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寻找香格里拉——采访龚曲此里事迹的记者手记
 
澜沧江畔的德钦县佛山乡纳古村,是龚曲此里生命的起点。

1970年冬天,就是在这个与西藏一江之隔的小山村里,龚曲此里参军入伍。父母打心眼里高兴:儿子终于走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穷山沟。没想到,15年后,当龚曲此里可以到海拔更低、气候更温暖的昆明安家,他却回到了高原。在此后的24年里,面对一次又一次调离高原的机会,他做出的,仍然是同一个选择。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一双儿女留在了高原。

2008年3月,同样是在这个小山村,龚曲此里刚刚赶回家为母亲奔丧,就得知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按照当地风俗,守灵最短也要7天7夜。更何况,龚曲此里是母亲一生最为疼爱的子女。就在临终前,老人还一遍遍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却不让家人打电话——不要告诉龚曲了,到明天,我这病说不定就好了。天平的一端是龚曲此里深爱的亲人,另一端是他必赴的使命。龚曲此里双膝跪下,向着阿妈的遗体磕了三个头,随即赶往他的工作岗位。

那天,我们的汽车刚驶出纳古村,就遇到了塌方。大大小小的石块从车头前方掠过,轰隆隆地滚进了江水中。

凝视着这条一面是悬崖、一面是深渊的路,我多想问问龚曲此里,在那个披星戴月的清晨,他是如何怀着难言的悲痛,离开需要他的家,奔向另一个更需要他的地方?我更想问问他,多少年来,他是怎样在这些危险重重的小路以及更多没有路的路上,走遍了迪庆的每一个乡镇,丈量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猛地,龚曲此里曾对吉心梅说过的那句话,跃入了我的脑海——

“一个人心里只要有阳光,在哪里都不会觉得苦;心里只要有爱,就要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是的,正是爱。只有大爱的人,才能这般心底无私,才能这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他的爱,像高原的天地一样博大而旷远。

在龚曲此里的家里,我们看到,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至今用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冰箱和电视机。然而,一旦听说有人需要帮助,他会毫不犹豫送去全家存了好久的旅游经费,甚至是准备为母亲买棺木的钱。他的妻儿说,龚曲此里就像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有些霸道,有些固执。当家人忍不住责怪他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时,他会反问说,如果有困难的是你,没人愿意伸出援手的话,你该怎么办?

他的爱,像高原的阳光一样明媚而清澈。

这些年来,每一个遇到龚曲此里的贫困孩子,都因为他而重返校园。直到龚曲此里去世,他的儿子龚建平才见到了父亲资助多年的吉心梅。从吉心梅口中,建平惊奇地得知,这些年从未参加过亲生儿女家长会、从没在家里吃过年夜饭的父亲,会特意穿上军装去学校看望吉心梅;从生病到去世没有喊过一声痛的父亲,会守在吉心梅的病床前泪如雨下……

他的爱,像高原汉子的性格一样,至刚而又至柔。

军分区出动抗击冰雪灾害的2008年初春,当他发现几名留守战士吃的是方便面,立即让妻子每天顶着风雪送去热腾腾的酥油茶和糌粑。排除哑弹,他会让别人躲开,说:“我是指挥员,危险时刻,哪有让部属去冒险的道理?”

在军分区,在纳帕海边,在龚曲此里生命中的每一个驿站,来自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的官兵和群众,向我们讲述他们记忆中的龚曲此里。帮困难户盖房子、手把手地教村民种植葡萄和蔬菜、拖着病体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爱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作为一名军事记者,与优秀的中国军人对话,是一件最惬意的事。然而,斯人已逝,与龚曲此里从未谋面的我们,不得不从人们点点滴滴的回忆里、从他留下的日记里,还原那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藏族军人。每一次的还原,都让我们感动、震撼而又心痛——老天怎么舍得让他这样匆匆离开?

采访中的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途经奔子栏镇的书松村,我们拜访了65岁的藏族老人中此里。这是一位聋哑人,无儿无女。过去的十几年里,龚曲此里每次经过这里,总要陪他坐一坐,为他捎来衣物和米面。

当我们走进小院,老人步履蹒跚地迎了上来。很快,我发现,他的笑容越过了我们,他的目光在人群中快速地跳跃。

显然,他在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

直到村干部用手语告诉他,龚曲副司令员这些日子太忙、不能来看他了,老人这才安静地坐了下来……

就在这一刻,就是这个善意的谎言,让几天来淤积在我心里的痛惜,突然释怀。

——其实,龚曲此里并没有离开。

他的名字,依然是刻在高原各族人民心中的一方高地,让人安心,让人温暖;

他的力量,正在更多的金珠玛米和高原群众中传递、延续;

他的爱山高水长,一如香格里拉不老的蓝天,不倒的雪山,不枯的花海。

人们都说,走进香格里拉,就到了天堂。

在这里,雪山与湖泊相映,草甸与花海共荣,经幡与国旗共同构成了雪山下最美的色彩;在这里,多种宗教、多元文化并肩延续千年,26个民族亲如兄弟,不断丰富着香格里拉文化的内涵。

这和谐的人间风景让我顿悟,香格里拉之美,美在和谐。

从放牛娃到少数民族的军分区副司令员,和谐,是龚曲此里成长路上最为丰厚的滋养;从澜沧江畔到金沙江边,和谐,是龚曲此里穷其一生的信仰和追求。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和谐的土地,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在追寻绿色的这些年里,我到过喀喇昆仑,到过西藏那曲,到过云贵大地。每一回刚走下高原,我就开始期盼下一次的重逢。

我问自己,在那片土地上,究竟是什么吸引着我?

——是他们,像龚曲此里那样守护高原的军人,像龚曲此里那样写满大爱的美丽心灵。

在遥远的天边边,他们选择了同样的坚守。因为,植物可以逐水而生,动物可以选择在阳光和氧气充足的地方生息。但军人不能。无论荒芜或富饶,无论有没有四季的色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不可离弃的神圣疆域!

藏传佛教的经文里,“香格里拉”是一个和平宁静的理想国。

它仅仅是传说中的乐土,还是某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多少年来,人们苦苦寻找。

在追寻龚曲此里人生故事的路上,我渐渐明白,香格里拉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一方山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片梦一般的净土。那是真善美的故乡,那是爱的家园。

有一扇无形的门,已经把我们心中的净土,尘封在遥远的地平线。

今天,沿着龚曲此里走过的千沟万壑,我找到了他留下的开启那扇门的钥匙。

——那就是爱,因为纯净而崇高、因为无私而永恒的爱。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