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王丹凤美丽不止60年
 
娇俏的小护士在哄女孩儿入睡:“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1957年,电影《护士日记》里这首插曲,是导演陶金建议王丹凤在同期录音中自己唱的。后来20多年里,大人孩子都会唱了。

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的形象——年轻、勤快、充满朝气、略带娇媚,因王丹凤而格外动人。共和国的男人们发现,从旧时代摆渡过来的精致五官、樱桃小嘴、杨柳细腰,配上新时代的工作服,也是美的。据老影人回忆,影片上映后,许多男性找对象,首选护士。

王丹凤那张脸,是标准美人的典范。她生得明亮、洋气,且未曾到韩国整容。这样的脸,走到哪里,哪里春暖花开。解放前,香港曾推出“沪港四大女星”,王丹凤榜上有名,其他3位分别是李丽华、周璇、白光。

在她生活了68年的上海,电影院门口贴过她的海报,照相馆橱窗里摆过她的照片,“有点像王丹凤”成为衡量美丽程度的表述之一。即使80年代中,当她偶尔行走在陕西南路的家附近,也会因为不同寻常的肌肤、气质,以及干干净净、一丝不苟的装扮被人一眼认出。

如今要会王丹凤,得去香港铜锣湾或尖沙咀的“功德林素食餐馆”碰运气。走进铜锣湾怡和街31号,淡雅、通透、气派,淡绿的墙面上悬字一幅“此中有真味”,是学界泰斗饶宗颐的手笔。

“功德林”这只牌子1922年在上海创立,1992年被王丹凤和丈夫柳和清带到香港。据说,那里的素菜讲究原汁原味,谢绝味精;茶蔬为有机肥种养,没有农药残余;厨艺不凡,能把面筋做得像鳝丝,此外南瓜盅、西瓜豆浆、青豆沙酥饼、海苔松子炒饭,令人一边食欲大振,一边又不忍下箸。每逢初一、十五,多半要排长队;内地众僧尼,乃至不少知名活佛,也从西藏、甘肃、青海远道而去,品素斋、结善缘。

时代变了,角色也变了

1951年1月的《青青电影》杂志上,有整整两个版是王丹凤、柳和清在上海逸园大饭店举行婚礼的报道,标题是:“逸园座上,贺客盈千;一对新人,合拜天地——王丹凤和柳和清元旦结婚”。当时,王丹凤刚刚婉谢了香港电影界的挽留,回到上海。

柳和清原是国泰影业公司的少东家。他父亲柳中亮与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纪40年代共同创办上海国泰影业公司,柳和清完成学业后,帮助父亲打理业务,后自立门户,创立大同影业公司。解放后,私营电影厂先公私合营后又并入国营,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柳和清担任上影厂宣传科长,专事摄影,后来担任过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宁波籍上海人,父亲是经营旅店的,平常看戏带着女儿。舞台,加上后来的电影,让王玉凤对水银灯生涯有了憧憬。她首登银幕是在吴茵(《一江春水向东流》里圆圆脸的婆婆)主演的《灵与肉》中,演少爷的表妹,一个女学生。虽然是配角,但演得惹人喜爱。老大姐吴茵对她的影响,尤其是政治上的,延续一生。

16岁那年,她跟同学去合成影片公司摄影棚参观,无意中被导演朱石麟发现。当时这家公司人手少,朱石麟见她天真美丽,聪明伶俐,试了镜头后,觉得有潜质,便动员她拍戏,并赠一个“丹”字。

不久,她主演了影片《新渔光曲》,表演质朴、真实、动人,不仅受到专家的赞赏,更得到观众的认可。影坛从此升起一颗新星。

在上海沦为孤岛的5年间,她拍了25部片子,扮演的多是受侮辱和欺凌的妇女形象:招待员、歌妓、丫头等等。1948-1950年,应香港长城影片公司邀请,她参加拍摄了《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琼楼恨》、《海外寻夫》等7部影片,多为古装戏。

此后30年里,她拍过《家》、《海魂》、《护士日记》、《春满人间》、《向阳花开》、《女理发师》、《桃花扇》等13部影片,所演角色是:工人、农民、护士、理发员、售票员等等。其中,《家》中的“鸣凤”,《护士日记》中的“小燕子”简素华,以及《女理发师》中的角色让老观众记忆犹新。她的封箱之作是1980年的《玉色蝴蝶》。

为了演好女理发师,王丹凤曾经到南京路理发店拜沪上名剪刘瑞卿为师。她虚心好学,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天天准时到店里当学徒。很快,理发店门前天天清早排出影迷长队,情状不输今日粉丝。

1963年的《桃花扇》让她倒了霉,因为“宣扬才子佳人”。此后15年,她没拍过一部电影。

“先批王丹凤!”

十年动乱期间,王丹凤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抄家、批斗会、干校劳动。但她一不是共产党员,排除了“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嫌疑;二无绯闻,扯不上“腐化”;三没有参加过所谓的“大毒草”摄制组,所以直接受到的威胁打击比白杨、黄宗英少得多。据白穆回忆,当看到别人被拳打脚踢时,她偷偷躲在食堂堆放杂粮的仓库里,吓得魂不附体。

有一次,她与黄宗英、白穆、石灵在上海近郊劳动,造反派展开“田头批判”。批判会还没开始,年轻的农民们早已在前排小木凳上坐好。4位受批对象一经押到,有人大喊:“先批王丹凤!”

“是唱花旦的吗?”有人交头接耳。

轮到瘦高个儿黄宗英上前,有人笑着说:“她是唱小生的。”

一场乡间批斗会,竟也开出些观众见面会的意思。尽管被身后的工宣队重重敲了一下,白穆还是笑得停不下来。

面对上影厂造反派的胡言乱语,王丹凤温顺而诚恳地听着,没有流露丝毫不满情绪,在当时,属于“难能可贵”。

在奉贤干校,有的女演员暗中带点酱瓜、咸菜,王丹凤从不带吃的。她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在宿舍里不与人高声交谈,手拿一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翻来覆去地读。大太阳底下劳动,她总是带顶帽子,一锄一锄地挖,从不偷懒。出勤时,她走在前面,到工作间取农具也不挑不拣……

总之,她当时给人们的印象是:乖巧、随叫随到、任人摆布,积极要求进步,投入人们常说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所以,她能活到今天。

王丹凤当过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当过第四、五届上海市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也是第四、五届民盟中央委员,第六、七届民盟中央常委,第九届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

1985年1月20日,柳和清王丹凤夫妇应邀赴华盛顿,参加里根总统的就职典礼。他们顺路到加拿大温哥华探望78岁的影后胡蝶。临别时,胡蝶将一对烧制着彩蝶图案的精美小瓷盆送给王丹凤,说:“我一共只有两对,一对送你,一对自己留着。”

4年后,胡蝶病逝。王丹凤成为大陆惟一探望过她的友人。

在国外,她遇到过许多影迷。有一次,在新加坡机场,有人拿出珍藏40多年的少女王丹凤的照片送她。这张照片她自己都没有,激动得连说,谢谢你了,谢谢你了。

2005年,作别影坛20多年的王丹凤被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81岁的王丹凤说,她“怀念过去的文艺片”,如深深影响过她的《飘》、《魂断蓝桥》;她念念不忘当年贴在闺房墙壁上的那些偶像:周璇、袁美云、胡蝶、阮玲玉、陈云裳……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