样的内容:“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1975年6月,邓小平同志检阅海军,乘坐的也是这个支队的舰艇。“鹰潭”舰上,小平同志迎着风浪与水兵在一起的情景,成为支队官兵永远的记忆。

1991年10月、1995年10月、2004年7月,江泽民同志3次到这个支队视察。这在全军部队都是难得的殊荣。

2006年12月,胡锦涛同志会见海军第10次党代会代表时,发出号召:“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这句话现在就镌刻在支队党委会议室的墙上。

翟永远天天琢磨这句话,问计于官兵,描绘新的蓝图。他激动地去找支队长严正明谈心:“我现在心里好像烧着一团火,我们要保持光荣,还要抓事业心,把工作往实里抓,向战斗力聚焦。”

比翟永远早一年上任的严正明,在这个支队干过舰长,如今重返老部队,他和老战友们时常谈起支队老领导的带兵之道……他对翟永远说:“你说得对,老一辈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但我们不能把光荣当包袱背,我们要天天把使命当光荣讲。”

他们决定把这种蕴含着使命感责任感的交接,延续到每一天:延续到每天早晨的交班会上,天天通报国际风云变幻;延续到“生命力巡逻更”等细节检查法之中,天天坚持几十年不变的领导巡更夜查……这种使命感责任感,成为支队“我是一个兵”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让“我的战位请放心”不只是一句口号。远海训练,他们请随舰出航的专家举办“海上百家讲坛”,探讨最前沿的海军装备知识、海洋战略竞争态势,拓展官兵的视野。

每一个到过支队的人,都会对营区的“剑园”留下深刻印象。园区通道上,铺设着印有全球14个重要海峡地图的玻璃砖,清晰可见走向深蓝的航线。如今,官兵已经操纵战舰驶过巴士海峡、宫古海峡、朝鲜海峡、津轻海峡、马六甲海峡等7个海峡,闪光航迹铸忠魂。

官兵课余假日到这里来散步,用礁石垒起万里海岸线上的岛屿礁群,北起鸭绿江口南至曾母暗沙,大到台湾岛小至赤瓜礁,“剑园”就是“使命园”,吸引着官兵关注国家战略利益的目光。

光荣的使命感,就这样融入官兵生活的每一天,进入官兵的心灵。

交锋:有一种标准叫打赢

在东海舰队,以至全海军,这个支队训练有素都是有名的。稍懂训练的人都知道,连续12年的“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绝非易事。近3年支队实射导弹成功率为100%,他们首创的43项训法战法被纳入海军相关法规制度。

这些数据的背后,有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他们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7月上旬,记者随舰参加一次实弹演练,目睹了这样一件事。

这次实弹演练,有最新机型试飞,有刚结束厂修的舰船进行检验,发弹数量也是最多的。从结果看,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可是,他们没有沉浸在喜悦之中。返航途中的党日活动,让我们见证了一次“检讨式讲评”。

发言者很多,内容涉及编队协同、心理素质等问题。522舰对空导弹发射班长打的一枚弹成为焦点。他在抗击一枚靶弹时,因为第一枚导弹没有击中,他违反要求紧接着发射了第二枚导弹,虽然击中了目标,然而这位班长却没有受到表扬,支队参谋长赵卫东说:“现代作战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第一枚没有击中,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检验编队兄弟舰的拦截能力。你自己想打就打,致使体系作战能力的检验被打乱。靠单打独斗是不能打赢现代战争的。”

这可能就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现代海战是体系作战,一味地提倡“见第一就上”也许会影响大局,所以,打中了未必受表扬。支队长严正明说:“一些同志讲实战标准,仅仅停留在不要弄虚作假,这实在是一个太低的标准。其实更重要的是,到底什么是实战标准?”所以,他们每一次演练总结,从来不是以成绩为主,始终把目光盯在找问题上。

