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余晓兰把千亩荒山建成花果山
 
“那时真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刮风,吹得屋里没有一块不落沙尘的地方。”20年前,当余晓兰从云南远嫁右玉县一个只有不到16户人家的小山村时,见惯了绿色的她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坚强的余晓兰同自己的丈夫在这片黄土高原上植下了一万多亩林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绿色”之路。

纤手“绣”荒山

“把自己的第二故乡变绿”,成了她的梦想。在村民不解的眼神中,余晓兰承包了村南的4000多亩荒山荒坡,准备绿化造林。

“当时乡亲对我承包荒地的行为都很不理解,没有人认为在这荒山上能够搞绿化。”但余晓兰是个要强的人,自己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干得漂漂亮亮,而且在她看来,植树造林既可以迅速脱贫致富,还可以有益于环保、造福子孙。“坚持就是胜利,我想不可能走不出这条路,只要有理想,就一定要大步朝前走。”

1992年,右玉县号召鼓励农民开发治理“四荒”,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治理四荒的优惠政策。在绿色中长大的余晓兰看到了机会,她和丈夫承包了南崔家窑村的4000亩荒山和家门前的30亩乱石滩。

“在我和丈夫来到右玉之后,这里就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我想让这里像我们云南一样,到处都是绿茵茵的,种树、种草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有很大的好处,我认为我做这件事是对的。”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余晓兰夫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右玉县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共治理荒山荒坡10000多亩,植树60多万棵,将2500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变成了绿洲,使曾经的荒山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

青年致富带头人

从余晓兰身上,乡亲们看到了致富的新希望,纷纷加入治理“四荒”的行列。在余晓兰的带动下,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五年前的不足600元提高到了2000元。

致富的同时,余晓兰还积极为青年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已经提供了30多个岗位,就是帮着我搞绿化,一天下来每人能挣四五十元钱。”在淳朴的余晓兰心里,和乡亲们之间可不存在“雇佣”关系。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年农民都回到了家乡,余晓兰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那些外出打工的青年人,在外面见过世面,对于新鲜事物接受快,我就是想让他们也加入进来搞绿化,让他们明白,在家乡搞绿化也是可以致富的。”在采访中,余晓兰告诉记者,现在搞绿化,就是技术问题和人才问题,而在外打工开阔了眼界的返乡青年正好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余晓兰准备帮助这些青年进行自主创业,或是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这些返乡青年也加入到家乡的建设中来。

不称职的女儿

从普通农民到“三八红旗手”、“十大绿化女状元”、“全国劳模”、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代表、山西十大女杰,余晓兰依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为右玉增添了一抹动人的绿色,远在云南的父母也把她看作自己的骄傲,但在余晓兰心中,自己却是个不称职的女儿。

“一想起父母,我心里真的是感到很愧疚。”想起已经过世的父母,余晓兰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么多年,我经常都是两三年才回一次家,每次都是急匆匆的。”去年,余晓兰的父亲去世,而她当时正在右玉推广一个大型的绿化活动,甚至没有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从云南到山西这么多年,我想父母的时候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他们一切都好。”

山西造林女能手余晓兰把千亩荒山建成花果山

  怀着一腔热血,夫妻俩凭着一辆拖拉机和两双勤劳的手,开山取石围堰,拉土整地平田,栽植灌木建生物坝。善功不在家的时候,荒秃秃的山坡上只有晓兰一个人山上山下挑水、灌溉。善功说起晓兰所受的苦,堂堂七尺的大男人总是禁不住鼻子发酸。

  “往山上栽树的时候,条件相当困难。我有时候出门不在,下雪的时候,她穿上大衣,一天挑四十多担水。”

  绿化荒山的艰辛岁月里,余晓兰很少带表,从来都是数着晨星上山,天黑了才下山回家,很少能顾得上孩子。想到这点,晓兰打心里感到愧疚。

  其实,晓兰心里的愧疚还有很多。为了购买树苗,夫妻俩花光了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就连晓兰家人寄来的两万元人民币也搭了进去。可是,先前种植的树苗并没有因为晓兰的期盼而成活,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当时果树是已经挂果了,每天浇每天旱,我算了算,还不够搭这个工钱,所以我就放弃它了。”

  难道这百年的荒山,真的就像老人们说的那样寸草不生吗?晓兰就是不服输!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晓兰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种植、栽培方面的知识,果树难成活,种植杨树试试看?真是苍天不负苦心人哪,奇迹终于出现了!一棵棵树苗变绿了,一片片小树成活了!


十七大代表余晓兰和乡亲们商量生态建设的发展蓝图

  经过一年时间苦战,30亩河滩地开发出来了,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而就在这个时候一桩意外事儿发生了。

  “栽树的时候,挑着一担水,这地方坡度太大,她没小心就滑下来,当时这个腰椎坏了,瘫痪(躺)了五十多天。”

  远在云南的老父亲听说女儿摔伤了腰,治不好就有可能从此瘫痪,不由分说让两个姐姐把晓兰接回云南治疗。

  一时间,当地村民的闲言碎语又一股脑灌到了善功耳朵里:“一个女人家种什么树?外来的媳妇就是呆不长,晓兰肯定是走了,不回来了。”

  山西省右玉县负责人赵向东听到晓兰摔伤的消息,亲自给小兰写去了一封慰问信。

  就在村里人都在议论这个云南媳妇还回不回来的时候,余晓兰弯腰弓背的身影又出现在南崔家窑村的山坡上。她放不下深爱的丈夫和两个孩子,放不下山上山下用汗水泪水开垦出来的荒山,更放不下她亲手栽培的小树。

  自从有了余晓兰夫妇植果栽树,当年“兔子都不拉屎”的沙窝窝变成了如今果树连片,绿树成林的塞北江南。

  今天的南崔家窑村已经栽植松树苗60万株,仁用杏3万株,高杆杨3000多株,有林面积达到1万多亩,余晓兰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和绿化状元。

  十六年后,余晓兰“把云南的绿色铺满山西”、“坚持到底,就不怕富不起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如今,晓兰婆婆家也告别了土房,住上了新砖房。家境富裕的同时,晓兰和善功也没有忘记乡亲们,他们坚持自费为乡亲们提供优质苗木,并捐资助学三万多元人民币。             

  因为爱,余晓兰从云南嫁到了山西;因为爱,余晓兰把右玉当成了自己的故乡;因为爱,她不但用双手开辟出绿树满山的荒坡,还带动了全村人植树造林,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 一直往前走,不管有多大困难,现在比以前好多了!那么困难都过来了,我想,以后会更好!”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