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赴南极记者佟伟冬聊"南极"
 
1894年,挪威人波希格里芬第一个踏上南极大陆。1957,美国自由撰稿人罗拉巴德·克里克成为第一个到南极采访的记者。1980年1月12日,当年40岁的董兆乾乘飞机抵达南极,成为中国登上南极第一人。他拍摄的图像成为我国第一部反映南极的纪录片《初探南极》的主要素材。董兆乾也算客串了中国第一个极地记者。2005年,12月18日南极大陆第一次迎来了来自大连的两名记者。

佟伟冬作为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随队采访记者有幸远征南极。期间,佟伟冬对此次科考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天健网独家刊载了《佟伟冬日记》。在日记里,他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南极的魅力、南极的科普知识,还有科考队里的人和事。去年的11月10日,佟伟冬曾作客天健网嘉宾聊天室,网友们把真挚的祝福送给了即将远行的佟伟冬。今天他再次来到这里,向网友讲述在南极采访的故事、讲述在南极的酸甜苦辣……(

我和新华社的记者和这次科考队回国以后,最先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踏上上海的土地的时候,那个时候心情比踏上南极洲的土地还要复杂,昨天回到大连我觉得到大连的时候心情比到上海的时候还要复杂,这毕竟是回到祖国和家乡,这种心情很复杂,我不知道怎么表述,这里面有对南极的怀念,对自己这次经历的一种缅怀,还有见到家里人、见到朋友的欣喜,这种反差确是是非常大,在南极是与世隔绝的,整天在我们工作生活的就几十个人,回到祖国,回到家乡,身边始终是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确实感觉一下子是另一个世界,我对自己的这种适应能力还是比较自信的,所以我想这种反差我会很快的调整过来。

大家在南极开玩笑说:去南极是去见上帝了,我们讲只是去上帝身边工作,上帝并不喜欢我们,我们到达南极洲之后,那里非常荒凉,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那里圣洁和壮美不是我们在都市生活当中能感受到的。在南极只是想念家乡,想回家看看家里的亲人和朋友,一旦回到国内,我们现在开始怀念自己由艰苦所积累下来的这种生活的阅历,怀念自己那段不平凡的历程,也怀念南极大陆的那种壮美和圣洁。 (2006-3-30 14:11:57)

在南极呆了那么久,也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去了,当南极渐渐从视线远离的时候心情复杂吗他们确实很艰苦,我们跟他们分别的时候,大家是泪流满面的,我觉得他们留下和我们分别的时候不仅仅是依依不舍,为什么流泪,那个时候大家的心情怎么说呢?怀念的就是大家共同的经历,虽然未来不可知,彼此之间希望自己的队友面临这种艰苦未来的鼓励还有祝福等等很多种情绪交融在一起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大家都生存在这个“情绪场”里面,都沉浸在里面的时候,有流泪,有彼此的祝福,包括我们分手的时候从兜里掏出半盒烟来分给队友的时候,队友们觉得没有什么比这种礼物更珍贵。(2006-3-30 14:13:41)

肯定是梦见了。我睡觉的时候经常梦到自己日以继夜和队友在山水之间的跋涉等,但是男人要坚强一点,不能总哭。包括剪汇报片的时候,看到在分手的时候,那种分手的场面确实心里为自己面对艰苦生活而辛酸,但是没流过眼泪。(2006-3-30 14:14:40)

第一眼触及到南极大陆时是什么感觉?(比较凄凉的那种壮美,确实对人的内心的冲击力非常大。还有21次越冬队的兄弟们,我们是坐飞机上去的,当时飞机扬起来的时候,飞沙走石,飞机旁边的环境应该说非常差,但是没有一个人躲风,全朝着飞机招手,在那样的环境中,看到他们觉得这是我的队友,刚刚在南极经历风雪,我们非常感动,既为自然感动,也为自己奋斗的精神感动