严正明说:“不同的思维决定不同的标准,导弹能否击中目标是一种标准,敢不敢找问题是一种更高的标准。”他讲起前任支队长邱延鹏的往事。

那一年,中国最先进的军舰列编到支队,着实让官兵们骄傲了一番,“按造价算,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然而,新装备并不像游戏机那么容易掌握,没它盼它,有它怕它。老装备虽然落后,但用起来驾轻就熟。结果,新舰入列一年多,还没有打过一次靶。

当时还是舰长的邱延鹏主动请缨用新装备打靶,第一次没批准,第二次获准却打了个“大鸭蛋”。巧就巧在其他用直瞄手动式老办法打靶的舰一个个打了优秀。一时,“新不如旧”的议论出现了。但邱延鹏并不认输:不是新装备有问题,而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系统的调试。当时的支队长支持他:“我们宁要‘光头’,也不要低标准的优秀。”

他们的“鸭蛋”成为全支队一笔财富,逼出来新的飞跃。后来,有位外国海军将军来到支队观摩新装备系统打靶。出海后碰到大雾,从指挥台用肉眼只能看到舰艏。还打不打?所有的人都紧张得出了一身汗。率舰出海的参谋长问操纵手“有把握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果断下令射击。炮声一响,检靶结果出人意料:发射48发,命中18发。这一成绩远远超过当时的优秀标准,而且是在大雾中,这是老装备根本无法做到的。

后来,就是这个打“光头”的舰长邱延鹏,创造了“4个首次”:2007年2月,他带领两艘战舰远赴巴基斯坦参加多国联合军演。这是首次由任务部队主官率编队到海外参加联合军演,首次不带补给船伴航,首次在国外实际使用武器。巴方担心双方联络出现问题,提出派遣通信联络官。于是,争论出现了,要不要呢?如果不要,出了纰漏谁负责呢?最后决定,“不蒸馍馍争口气”,自己干。为此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但他们确实创造了首次由中国指挥官用英语和北约通信格式组织指挥演练的成果。在8个国家10多艘战舰的同台竞技中,中国护卫舰表现出色,将2个浮体靶全部打爆,赢得参演各国海军的敬重。在演习结束的冷餐会上,一名美军驱逐舰长专门找到邱延鹏,向他表示祝贺。

班长打得对不对?新型装备用不用?外方联络官要不要?三件事的背后,是激烈的思想交锋。我们从中看到了他们训练过硬的源泉——不仅仅是每年260多天的出海演练,不仅仅是领导随舰出海的天数,而且是永远盯着新问题,永远不满足,永远找遗憾。前任政委李建军说:“这支部队有一个最宝贵的传统,就是鼓励不同意见的争论,因为唯唯诺诺的人是打不了胜仗的。”


交流,有一种贡献是人才

我们见到了陈胜琪。

谁是陈胜琪?在这个支队采访的日子里,天天听说陈胜琪。当年,他30多岁就已头发花白,担任支队导弹业务长,已出版6本导弹教材。他的一大专长是研究反舰导弹看谁“打得快”,就是当敌我两舰同时发现对方时,谁能先把导弹打出去。为此他研究了整整10年,他的“反舰导弹射前检测法”获得国家专利。

如今,陈胜琪已成为海军导弹业务长。在7月初的东海舰队实弹演练中,他是指挥舰上最活跃的人物。作为导弹专业的权威,本次演练的所有靶弹均由他掌控,每当导弹发射之后,他总要跑上跑下向指挥员报告导弹命中情况,大家的情绪也随着他的通报而变化。

从这个支队走出去的人才,像陈胜琪这样的大有人在。有“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优秀舰长柏耀平,博士舰长刘喆,全军爱军精武标兵陈光明,等等。营区英模大道上的人物灯箱有26个。60年来,这个支队平均每年向其他舰艇部队输送人才120多名,“种子部队”名不虚传。

海军是专业技术非常复杂的军种。“百人同操一条舰”,一个岗位甚至一个操作,就可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据说,培养一名优秀舰长需要18年时间。这样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方阵是怎么培养的呢?经验有很多条,我们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点:

