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点击蓝色梦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改革发展纪实

中央电台在将无线电波撒向蔚蓝天空的同时,开辟了另一条蓝色的地平线——互联网。

蓝色象征着希望,互联网加速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也当之无愧地成为蓝色。

中国广播网,诞生于新世纪之初,乘着时代的春风,也承载着有着中国广播人的蓝色的梦想,迈向信息网络时代,“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诞生篇:中国广播网的拓荒之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传播技术发展迅猛。不仅成为全球性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而且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新兴传媒。它的发展既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使中央电台新闻宣传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1998年8月13日,中央电台正式注册网络域名www.cnradio.com。2000年4月,中央电台网站正式运营。

面对挑战,新闻工作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加快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改造,增强新闻宣传和信息传播能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新闻体系,是党的新闻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央电台领导感觉到使命在身,网站建设任务十分紧迫,也十分艰巨。

挑战之下,唯有发愤图强,网站在建立之初便有着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全面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挑战,不断扩大中国广播空间的新阵地。

2000年4月10日,中央电台网站内容开始每天3次滚动更新“每日要闻”的内容。

5月,网络宣传处成立一个月,中央电台台长、网站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杨波听取了网站筹建的工作汇报,对网站未来发展提出明确意见:第一建好网站,第二带出队伍。

2001年中央电台的工作报告将加快网站建设,列为2001年中央电台要完成的10件大事。

中国广播网开始了拓荒之旅。

经过初期的运行,网站发现存在问题:

第一,主页单调,信息匮乏。

第二,技术含量低,上网速度慢,没有构筑一个国家大台应有的数据库。

第三,录入发送复杂,不易操作。

第四,人力财力匮乏。

“走出去,请进来”,为学习借鉴其他中央媒体网站的经验,2000年9月起,中央电台领导多次带队,先后到人民网和新华网等单位学习考察。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制定初期发展思路:在全台进行调查研究,将各中心资源进行网上整合。初步拟定网站最新界面、目录体系、链接网站、寻找台内外合作伙伴。

竞争中的拓展使得中国广播网经历了一次次竞争的考验。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内,从最初维护只有几个简单页面的网站,发展到今天拥有19个主频道,78个子频道,806个栏目和专题,将中央电台9套节目上网,网上直播节目197小时、点播节目数据总量2TB,日均点击率超过1000万人次。


成长篇:能听的网络能看的广播


互联网作为随着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兴产业,经过了蓬勃涌现、大浪淘沙的过程。许多曾经活跃的网站早已出局,许多默默无闻的小网站却在迅速崛起。纵观2001年的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中央媒体网站中新华网、人民网实力雄厚,地方网站中千龙网、东方网如火如荼。强手如林的现状告诫着中国广播网人,其生存之路必然充满着艰辛,强者才能跻身于网络竞争之林,特色才是生存之道,中国广播网一定要在中国乃至世界创出有别于其他媒体的特色。

中国广播网清醒、冷静地应对挑战,也在竞争中把握发展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强化自身软硬件建设。

一、依托广播,延伸广播,与广播节目形成良性互动,“能听的网络、能看的广播”成为业界亮点

网站全面整合电台资源,拓展广播覆盖率,通过网络平台,将中央电台节目延伸到全球范围。

中国广播网依托中央电台,充分整合现有广播节目资源。相继推出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华夏之声等频率宣传主页,搭建广播网络互动技术平台。

中国广播网重大宣传报道网站与电台一体作战,形成强势。在重大宣传报道方面,同时派出广播和网络记者。记者的报道广播播出,同时上网。网站预告、宣传、推广广播的重要专题节目同时推出专题网页。


二、新闻立网,发挥优势,跻身中央重大新闻报道指定网站,成为中央电台新闻宣传生力军

为对突发事件形成快速反应,中国广播网建立24小时新闻报道机制。


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中国广播网抢发了大量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成为中央电台新闻格局的重要一翼。

1.直播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提高新闻核心竞争力


2.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遍布全国、畅通全球的网络信息网

中国广播网依托广电总局分布在全球(中央电台分布国内的39个记者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分布世界各地的记者站)的记者网,积极整合全国311家地方电台新闻网络资源,实现全天动态新闻滚动播发机制,每天播发图片、文字、音频新闻稿3000多条。

中国广播网同时将全国驻地记者发展为广播网络两栖型记者,在各地推广中国广播网,扩大了中国广播网的影响,遍布全国的网络记者为中国广播网每日及时发来鲜活的原创新闻,每年发稿量达80多万条。