这次在南极冰面航拍两次,内陆冰港作过海拍,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觉得很骄傲,两部汇报片有一部是春节期间国家海洋局给曾培炎副总理做汇报用的,其中一部航拍是我给他做的,我们拍的很多的素材是很好的,跟中央台的记者合作,他们也帮我很多忙,他把资料传给北京,在北京合成的,我们的做的汇报片叫《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纪实》,而且我觉得是比较圆满,在上海播这部片子的时候,国家海洋局领导对这部片子的评价比较高。这次我觉得给越冬队做的资料,以前都是记者在南极采访,因为工作比较紧张,大家没有把这些资料剪辑留给越冬队,他们是我的队友,即将面临接近420多天时间的艰苦生活,那地方是非常枯燥的,因为越冬期间与世隔绝,有50多天和国内任何信息都不会通,我想他们彼此之间只能看到周围之间的十几个队友,我把这部资料专辑给他们,他们可以回忆起来和其他一百多名队友比较快乐的集体生活,当时我是连拍摄再剪辑,加在一起六天六夜的时间,都是现在的情景回放的东西,留给他们,但是我现在非常希望我的拍摄和剪辑的资料能够成为他们越冬期间生活的调剂

南极大陆的含义很丰富,我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在南极大陆呆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它的含义很丰富,我想用这么短的经历体会透,再总结出来,再回到国内这么短的时间总结出来,我觉得要想做到这一点,恐怕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做不到。但是对南极有了一些认识,以前我们说要征服自然,我觉得这一圈回来之后,和大自然交朋友的感觉更好,我有一过一次这样的经历不虚此生。南极洲是一个非常难于到达的地方,尤其是中山站的大陆,那个大楼毕竟只有2000多位中国人登上过南极大陆,所以能去一次不虚此生。至于南极美景,最让我心动的是南极内陆冰极那种壮美的感觉,那种感感觉非常好

以前感觉南极是普通人到不了的地方,我到那去只是想到幸运,没有想到危险,我们通过资料了解到这个消息,当时我觉得5个科考队员在8、9月份的时候遇难,知道这件事情以后,知道那个地方还有危险,到了南极之后,知道按照科考队的纪律去做,多听听“老南极”的指导,另外自己多加小心还是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的

不是“挺”关照,是“相当”的关照,我觉得他不是几次征战南极,他去的中国仅有的两次北极科考,在科考船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飘了大概接近半年的时间,他确实是极地圈里挺传奇的一位。他是我们大连瓦房店的人,半道参军,到部队进入海洋系统。魏书记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只要是大连记者提出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纪律,魏书记想尽一切办法给予满足,所以这次这么顺利的进行采访,我觉得跟魏书记对我们的照顾是分不开的,我想让魏书记知道我现在的心情,我想感谢他

我是代表着大连电视台出去的,一旦踏上南极,你就代表国家的形象,到了南极,在南极洲看到五星红旗的时候和在国内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要说艰苦条件来说,南极洲的艰苦恐怕也并不比拉夫雪峰艰苦,但最重要的是那个地方是与世隔绝的,在那个地方守护着我们祖国的国旗那种感觉很神圣的,这种神圣感不仅是我一个,我想科考队的每一名队员都有自己的神圣感,在南极洲升旗和奏国歌的那种感觉是心潮澎湃

在南极建站有26个国家,都说南极是大国和富国的俱乐部国有大小,在南极里面,发言的声音是平等,而且南极本身就是洁净的。大家可能出发点不一样,一坐在一起讨论南极事情的时候,大家的心态应该是洁净的,应该是对南极事务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应是南极委,当然声音有大有小,但是真正决定事情的时候,还是国际南极委决定这个事情。(2006-3-30 14:41:30)

主持人:对格罗夫山进行综合性考察是此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有人说,格罗夫项目,其实是一次伟大的国家行动,它关乎中华民族在未来南极的权益,为什么这样讲?(2006-3-30 14:41:45)

嘉宾:这次科考有三方面的任务,第一方面进行单独的科学考察,陨石回收,地质图的填涂测绘等等,第二方面是要探索一条捷径。第三个就想探讨在格罗夫山建立一个内陆科考站,因为我们现在两个科考站都在沿海,想在内陆建站,就是中国人真正的进内陆,距离中山站,距离大约有1300多公里,这样中继站初步决定在格罗夫山,坍塌一下建中继站的可能性,我觉得格罗夫山应该是建内陆占的坚强支撑或者为建内陆第三个科考站也是第一个基地的内陆站提供一种保障,它的意义重大。(2006-3-30 14:43:22)