一曰“打破成规”。

如何让舰长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时间来研究作战问题?这个支队创造性地在各舰成立“士官管理组”,设立“士官主任”。由优秀士官挑起管理全舰战士的担子。没有政策,没有经费保障,面对种种质疑,支队党委敢于吃第一只“螃蟹”。舰艇管理新模式收到奇效:懂信息化作战的舰长越来越多,善管理的士官脱颖而出。他们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又在海军范围内率先组成“士官专家组”,发挥高级士官在专业教学、技术革新方面的作用。

二曰“允许失败”。

驱逐舰副炮系统压弹挂弹速度慢,支队枪炮业务长沈建章建议搞革新。支队支持他,投入30万元。搞了大半年,结果搞砸了。怎么办?连沈建章也想打退堂鼓。支队从院校请来七八位专家,反复论证,改换思路,又投入150万元,让他接着干。最后终于搞成海军第一套舰炮武器综合模拟训练系统,使得副炮系统压弹挂弹时间比大纲要求缩短了70%,而且命中率也大为提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沈建章说:“就是这种允许失败的氛围,激励出一批革新能手。”近年来,支队取得技术革新成果34项,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60%是士官提出并主持完成的。

三曰“提供舞台”。

每一级士官的选升都有更高一级的标准。那么,士官问:“谁来培训我?”2008年3月,五级士官陈光明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他建议开办一所“士官夜校”,支队当即聘请他担任夜校校长,对所有士官分级分批进行轮训。陈光明不负众望,带出一个高素质的士官群体,而且带领士官专家组集体攻关,开发出一套集“结构原理、虚拟操作、维修保养、训练考核”等6大模块于一体的多媒体仿真训练教学系统,不仅提高了官兵的操作技能,还节约了大量的训练资源。陈光明如今成了支队的宝贝。他作为一名士官天天与科长以上干部一起参加支队交班会,每次编队出海训练,他都被点名上指挥舰。有两所海军院校聘请他为客座教授。

今年第一季度,又有200多名官兵转隶到驻大城市的部队,这些官兵依依不舍,很多人写报告要求留下。副支队长杨宏给大家做工作,这位“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双料舰长,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我们希望自己的人才是雄鹰,没有什么比雄鹰展翅更让我们振奋了。”


交融,有一种管理靠动情

在随舰出海演练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两种颇有意思的现象。

码头上,一边是舰艇出港,井然有序;一边是留守官兵中请假外出的身穿便装集合整队,交代注意事项——并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紧张,一有演习就把所有人召回来。

航行中,指挥舱里气氛紧张,平时文质彬彬的指挥员,好像一下子脾气变大了:嗓门高,语速急,不容置疑。这些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青年士兵,心理脆弱些的能承受得了吗?

支队政治部主任范玉定解释一种管理理念:部队就是部队,该严的一定要严起来,带兵不是带孩子;部队也是家庭,在生活上,要像爱你的兄弟一样爱士兵。

两本书概括了他们按法规抓建的全部内容。支队编印的《军官手册》《士兵手册》,除涉密内容外,部队5大类15项工作全过程向官兵公开,入党、提升、考学、选取士官、晋级、评功评奖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名额、程序,清晰具体。据介绍,所有干部的提升都要通过双向测评、公开答辩;所有舰艇专业的班长都是比武产生的。一位总部机关的同志看到后,大受启发。他说,大家都说要用法规指导工作,现在的问题是,你知道多少法规?更难的是,能否一条一条照着办!