三、科技为先,打造平台,成为广播节目直播时间最长、点播量最大、广电原创新闻最多的多媒体服务网站

提升综合竞争力,中国广播网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网上音视频直播、点播业务作为整个网站技术平台建设的重点。
中国广播网追踪世界一流信息网络技术潮流,用先进的技术武装中国广播网网络平台,逐步形成多媒体互动网络技术体系。

网站联合网络技术专家自主开发了一整套网上广播系统, 这套技术使中国广播网的音频流媒体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2003广播发展论坛》,中国广播网对论坛进行了图文音频全程直播,网站采取宽带传输方式,直接将压缩的声音流传到服务器。

中国广播网建立了一整套网络安全系统,保障了日常新闻信息发布、电子邮件、各项重大报道和网站其他应用平台的正常运行。

网站把整个网络系统分成托管区和台内系统维护区,托管区采用双星型拓扑结构,核心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做双机冗余,保证在单台设备发生故障时不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维护区建立了安全可靠的访问传输机制,保证数据更新的完整,有效防止了有害信息的入侵。

网站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高效、安全的网络信息发布系统,解放编辑的双手。


改革篇:做强做大,铸造中国网上广播枢纽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不断拓展和不断否定的过程。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中央新闻网站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中国广播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和使命,审时度势、重新定位、自我加压、不断创新。

一、二次创业,着眼未来,从“内容为王”向“特色为王”转型过渡

中国广播网每天1000万人次的点击率,不会是个静止的数字:技术、业务逐渐成熟的中国广播网面临着改革或者安于现状的抉择。改革,定有孕育的阵痛;不改革,将有衰亡的危险。

经过艰苦创业,中国广播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搭建完成了与国家电台地位相匹配的互联网站。

时值2003年4月,中国广播网人静心回首时,却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特色和优势。他们认真反思三年走过的每一步,决定抛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进行第二次创业,打造中国最大的音频新闻网站。

第一,认识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短信和宽带业务发展十分迅猛,中国广播网应该把握机会;中国广播网已经做了很多,但是能做的、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因为市场在扩大发展,互联网视听和游戏的业务在发展,从短信入手,中国广播网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第二,注重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发展的规律表明,谁能够把握技术的制高点,谁便将成为竞争的胜利者,技术是网站内容、互动的根本保障,是网站发展的先遣队,中国广播网虽然目前出口带宽已经达到100M,完成了中央电台各套节目的上网,但技术的改造和革新仍是重要工作。

第三,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网上音频广播是中国广播网的特色,在对音频节目的编排和制作上要积极探索适合互联网传播特点的方式和方法。一大批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是中国广播网尚未发掘的宝贵资源,在今后应大力包装推出。

第四,加强台内外的合作与互动。中央电台节目是中国广播网丰富的资源,同时是宣传中国广播网最好的出口,今后应该加大和台内节目互动的力度,探讨更多的合作方式。

第五,设身处地为网民做好服务。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强调“内容为王”归根到底是为了做到“服务为王”、“特色为王”。产品、市场与服务的未来发展需要强化某些特定条件:由于不同地域的用户,实际需求不同、消费心理不同、经济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即便是基于同一技术平台,实现同一最终目的,其产品市场与服务也可能大相径庭。

二、求新求变,面向市场,为网民提供高质量的网上视听服务

中国广播网5年5次改版,逐步开始朝面向网民、面向市场转变。

第一次改版:诞生真正的新闻网站


第二次改版:音频上网工程

第三次改版:新闻生产力的革命

第四次改版:构建良好网络信息浏览平台

第五次改版:贴近网民的创造

三、多种语言,随点随听,中国的声音借助网络传遍全球媒体

中国广播网以中文多媒体信息传播为主体,扩大网络带宽,网上直播和点播节目的增加不断地满足着海内外网民的收听需求,中央电台及所链接的各地广播电台实时节目传播半径扩大到全球范围。住在荷兰的涂炜钰小朋友发来电子邮件说:“我很喜欢中央电台的《小喇叭》节目,我在北京时天天收听《小喇叭》,到荷兰以后还能从中国广播网上收听,我很高兴。”

2003年10月1日,中国广播网启用新的技术平台首次实现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闽南话、客家话等两种方言节目、华夏之声粤语节目和中央电台民族广播中心蒙、藏、维、哈、朝5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网上点播,使中国广播网上网语言增至10种。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名听众每天通过中国广播网在线点播收听中央电台音乐之声的节目,特地来信表示感谢。中国之声于2004年1月1日开播,加拿大新世纪电台直接通过中国广播网实时转播中国之声节目,目前,已有数十家海外华语电台要求通过中国广播网转播中央电台节目。