主持人:听说像智利这样的小国,对南极都特别的用心,智利现在在南极建的邮局,尽管只有一个人。他们在南极建立了考察学校,他们在鼓励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夫妇到南极去生育子女,然后给这样的子女发放南极的出生证,这样孩子成为世界上罕有的南极原住民。那现在中国在南极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2006-3-30 14:44:05)

嘉宾:中国在南极发挥至关重要的重要。中国在南极现在开展的科考项目很多在国际上是比较领先的,比如陨石,在南极的测绘,我们每年参加GPS联测,我们在南极开展的很多项目在国际上都是占有一定地位的。能不能在南极事务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有没有比较多的发言最重要的是在国际南极科考领域中作出多大的贡献,因为我们中国人作出的贡献比较大,所以我们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发言权比较大,所以中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占有的地位比较重要。(2006-3-30 14:45:50)

主持人:有网友提问,看过日记有很多的科考知识,采访这样的题材是不是很伤脑筋?(2006-3-30 14:45:53)
嘉宾:有很多东西我们坐着科学家讲,他讲半个小时也不懂,我们搞不明白,一旦你费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你搞明白以后,更难的一点就面临了:你怎么把这件事情写出来,说成这种我们电视台的观众或者说网络的网友,或者是平面媒体的读者,怎么写成大家懂的事情,我写完了之后,他看了不懂等于我没写,或我传播了没有到达观众那里,还是没有做,更伤脑筋的一点就是把它做得通俗易懂,到底什么是固体槽,这解释起来不是两分钟的电视新闻能解释出来的,我们希望我们报的科普知识,希望真正对科技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受众,那一部分人群,他们更关注,经过大家简单的查一些资料理解我们的报道的内容,和我们有一些互动,把科普知识写的通俗易懂是很伤脑筋的一件事。(2006-3-30 14:46:58)

主持人:网友青青草问:去过南极还想去北极吗?(2006-3-30 14:47:05)

嘉宾:地球有三极,有人说是四极。我当然想全去一遍,当然这里有一个条件允许不允许的问题,我希望有机会的话,我能再去北极,最好能绕着地球走一圈才好,不知道能有这样的机会吗,我会为这件事情做持续不断的努力。(2006-3-30 14:47:43)

主持人:网友问,有了那么丰富的经历和感受,你会写南极心得吗?(2006-3-30 14:47:52)

嘉宾:在一路上传过来的稿子已经写了很多感受,现在如果有机会,条件允许的话,我希望把自己的心情记录下来,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和我一起感受南极洲,因为上一次南极洲的越冬队提出来享受南极,快乐越冬,越冬生活那么枯燥他们都能享受南极,快乐越冬,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能把这些记录下来,我觉得大家共同欣赏和感受可能是享福不受罪的事情。(2006-3-30 14:48:47)

主持人:有网友这样问,去趟南极你成熟了吗?性格有没有变化?(2006-3-30 14:48:59)

嘉宾:我以前就比较成熟,应该说,性格上还是有一些变化的。

主持人:本次考察队有12名女队员她们与男队员一样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们组织的大量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为考察的提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你所写的南极日记里,曾经提到大笔墨提及到徐成丽大姐,她是不是特别很能张罗的人。(2006-3-30 14:50:50)

嘉宾:一个女人能独立在外面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是很难的事情,大家各忙各的,在那种环境,她能做到这样是很不容易的。像她这样能张罗的还不多,所以我觉得过很佩服她。(2006-3-30 14:51:07)