三件事代表了他们用情感带兵的细节追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们讨论了一个问题,作为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需要直面矛盾,破解难题,让官兵看到活生生的变化。于是,三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出现了。

水兵蹲在岸边吃饭的历史结束了。过去,老式驱逐舰上没有餐厅,官兵吃饭只好蹲在甲板上、码头上,常常是“冬天吃冷饭、夏天一身汗”。支队党委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一座设施齐全、集生活保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水兵餐厅,在海军部队率先结束了老式驱逐舰官兵就餐无场地的历史。

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的心愿实现了。支队幼儿园原先规模小、师资弱,官兵常常为孩子教育分心。10年前,他们将幼儿园从乡村搬到市中心,近年来全部引进幼儿专科教师。如今,支队幼儿园成为海军十佳示范幼儿园之一。今年,有人建议提高收费标准。支队党委决定不涨学费,并增加一条:士官子女也与军官子女一样享受优惠待遇。

官兵出海后家庭发生困难的担心消除了。支队专门设立“24小时帮困热线”,家属遇到难处,只要一个电话,马上就会有人帮助处理。4月中旬,523舰士官王文定出海执行任务,小孩夜里突发高烧。当时下着瓢泼大雨,家属刚随军,对驻地环境不熟悉,焦急之中她给帮困热线打了电话。支队立即派车把孩子送到医院。王文定出海归来,听到妻子的述说,看到活蹦乱跳的儿子,疲惫一扫而光。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过,大家说,每一次出海,我们可以很放心地对妻子说,有困难找组织!

今年以来,支队新班子又为基层办了3件实事。一是投入100多万元对水兵公寓、临时来队家属住房进行改造整修,确保家属“一来就能住,住得很舒心”;二是考虑到部分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支队下决心将饮用自产水改为饮用地方自来水;三是为解决新式服装配发后舰艇官兵存放衣物的难题,专门为每个官兵制作了衣帽柜。

就是这样的一件件小事、实事,让好多人动情了,劲足了!支队党委务实创新、风清气正干事业的形象,在官兵心里树立起来。

不是尾声

返航了。

我们跟随这支英雄的舰队,从东海之滨走向大洋,看到威武的编队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心潮逐浪高。他们就是人民海军从艰难中起锚,为着国家战略利益昂首远航、走向深蓝的缩影。

战舰驶向定海港,我们又看到了记载着历史屈辱和民族精神的“三总兵”纪念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7月5日,定海沦陷。次年9月26日,英军出动29艘战舰,再次进犯舟山。定海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率军5800人,分兵把守定海东岳宫山、晓峰岭、竹山门,在滂沱大雨中与敌人血战6昼夜,壮烈牺牲。每一个人看到纪念馆公园门口那副对联:“那六天洒流五千人英雄血,这一仗打痛每一颗中国心”,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战舰驶向军港码头。我们又看到了码头上那句耐人寻味的标语:“离开了精湛的武艺,还有什么能证明你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我们来到码头上的战斗精神展厅,看到8块并列的图板,前7块分别标注着支队组建以来“七战七捷”的战果、场景和时间,而在最后一张图板上,是震撼人心的一句话:“第8次战斗,下一分钟打响……”

短评·牢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崇高使命

人民海军从近海驶向远洋、驶向深蓝的航迹,浓缩在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的队史中。

驶向深蓝,既是光荣,更是使命。“练兵千日、用兵千日”。该支队始终把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升核心军事能力作为建设方向,在真打实备中练硬功,在完成重大任务中砺精兵。近5年来,他们出色完成500多项急难险重任务,天天有舰艇和兵力在海疆行动。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基层建设质量,艰巨而繁重的任务,逼出了支队官兵的忧患意识,催生了大批优秀人才,培养了官兵的爱国情怀和战斗精神,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国家的利益拓展到哪里,军队的使命就延伸到哪里。全球化蕴含着对海洋的巨大依赖。随着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对海军战略需求的提高,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海军建设新发展确立的奋斗目标更高了,全国人民对海军建设发展的关注度和期望值更高了,检验海军建设发展水平的参照系也更高了。为了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为了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我们需要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

向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把眼光投向世界,把目标定在深蓝,紧紧抓住现实作战能力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不相适应的矛盾,不断提高领导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指挥信息化战争的本领。这不仅是海军官兵的历史责任,也是全军官兵的历史责任。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