拓展篇:搭建全球华语广播网络

一、开放办网,是中国广播网多元化拓展、飞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中国广播网注重对外交流,开放办网,影响力不断扩大。2003年 8月,应亚太广播联盟邀请,中国广播网派代表参加了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研讨会。9月,应亚洲媒体信息和交流中心和德国之声培训中心的邀请,派工程师代表中国广播媒体网站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题为《广播网站管理:在线新闻学》的专题学术研讨会。10月,亚广联和德国之声广播电台在马来西亚联合举办“2003年电台网站建设和内容管理培训”,中国广播网应邀代表中国广播媒体网站参加。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伴随竞争和合作的双赢模式成为网站生存的必须。中央电台网络新闻事业平台越做越大,得益于对内、对外、横向、纵向、跨领域的多方面的合作。

中国广播网十分重视和中央级新闻媒体网站的合作。在网络宣传处成立之初就开始寻求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络、国际台网站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突发事件、大型报道中有效利用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形成了宣传强势。

二、面向未来,在媒体传播革命中,走多媒体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网络是蓝色的,因为它充满着希望和挑战。鼠标轻点,让互联网的耕耘者们欣喜,也催他们奋进。挥挥手,我们再次起航!中国广播网必将以理念为帆,改革为桨,踏上中央电台网络事业新的发展征程。

传统媒体走与新兴媒体结合的道路是大势所趋。在更快、更新、更广的媒体传播形式不断产生、新闻出口越来越多元化的时期,网络媒体带来传播内容和工具上的融合,也使我们过去曾经无数次有过却无法实现的媒体一体化梦想成为可能。中国广播网为此也开始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改革。

第一,全面整合广播、印刷媒体。广播、报纸等处在分离状态的传统媒体和它们的市场在网络时代走向一体,通过深入发掘传统媒体的共性,通过整合其内容,大大丰富了新闻源头。从中国广播网发布新闻来源统计,平均每日有2000条来自广播、报纸和其他网站。

第二,积极打造网站多媒体平台。网站发挥网络多媒体的特点,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手机短信、BBS论坛等网络手段展开对重大事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

2004年“两会”期间,网站运用自主开发的视频直播系统,利用自己采集的视频信号对新闻事件进行直播,直播总时长15小时。除人大开幕、温总理会见中外记者采用中央电视台信号之外,其他多场报道均自己直接采集发布,检验了技术,锻炼了队伍,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三,打造跨媒体的编辑、记者队伍。网络时代的编辑记者必须一专多能,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充足的信息资源去思考、策划、采访、写作。新的新闻采写技能要求编辑记者能够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地运用文字、图片和视听资料。网站要求:跨媒体记者编辑不仅需要掌握采访本、采访机、照相机、摄像机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学会运用互联网里的数据库,编辑软件,利用各种媒介资源为新闻的有效传播进行包装。

三、不断创新,在网络化、数字化浪潮中与时俱进、勇立潮头

第一,果断采用新技术平台,出口带宽扩大10倍。中国广播网从2003年8月开始启用新技术平台,在技术、安全、网络系统和管理方面等实现了质的飞跃。作为全国最大、最有影响的音频广播网站,中国广播网不断开发网络传播服务新功能,既服务广播又延伸广播,确保中央电台原有8套节目在网上实时安全优质播出。出口带宽扩大10倍,达到100兆,网上音频节目播出质量达到专业领域领先水平,满足了全球听众网上收听中央电台节目的需求。

第二,启用CN顶级域名。互联网地址已经被誉为企业的网络品牌标识,并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CN域名作为由我国自行管理的国际顶级域名,优势更进一步凸现出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CN域名等中国网址资源价值拥有高度重视的已经不限于国内行业,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公司已经全面参与了CN域名。CN顶级域名在2003年保持着“井喷”式的增长。


四、融众家之长,发挥信息总汇作用,打造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

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广播网经过多次改版、进行多次技术改造升级,完成了第一次创业。进入2004年,在建设以中央电台网为中心、各省级台站网为依托,遍及全国、面向全球、多媒体传播、多语言的音频新闻网站的未来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广播网开始了新的征程,进行第二次创业——实现战略转轨,开拓新业务、开辟新阵地,增强自我发展、自我造血机能,为中国广播网的长远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集合全国广播电台力量,运作中国广播网。

第二,注重科技,提升互联网性能品质。

第三,中国广播网将依托中央电台广播节目,打造未来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