主持人:在南极辛苦、也最受人敬重的应该是格罗夫山科考队员。你在日记中提到 ,大年初一,远在格罗夫山分队虽然米面丰足,但蔬菜只剩下几个萝卜,食盐也了断顿,而因为天气的原因,飞机无法起飞,魏文良的情绪一直不好。但是格罗夫山,队员想家、怀念这样的情绪早被英雄情结压倒,他们都是百炼成钢的主儿。在他们心里,年复一年岁月如歌,做点儿让国家骄傲让自己满足的事儿才是强音,为这个愿望付出再多也不在乎。看到这里,心特别发酸。(2006-3-30 14:51:44)

嘉宾:这是我们科考队最特殊的部分,这里面有很多人评价起来都是出类拔萃的。比如老大徐霞清是全世界惟一的一个从陆地进格罗夫山的人,其中年龄第二大的李金言一个人搜集了3000多块,他们都是鼎鼎大名的科学家,这样的人在那样的环境里58天不能洗澡,春节前就已经段了食盐了。至于危险不在话下,这些人在这种环境里非常艰苦的工作,确实是很让人佩服的。我想其中像方博士和彭老师,我们现在是很好的朋友,如果以后有机会,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他们是科考队英雄集体的英雄和勇士。(2006-3-30 14:53:13)

主持人:你在日记里说,2月19日,格罗夫山分队他员凯旋回到中山站,当他们“浴水重生”的同时,浴池的下水道堵了,徐霞兴感叹说,都是身上搓下太多泥惹的祸。真的是那样吗? (2006-3-30 14:53:33)

嘉宾:当时是这样,这种环境下很脏,徐霞清也提到,车上搓下这么多的泥,下水道堵了,我想跟泥有关系。他们确实58天不洗澡,而且刷牙的水是配给的你自己拿一个杯子,有一个人拿的水如果太大只能用湿巾擦擦,这种条件非常的艰苦,(2006-3-30 14:54:35)

主持人:你可能不知道,你每天在天健网上刊发的日记,还成了一些人了解自己亲人在雪龙船上安危的途径。

12月9日,网友魏秦在日记留言板上这样留言,:嗨你好呀,佟大兄弟!我是你徐成丽大姐的老公,我叫魏秦。看了你的日记,感觉很好,很有意思,是内心感想的表露,流畅而自然。你徐大姐是很干练的川妹子,号称自己还没有晕过船,我不大相信,许是她不愿让我操心。明天你们可要提前进入西风带了,我衷心祝愿雪龙号劈波斩浪如履平地般将你们送到中山站。他是在印尼上网的时候及搜索到你的日记,从那以后,他每天上网注意观察你的日记, (2006-3-30 14:57:46)

嘉宾:我当时写的时候,现在回头看,记录自己快乐别人,我觉得这一路的行程如果不写的话,我想很多生活当中重要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忘,通过这些日记我简单的翻一番会想到当时的点滴一点都不会忘记,我记录的自己生活的履历,看到了日记之后我希望快乐别人,日记能让他看到很快乐,我也很高兴,人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也满足。(2006-3-30 14:58:39)

主持人:这位网友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处在那样的环境,你在理想中的生活和目标是一样的么?在危险的时候你最想的是什么?(2006-3-30 14:58:51)
嘉宾:可能这位网友刚上网,我的感受是这样:还是想说的那样的复杂,那种满心的幸福,不知道到达南极后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工作,我能不能完成工作,能作为2900多个到达南极洲和四六十个进入南极内陆冰盖的队员,在那种心情当中到达的南极洲。在这种环境当中你提平常生活中的理想目标有没有改变,我觉得说实话没来得及想,当时刚顾着享受南极,还没顾上改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回来之后我要把这种情绪沉淀一段时间,我需要自己想一些事情,具体今后我怎么样选择我未来的价值取向还有人生当中的一些动作,我觉得需要经过一些考虑。至于您提的在危险的时候你最想的是什么,那都最危险了还想什么,什么都没想,比如掉冰缝第一反映就是爬出去,骑摩托车,拍片子,我们从大坡上扔下来的时候,他是在地下滚,我是在地下爬,没有想我这个活动是不是壮烈,没有来得及想,光想着活下来了(2006-3-30 15:01:05)

主持人:网友“比目鱼”问过年的时候你最想的是谁?(2006-3-30 15:01:15)

嘉宾:我在齐齐哈尔的父母,在大连的妻子、孩子、在佳木斯我的岳父岳母都很想念,包括我周围很多非常好的哥们在大连,在黑龙江的,非常非常想,而且这就和想家一样,过年的时候情绪很复杂。(2006-3-30 15:01:45)

主持人:网友提问,这么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你见到亲人的时候流泪了吗?你带什么礼物回来了?(2006-3-30 15:02:00)

嘉宾:没有流泪,我们生活了十几年,平时比较内敛一点,在众人面前比较平静面对,确实我们两个人见面的时候,拥抱了一下,但是没有眼泪激烈的情绪出现,至于我带的礼物,南极能带什么礼物,南极石头不能动,我带回来很多精美的照片,摆在我爱人的桌子上,让她想起来我们在这段分别的时候,很珍贵的思念,我觉得我本身能平安的回来就是最好的礼物。(2006-3-30 15:02:51)

主持人:网友提问,在南极拍照片了吗?能不能给我们看看南极的照片?(2006-3-30 15:03:04)

嘉宾:当然可以了,我都是用别人的照相机拍的。我自己在很多环境,又要用摄像机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很多照片是从别的朋友的手里拷来的。当时哥们之间互相传,照片是很不错的,如果大家感兴趣,现在点开几幅,我们看看。(2006-3-30 15:03:39)

嘉宾:第一附照片是格罗斯山的珠峰,拍的这一天天空万里无云,下面是蓝冰,这种色彩,包括格罗夫山的造型都是很美的。当时我们到格罗夫山的时候,光顾着紧张工作,随手拍的一张,没想到回来之后成为大家共同享受。这张纸是大家记得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大文学家叫屈原,屈原写一过一首诗《天问》,这张应该是内陆冰盖对的科学家,这是南极内陆,内陆很少有石头,在格罗夫山有很多的碎石带,很多碎石带的形状像一个问号,他的问号最后的一点拍得不是很全,肯定力足点只能把广角拉的这么多,但是整体像一个问号,所以大家命名为天问。(2006-3-30 15:05:31)

嘉宾:这副大家起名叫“石狗狗”,整体的形象像一只小狗,(2006-3-30 15:05:52)

嘉宾:这幅图片有人说应该叫起到我不知道为什么叫祈祷,我问的时候他也说不明白,还有人说叫“冰老天慌”,这个蓝冰有多少年不好说,说这个蓝冰的年代用一个词,积年累月下来之后没有熔化的雪,最后压成了冰,这个冰是蓝色的,不透明,大家叫揽名,非常的兼营和非常的滑,我们在上面走的时候,内陆送给我们一幅冰足,就是套在脚深的。否则很容易摔跟头,在蓝冰之上,这种蓝天和内陆的阳光,我觉得叫“冰老天荒”是比较有趣的。(2006-3-30 15:07:12)


嘉宾:还有接下来是很珍贵的一组图片,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因为他限于固定的要求,这次下到冰缝里面的就是有按照保障措施下去的,只有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在冰缝里面向外拍的照片,大家能看到的周围都是看冰,如果在这里面安全措施不到位的话,绳子一段,这个照片拍出来,但是可能大家永远看不到拍照片的记者了。(2006-3-30 15:09:17)


主持人:好,现在我们继续聊天提问环节,网友提问,经历过一次非常的经历,你对生命的体验有什么看法?(2006-3-30 15:15:57)

嘉宾:人在大自然里生存,我是不能不努力,而是你再努力你对大自然的绝对征服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生一次,最好的感觉就应该是天人和谐,我们和大自然交朋友,然后我们可以就像了解朋友的故事,了解朋友的内心世界一样,来熟悉大自然,同时也在对自然的熟悉当中和大自然相亲近,来改善自己的内心世界,(2006-3-30 15:16:35)

主持人:网友高峰问,既然南极那么美,你觉得人类什么时候能去南极旅游?(2006-3-30 15:16:56)

嘉宾:我们在南极洲工作,也不可能不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这个影响只是有幅度,南极旅游最好是大家充其量在大陆的边缘看看,最好不要进去,进去之后我觉得对南极的伤害太大了。(2006-3-30 15:17:30)

主持人:网友问:在南极危险实实侵袭着科考队员,加上长期与世隔绝,队员们是否每天都要承受着非同寻常的精神压力?(2006-3-30 15:18:08)

嘉宾:我自己来看,让自己感受到平日的生活艰难的主要有两方面,我们的成果在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拿出来,当然也可能今天或者明天的工作成果,你必须时时刻刻的不能放松自己,这种工作的压力,时时都在折磨人,第二方面在南极洲比较难的一点,就是对在南极洲生活当中情感方面的剥夺。我们不仅仅是见不到家人和朋友,也了解不到信息,在这个信息社会里你了解不到信息是很痛苦的事情,我觉得在家里我们上网看电视、看报纸很平常的事情,在南极洲我们看到的报纸都是几个月以前的,科考队带去的。电视新闻不存在,上网就更不可能,有科考队队员给妻子通电话问了一句,最近国内有什么新闻,家人说,也没什么新闻呀。科考队员急了,那你告诉我大葱多少钱一斤,白菜多少钱一斤,这就是新闻。不仅仅见不到亲人和朋友,人际情感的剥夺,还有人和社会信息交流之间情感的剥夺,这两方面造成了人心理的很大不适应。(2006-3-30 15:19:39)

主持人:此次南极之行对你而言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006-3-30 15:19:48)

嘉宾:收获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让我的人生经历更加丰满,我和别人开玩笑,05年是我个人旅游年,一年的时间我去了欧洲、去了美洲、去了澳洲,更去了南极洲,只有你兜里有银子,跟着旅行团就可以去,但是南极洲你兜里有银子也不能去,因为国内没有南极洲的旅行团,所以这一次经历让我体会了南极,亲眼目睹了南极洲很多的细节吧,丰满了我个人的人生,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收获。(2006-3-30 15:20:40)
主持人:此次南极之行让最您难忘事情是什么?(2006-3-30 15:20:52)

嘉宾:当时考虑这件事情,去内陆,首先我是记者,然后这是我工作的需要,我必须得去。其次我是一个人,是一个男人,是一个对世界感兴趣的男人,我想去那种与世隔绝,让很多人充满兴趣的地方。第三我是父亲,然后我希望我的经历给孩子起一个表率的作用,就是他爸爸去以一种男人的心态周游世界,希望我的儿子把这件事情作为它的骄傲,并且让我提醒引导他做这件事情,这应该算是我个人的一个收获吧。(2006-3-30 15:21:53)

主持人:遗憾的地方呢?(2006-3-30 15:21:57)

嘉宾:大家注意了,1月5号我受伤了,当时在床上躺了三天,到8号开始,我不能长时间躺者,没有稿子就不能传东西,压力很大,当时一条腿迈,一条腿拖着腿走,当时一动很疼,上一步停一下,所以1月12号澳大利亚飞机在冰港抛锚了,当是我们去的七八个人,飞了1200多公里去救援,假如我不受伤,科考队去的第一人选就是我,我觉得我对自己的身手比较自信,我觉得自己的伸手比较敏捷,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既能干体力活也能扛摄像机,但是当时那个我干不了体力活,后来这件事情没去上,我为什么觉得遗憾呢?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国际救援,以前没有过,这是第一次我们救人家,谁参加了这次事情,都是难忘的经历,我有机会参加,但是我没去上,所以很遗憾。(2006-3-30 15:23:46)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因为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现在我们的聊天时间已经延续了20分钟,我们把最后的时间留给广大网友。我们看看网友的提问,有网友问,你觉得此次南极之行在你记者生涯中是什么样的位子,是不是今生最难忘的采访?(2006-3-30 15:24:19)

嘉宾:是我今生最难忘的采访。这个很简单,我的记者生涯到今年应该是第14年,这14年我走了很多地方,这些地方有很多部分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影响,但是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对我的心理能产生这么大的冲击,也没有哪个地方像南极洲与世隔绝。我觉得记者生涯工作成绩是一方面,人生阅历又是一方面,记者现在吸引我,或者孜孜不倦做记者的很重要的原因,将是让我经历很多的心情、事情,到过南极,我觉得它是在不断丰富我的记者生涯的所有的事件当中它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所以这次南极之行应该说把我的记者的生涯补充得更加丰富多彩。(2006-3-30 15:25:41)

主持人:网友提问,在南极有时差吗?怎么样计算?南极的日出日落有什么不同吗?(2006-3-30 15:26:00)

嘉宾:在南极首先应该确认一下南极的概念,南极洲很大,环南第一圈就是等于换地球的24个时区走一圈,我们在东南极,东京的76度,南纬的96度,这个地方和我们北京时间有三个小时的时差,我们北京这面计算起来的话,北京中午12:00他们是上午9:00,一开始我们在南极想按北京时间作息传稿的,后来不可能。没有人有作息时间,在南极工作期间,大家谁都不管谁,有些人专门赶夜里做项目,比如早上大家吃早饭的很少,吃完了回去睡觉,一直睡到晚上五六点钟工作,没有人按固定的时间来作息,所以不存在时差的问题,就是只要有采访,什么时候有采访就什么时候干活,也没有重要的事情,至于日出日落有什么不同,南极洲有58天极昼是不黑天,有58天极夜不是不亮天,落的时候就是26天的时间不见太阳,日出日落我印象里应该是在东南面升起来的,在西南部落下来。(2006-3-30 15:28:38)

主持人:网友提问,如果上天再给你选择一次机会,如果不是南极,而是战地你会不会去?(2006-3-30 15:29:01)

嘉宾:我觉得现在选择的机会是国家基极地办,假如给我机会去南极,我肯定去,至于战地我当然想去,但是能不能去得上,我觉得我们国家派战地记者比去南极洲严得多,到现在为止我没记错的话,去过战地的电视记者只有凤凰卫视,我们大连的电视台能不能派记者去战地,如果派我去,我应该是最合格的人选之一,我也可能去,(2006-3-30 15:29:47)

主持人:网友提问:你和外界没有联系,你和日记是怎么发回又怎么和天健网沟通呢?(2006-3-30 15:29:56)
嘉宾:主要是通过发送邮件。
主持人:网友向我提问,作为同行,你眼中的佟伟冬是什么样子?(2006-3-30 15:31:04)

首先佟伟冬的文笔特别精彩,他是一个聪明、富有挑战性、敢于冒险、有职业道德的一名优秀的记者,是值得我学习的同行。

主持人:网友问,你去南极都带了些什么东西,回来的时候又带了什么东西?
嘉宾:去南极的时候带着器材,摄像机、编辑机、三脚架等等,衣服带的不多,就1只旅行箱,回来的时候还是原样带回来的,多的就是编辑本里的内容,还有一些科考队发的物资,例如防寒服什么的。也写队员太多,大家往海里仍一些东西,友人开玩笑说,把我们的烦恼留在另外一个半球,我什么都没有仍,全带回来的,其他的在澳洲给同事买了写巧克力什么的,就不值得提了(2006-3-30 15:33:10)

主持人:网友小小问,你现在如果还有机会去南极,如果政策只给你一个亲人,你选谁,只能选一个。(2006-3-30 15:33:21)

嘉宾:政策不会只允许我带一个亲人,假如说只能选一个的话,我肯定选我儿子,假如他是我女儿,我就带她妈,要是我儿子就带儿子,我希望他和我一样,都是男人,我希望从小他就经风历雪,我要让他知道世界有多大。(2006-3-30 15:34:27)

主持人:网友提问:在南极记者和科考队员之间的感情是什么样的?(2006-3-30 15:34:29)

嘉宾:应该是合作共赢的感到,他配合我们采访,我们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应该是合作共赢,当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跟我们这样的,我们回城的时候,有一些科学家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恐怕今后的人生当中可能还会有很多的来往,大家会交流的,也和一些科学家合作,并不很多,今后联系的机会我想也不会太多。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